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选择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2012-07-11 11:00敖永春
区域经济评论 2012年5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敖永春 金 霞

(1、2.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是提振区域经济、提升竞争能力的战略抉择。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科技、信息产业、空间海洋及地球深部开发利用等七大战略性技术领域,并指出,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1]。

一、选择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原则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但又必须兼顾国家的统一规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参考以往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选取原则,本文认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市场需求原则。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消费者在一定的地区、时间、市场营销环境和市场营销方案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有现实的市场需求、潜在的市场需求、将来的市场需求之分。一个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能够满足现实的市场需求,扩大潜在的市场需求,引导将来的市场需求,才能有持续的能力发展和成长。

(2)产业带动原则。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就要充分考虑产业的关联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保证自己的发展还要带动其他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选择时,应首先选择那些纵向联系深远,横向联系广泛,向其他产业和部门扩张能力较强,与其他产业和部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作用较大,对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大的产业。我们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发挥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的作用,有力地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3)技术经济效益原则。所谓经济效益,就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所谓技术效益,就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中应用而获得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或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经济技术效益包括现在的和潜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周期比较长,因此我们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既要注重现在的经济技术效益,更要考虑到潜在的效益,这样选择出来的产业才能够生存并得以长远发展。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不仅要根据相关的产业发展、选择理论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还要综合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定位。否则,不仅不能提振地区经济,还可能会造成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区域分工的不协调和资源配置低效率,使区域间卷入恶性竞争,造成经济学所谓的“合成谬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或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寻求各自的产业定位。

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准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不仅要遵循科学的选择原则,还要有合理可行的选择基准。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基准方面,可以借鉴的成熟基准理论及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罗斯托基准: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论》中提出了起飞理论,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提出了若干基本理论原则,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种持续发展模式,即以“主导部门”的优先发展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起飞”和持续发展。

(2)筱原动态比较费用论: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1957年在《经济研究》杂志发表了题为《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动态比较费用论”和“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上升率”两基准,他认为要选择收入弹性大、有巨大社会需求、生产率上升快、技术水平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3)赫希曼产业关联基准: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于1958年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产业关联基准”,他认为要选择前后向关联度大、扩散效应较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4)区内相对比较优势度基准[2]:从现实的情况看,区域比较优势是区内各产业相比较的结果,即动态的比较优势。其选择基准有五个:区内增加值比重、区内比较劳动生产率、区内比较资本产出率、区内比较经济效率指标、综合经济效率指标。

(5)过密环境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2][3]: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在1971年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要求选择能满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社会防止和改善公害的能力、并具有扩充社会资本能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在综合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及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借鉴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和前人有关战略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经验,本文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基准确定为:产业增长潜力基准、产业综合效益基准、产业带动性基准、产业技术资源基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准和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基准。

(1)产业增长潜力基准: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品不仅要求有现有需求,更需要潜在需求保证其比较快速的增长。因此,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有高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还要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率。

(2)产业综合效益基准: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指导方针,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是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产业综合效益基准包含了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贡献率三个指标。

(3)产业带动性基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备很强的带动性,能向前或者向后带动区域内一批相关及配套产业,包括给传统产业带来机会、催生新产业等。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就是对产业关联性、带动性的定量表达。一般来说,这两个系数较大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较大作用。

(4)产业技术资源基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前提,引领科技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发展,使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效益。产业技术资源基准由技术密集度、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扩散率和科技经费比率构成。

(5)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准: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性的内涵,且其肩负着推动低碳经济的使命,只有产业具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本文选择单位产值能耗率和三废综合利用率作为考察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

(6)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应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或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上寻求各自的产业定位,防止造成经济学中的“合成谬误”。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基准体现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域性特征,本文采用市场占有率、区位商和比较生产率三个指标来进行量化。

综上,本文选择了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来构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表1)。

表1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

三、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方法分析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不仅要对其特征和选择原则做定性分析,还应该结合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产业选择的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主要介绍几个典型的定量分析模型: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Weaver-Thomas模型。

层次分析法: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常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首先建立层次模型,将与产业选择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分解成若干层次,上层受下层影响,层内各因素基本上独立。然后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最后选择各指标值与其权重的线性组合结果大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层次分析法在数据较少时比较好用,但是指标个数过多时不宜用。由层次分析法的延伸,也可给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分配权重,类似于网络分析法,使模型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改进[4]。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将多指标简化为较少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这些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在力求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研究指标体系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假设实际问题中,有P个指标x1,x2,…,xp,主成分分析就是要把这P个指标的问题,转变为讨论P个指标的线性组合的问题,而这些新的指标Z1,Z2,…,Zm(m≤p),按照保留主要信息量的原则充分反映原指标的信息,并且相互独立。综合评价函数F=a1Z1+a2Z2+…+amZm,其中Zi是各主成分的得分,系数ai是由主成分的贡献率来决定的。最后,根据得到的F值的大小即可进行选择。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一种数据简化的技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寻找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公因子,然后将每个变量用公因子的线性组合表示,借此体现原始变量和公共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计算出几个主要指标的权重,并依照公共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基本模型为:Xi=μi+ai1F1+…+aimFm+εi(m≤p),Xi(i=1,2,…,p),为P个原有变量,F1,F2,…,Fm为公共因子,aim为因子载荷。εi是特殊因子。因子分析分为五个步骤,原始数据标准化、计算协方差矩阵、求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因子变量的命名解释和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得分即可选出战略性新兴产业[5][6]。

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中的一种,是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模型。其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模型的基本形式为:uj=∑wixi,vj=uj-θj,yj=f(vj),xi为输入信号,wi为神经元i的权值,uj为线性组合结果,θj为阈值,f(v)为S型变换函数,yj为输出。在进行产业选择时,运用MATLAB编程,把二级指标作为输入层的神经元,隐含层先设定一个初始值,然后通过多次学习使误差达到最小,输出层为1个神经元,如果输出结果为0则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1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Weaver-Thomas模型:Weaver-Thomas模型是把一个观察分布与假设分布相比较,以建立一个近似分布。假定有i个产业部门(i=1,2,…,M),j个指标(j=1,2,…,N),先算出第n个产业第j个指标的Weaver-Thomas指数WTni,第j项指标对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个数为nqj,根据每个指标的WTni值,找出最小值,即为该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个数。然后,各个指标所对应的产业个数的平均数值即为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个数nq,求出其综合排序矩阵{Rij}M×N,Rij表示 i产业相对于第 j项指标的排序值。最后,根据计算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排序值,取最大的nq个为战略性新兴产业[7]。

四、结语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不仅涉及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选择理论,也涉及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发展理论;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的统一性,也要充分考虑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间协作;还应该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兼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要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定位进行选择。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EB/OL].http://www.gov.cn/ldhd/2009-11/23/content_1471208.htm。

[2]陈国洲.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决策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昭.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综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3).

[4]贺正楚,吴艳,周霓虹.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估指标的实证遴选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1,(5).

[5]陈玲,谢碧辉.新兴产业选择倾向——以福建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4).

[6]胡莺,赵景兰.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6).

[7]贺正楚,吴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J].科学学研究,2011,(5).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区域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