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及能力

2012-07-09 20:57李朝琴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2年7期
关键词:兴趣现状方法

李朝琴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本文从当今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出发,结合本校开展的《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课题,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第一学段,着重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第二学段,着重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第三学段,着重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享受阅读;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现状;兴趣;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51-02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之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同时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让学生能在课外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表现为:在阅读兴趣上,阅读显得比较被动、消极,或者仅从猎奇出发,或者是为了应付交差。阅读中随意性较大。在阅读内容方面,一般是读各种图像类的报刊图书,最多的是卡通画与时尚类画报,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读了一些作文、小说、散文等。在阅读时间方面,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老师要求读才读。在阅读能力上,阅读速度较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概括段意以及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中心、表达自己感受、质疑问难的能力较差。在阅读的环境氛围方面,家长和老师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以上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何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宣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引发学生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运用

1.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

2.移位法。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迁移中获得知识。

3.勾画、摘录法。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如果大家掌握并运用了这种阅读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默读法。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1.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一些教学偏见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

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应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个性。既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铺设了个性化的平台,重视个性化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那就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

只要我们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正确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肯定有一个新的突破,将不再是小概念上语文教学,而是一种大概念上的能力培养。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影响其一生,小学阶段怎样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不仅是指学生能经常性的阅读,而且善于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能够将内容进行分析、汇总、记忆直到运用,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成果。只要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成为过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努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发展小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从而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阅读意识,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论文选[C].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2]袁振国.教育新思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兴趣现状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