国际排球科研演进历史

2012-07-13 07:26杨东亮陈炜烨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7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发展期女排排球

杨东亮 陈炜烨(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湖北 武汉 430079)

前苏联情报学家依林娜·马沙科娃和美国情报学家亨利.斯莫尔于1973年分别提出文献共被引的概念。一般认为同被引用的文献在主题上具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而共被引分析可以找到每个时期被其他文章多次共被引的文章,并在网络中显示出来,而文章在一段时期内多次被引,说明档段时期内该文献可以代表本时期研究的热点。通过阅读该文献,我们可以了解该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多个时期集中起来,可以显示一个学科的历来的研究热点,也就是一个学科的演进过程。

1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本文数据来自国际知名引文数据库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了包含体育学科在内的170个学科领域近6000种核心学术期刊,其选刊明确,标准严格。数据的检索策略是“TS(主题)=Volleyball,文献类型=(Article),数据库=SCIEXPANDED,CPCI-S,CCT-EXPANDED,IC.入库时间=1982-201。共检索到773篇记录,文献类型为“Article”,检索时间为2011年4月12日,保存方式选择包括参考文献的全纪录格式,保存文件名以“download”开头,以“.txt”结尾,如“downloadvolleyball-1-500.txt”。

2 、结果与分析

2.1 、软件操作与结果

Citespace具体的操作如下:时间段为1982-2011年,年份切片选择每3年为一切片,术语类型选择“none”,节点类型为“cited reference”,阈值的设置为TOP25,即选择每一时间段被引次数最高的25篇文献最后得到由177个节点、744条连线组成的共被引网络。在次基础上,运行Citespace的自动聚类和用标题词标示聚类,点击time line视图模式,得到文献共被引聚类的时间线图(图1)。

图1 :文献共被引图谱

我们得到了以下聚类,依次为大众排球(聚类0)、精英女排(聚类1)、反馈(聚类3)、心搏量(聚类4)、弹性能量储备(聚类5)、应激和代谢(聚类6)、典型损伤(聚类7)、腕关节疲劳(聚类8)、球的流体力学(聚类9)、训练指导(聚类10)。(图谱中由于个别聚类距离很近、研究内容相近并且研究时期基本一致,故将其合为一个聚类)

2.2 、分析结果

2.2.1 、缓慢发展期

排球科研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1951年JENKINS.SA对排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之后排球研究人员又从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生物化学两个方面对排球运动进行了研究,三个方面的研究都持续了很长时间。

(1)腕关节疲劳(1951-1980)。这是排球研究应用最早的一个领域,诞生于上世界50年代。当时,排球运动中主要应用的技术是传球技术,前臂垫球技术刚刚出现萌芽,当时叫下手传球,是用手掌、虎口、手背、手腕关节部位来击球,当时主要用来接大力扣球和大力发球。在这种情况下,手腕的疲劳程度加大,并且易受大力击打,特别容易受伤,所以早期的排球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一研究热点,对慢性腕关节关节炎的出现机理(JENKINS.SA)和排球运动中出现的急性腕关节骨折的应对措施(BRYAN.RS)作了研究。

(2)心搏量(1954-1996)。这是运动生理学在排球领域的首次应用。20世纪50年代左右,世界体育学者热衷于运动生理学的应用,尤其是北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运动生理学家。ASTRAND.PO最早对排球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强度下脉搏变化了做了图表分析;1987年KUNSLINGER.U对排球比赛中运动的代谢变化进行了调查,涉及了电解质、排泄、激素、能量供应等多方面的内容;本聚类是图谱中年份间隔最长的一个聚类,但文献数量少,研究时间相差较远。

(3)应激和代谢(1957-1984)。本聚类是运动生物化学在排球领域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运动生物化学才刚刚独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本聚类也是运动生物化学在其他体育学科的新应用。从附图4中可以看出,BARKER.ES最早于1957年对排球运动过程中肾脏对于出现的呼吸碱中毒和酸中毒的应激反应,随后的中心性比较大的文章是FEDERSOIL.G的《胰岛素分泌对三碘甲状腺氨酸的影响》。本聚类的年代范围跨度也较大,但研究大都集中在70年代。

