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欢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较薄弱,尤其难以面对挫折,在体育课上难以有奋勇争先的积极情绪,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激发兴趣
1.改变方式。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心理特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把一些学生觉得无趣的教学内容上得生动活泼、热烈宽松。如学生不喜欢800米跑,可以借鉴电视节目中《挑战极限》里的方法来比赛,看最后谁能获得胜利,能战胜自己的极限。学生受此影响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2.晓之以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爱美心理,讲述体育与美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激起学习欲望。
3.提高积极性。体育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也需要思维活动——任何运动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兴奋。因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反之学生则会情绪低落,感到厌倦。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批评,就能让学生上课心情愉快。如在二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中,有些学生始终掌握不了方法,起初愉快心情和兴趣消磨了,教师就应改变教法。
二、创设氛围
1.创设情境。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如可创设一些儿童喜爱的龟兔赛跑、小兔搬家、快乐的小青蛙等情境,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
2.亲近生活。体育起源于生活,体育教学生活化,能激发学生情感与教学的融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爱学、乐学,也易于接受。如在投掷练习中可以用运动会的形式练习,把生活中出现的事件融入到体育竞赛中,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昂,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快乐,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师生互动
1.师生合作。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情感交流。孩子天生好奇,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会提出来。传统教学中,教师遇到学生提问,往往会制止。学生就无法与教师沟通,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学生间的评比、课后的小结等,让学生说说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就会更进一步。
四、提升品质
1.增强自信心。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容易产生恐惧,缺乏自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运动水平,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些学生认为自己不行,这时要降低难度或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如在一次跳高练习中,有几位学生不敢跳,说“我跳不过去”、“我跳不过去”,笔者就鼓励他们说:“要相信自己这高度绝对跳得过的”,同学们也纷纷鼓励他们,他们终于鼓足勇气跳过去了。
2.提高坚持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社会适应性,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记得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曾说过:“如果你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或不错的工作那你就要坚持的做下去。”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要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体育锻炼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体育课中学生最怕的就是长跑,有些学生跑不完全程。这时教师最常说的就是“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有些学生体育成绩差,并不是他们本身不行,而是没有坚持的毅力。在笔者带领的队里有这样一名队员,刚开始在举重队练,后来又到田径队去了,练了没几天就又不见人了,这就是因为他怕苦坚持不了。因此,对那些“虎头蛇尾”的学生可以讲一些坚持到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进行教育,不断地进行鼓励,让学生鼓起勇气,坚持练下去。
3.树立竞争意识。体育的竞争性使学生有机会体验胜利与失败,形成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催的进取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在低年级,如学习扔垒球时学生很难掌握动作,又不能专心学习。这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些同学投的最远,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接着对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学生就会表现得更好。
4.加深协作性。许多体育活动是以集体形式体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民主与合作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活动内容的群众性、协同性和交往性,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就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身体素质练习,如俯卧撑、蛙步跳等。传接球活动要求学生要传得准、传得快,动作要到位,传球的速度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努力练习。
总之,教师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因素来开展,让学生更喜欢体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为社会发展提供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英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编委会.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