2.2.2 、蓬勃发展期

1964年,日本把排球申请进了奥运会项目,并与当年取得了奥运会女排冠军,从此,排球运动进入了告诉发展期,同时,排球学术科研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1)弹性能量储备(1971-1979)。该聚类在70年代十年间出现和消失,说明该聚类的学术价值只体现在该阶段。1965年世界排球竞赛规则作了一次重大变动,允许手伸过网去进行拦网,促使排球攻防矛盾从地面转向网上,拦网和破拦网成为排球比赛的主要矛盾,拦网和破拦网意味着谁能有更高的弹跳力。中国男排适应规则创造了“盖帽”拦网,但规则的改变当时并没有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视,此时国际排球研究出现了滞后性,所以当时我国男子排球运动水平出现第一次高峰,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击败世界强队。而国际上直到1971年才开始了对弹跳力的研究,主要是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在弹跳过程中和落地缓冲过程中弹性能量的储存于利用。如在1974年ASMVSSEN.E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在骨骼和肌肉中的弹性能量的储存。KOMI,PV利用对比实验介绍了男女在利用弹性能量的情况。

(2)典型损伤(1973-2008)。该聚类是图中最大的聚类,包含文献量最多,说明该聚类所研究的问题是排球领域的一个长期的问题。聚类开始的时间是1973年,紧接弹跳力训练,训练中随之出现的膝关节损伤和踝关节损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这个热点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聚类中还有关于肩关节损伤等其他一些排球典型损伤。该聚类中按中心度排球的前4片关键文献都是FERRETTI A在1984-1992年间发表的,说明了FERRETTI A是该领域的重要核心作者,这个结果与本文核心作者的结果是吻合的。FERRETTI A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膝关节的损伤,还有部分关于肩关节损伤的。

(3)精英女排(1973-1999)。对女排研究的关注起因于日本,日本女排却得了1964年第一届奥运会冠军,当时被称为“东洋魔女”,自1962年以来取得了170场国际比赛的胜利,全部比赛共打了513局,日本女排胜508局,仅负5局,创造了日本排球的巅峰时代。紧随其后,中国自1981年至1986年荣获“五连冠”。这些成绩极大的促进了国际上对女排的关注度。各国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女排运动员进行了研究。SPENCE.DW在1980年对国际高水平女排运动员的人体测量、力量、生理、运动技能进行了扼要描述;最近的研究有NEWTON.RU于1999的《重负荷训练对年轻和年老运动员荷尔蒙变化的不同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针对女性运动员生理的特别研究,如FRISCH.RH和SIMKIN.A根据女性生理特点分别对女排队员开始训练的年限和女排动员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做了分析。

(4)球的流体力学(1970-1989)。此聚类是运动生物力学在排球上的初次应用,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来分析球速和距离来提高训练方式,提高成绩。关键文献有MEHTA.RD在1985年发表的《球类运动的空气动力学》

(5)反馈(1983-1992)。主要是指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关键文献有FRENCH.KE的《网球运动中的认知与技能的相对关系》。

2.2.3 、继续发展期

进入90年代之后,新的研究方向减少,构成的聚类也较少。

(1)大众排球(2001-2007)排球运动在经过了娱乐排球——竞技排球的发展之后,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大众排球。GABBETT T对澳大利亚排球初学者进行了生理学和人体测量学分析。

(2)训练指导(1993-2005)现阶段主要是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分析排球技术,以指导训练。LOLEMAN.SGS采用三维影像分析的方法对排球扣球进行了解析;ROKITO.AS利用肌电图分析排球发球和扣球过程中肩膀的功能。

3 、结论

应用图谱聚类分析得到排球领域的发展与演进可分为三个时期:缓慢发展期、蓬勃发展期和继续发展期。早期探索期研究的主题是腕关节疲劳、心搏量、应激和代谢;蓬勃发展期研究的主题是弹性能量储备、典型损伤、精英女排、球的流体力学、反馈;继续发展期对应的主题是大众排球、训练指导。

[1]邱均平.文献信息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5):396-400.

[2]Chen,C.Cites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3]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9-11.

猜你喜欢
发展期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红楼女排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虚拟现实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新零售”与电商未来趋势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