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2-07-09 05:45易阿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财经日语外语

易阿丹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尽管中日两国时常处于“政冷经热”的微妙背景下,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日经贸的迅猛增长。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年度贸易统计速报显示,早于2006年中国就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之间(除香港地区)贸易额高达1.66 万亿元人民币[1],日本近几年亦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发展决定语言需求[2],随着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加深,社会对国际贸易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能胜任国际商务、金融、财会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日语人才也已成为高校财经类日语专业的目标。

一、财经日语专业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财经日语与普通日语不同,二者的教学目标存在重大差异。普通日语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技能,财经日语则旨在语言训练与财经知识的融合,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应用日语从事国际商务、金融、财会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所谓复合型人才,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英语与其他非通用语种的复合,另一类是一些热门专业与外语的复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戴炜栋教授指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语言工具性的一种直接体现。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本质是外语作为一种工具被加载于其他专业知识之中。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1998)里注明:“从根本上来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虽然笔者不否定外语专业的独立性,但也应看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外语学习者并不是发自对语言文学的爱好,而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浪潮中“外语热”不断升温影响下所做出的现实选择,此时的外语就是学习者用以融入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技能和工具。财经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以财经知识为载体、以日语为工具、以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来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从语言学的范畴来看,财经日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从财经内涵来看,又是一门涉及贸易、金融、会计等学科领域的综合型课程。财经日语教学本身存在与时俱进的内在需求,目前的教学模式从横向(知识跨度)和纵向(知识深度)来说都需要进一步拓展。财经日语专业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专业面向,并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较为广泛的财经专业知识以及能够熟练地运用日语从事国际商务、金融、财会等领域工作,并能担任经贸、商务、外事等方面日语口译和笔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竞争激烈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财经日语专业在竞争中稳固取胜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复合型日语专业,但基本以经贸日语或商务日语为主。财经院校的日语专业,应不断依托院校的财经学科优势,通过不断改革教育思想,拓宽专业口径,逐步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系统的财经行业技能的复合型财经类日语专业人才。

二、财经日语专业建设优化思路

1、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能够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应把学生的技能训练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指导思想,按照需要进行订单式培养。定期开展日资企业生产、服务、管理调研,进一步明确财经日语人才培养的方案,构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组织专业教师反复论证,修订教学计划,设置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的课程。所谓模块式的课程,是按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将课程分成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教学实践模块和选修模块,以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日语、财经知识及应用能力。财经日语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专业建设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应放在专业建设上,基本思路如下:

(1)理顺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关系

语言能力是财经日语专业学生立足的基础,同时,企业更需要具有业务能力的复合型语言人才而非纯外语人才,以减少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本。在有限的课程设置与课时范围内,学生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相辅相成而又矛盾的主体。因此,课程设置上保证语言能力和财经知识的基础课程之外,应再辅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如专题讲座、暑期短训、课外活动等,结合实践进行语言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尽可能地缩小学生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

(2)课程设置的整合

财经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实际加以整合,将实训课程统一授课。首先,基础课程方面。日语专业语言学习中词尾、句尾语法变化多,敬语繁复,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个问题,在一些基础课程设置上,可以将传统的基础日语和精读课程改为综合日语课程,通过多媒体将各种视听训练融入到课堂枯燥的语法、文句教学当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听、说实训课程方面。根据对华东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在校学生以及上海市各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听力会话教学是学生和社会的第一需求,而比重最大的精读却受到轻视[3]。因此,可将这几门课程统一整合为“视听说”课,采用统一的教材和课件,声像结合,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在综合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水平。为了实现调查结果所示的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笔者依旧认为应该改变课时比例最大的精读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将听说能力的训练融入课堂。最后,财经实务课程和日语课程有机结合。学生要在大学期间同时掌握相应的日语和财经知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如何科学的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也是一门需要反复研讨、深思熟虑的学问。课程设置上,前两年的低年级阶段,日语语言能力培养是基础,同时,应开设中文的财经类课程,避免一味地强调日语而忽略财经知识的学习,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国际商法等;中高年级阶段,应逐步把日语和财经类的课程整合起来,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日语、金融日语、经贸日语写作、经贸日语翻译、经贸日语函电、日语经贸谈判等课程,使学生逐步将语言知识和财经知识糅合成整体,达到财经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预期目标。

2、财经日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

任何学习都需要资源的支持,现实中不存在没有资源的教与学。基于资源的学习历来就存在,只是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更多的学习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在语言+经济类专业的复合型学科中表现尤为明显。数字化学习资源(李建国,2009)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4]。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具有切合实际、即时可信、富有创造性等特点。

信息素质与传统的文字读写能力一样,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信息自身就应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与此相适应的是,日语教学同财经、信息技术交叉发展,必然带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引发了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根本改变,通过信息化的日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日语的能力,促使学生充分理解日语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在情景模拟中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对提升学生日语交际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财经日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其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5]。

(1)信息技术与日语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设计

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需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予以实现,教学模式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从最高层次考虑,大致有四种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探究性教学模式、专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和仿真实验教学模式[6]。探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各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的常规教学,专题研究性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思维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则适用于财经日语的实验教学。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方针,一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与财经相关的功能日语和语言环境日语教材开展财经日语教学,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交际教学;二是要全员参加、增强互动性,增加实践性课程教学的分量;三是分阶段分层次安排教学。

(2)日语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管理和保护地下水的工作中既承担着法定义务,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相关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违反地下水相关法律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全面、不具体,削弱了利用行政手段保护地下水的能力。因此,要明确、细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论证、取水井管理等方面,由于不作为、乱作为而导致的地下水资源破坏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切实增强行政主体依法履职的主动性。

一个系统的日语信息化教学平台方案如图1 所示,其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服务器和语料库、教师客户端和学生客户端。主要功能包括:一是教师客户端应该能够辅助教师发布信息和与学生交流,通过作业与自我测试版块了解学生各教学环节知识掌握的情况。二是学生客户端应该能够辅助学生获得课程资料,调用语言学习材料,向教师提出问题或进行学习反馈,同时也能与其他学生在线交流讨论。三是整合文献资源库和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利用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图1 日语信息化教学平台方案

(3)信息技术与日语教学整合的步骤

首先,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科现行的课程设置,绘制细致、明晰的学科课程结构图,分析学科中的基础知识点、调整训练重点、对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各环节的重要性重新定位和排序。其次,设计新的课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最后,制定与课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师资配置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课程整合方案。

3、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财经日语课程主题教学设计

所谓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指学习者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学习资源,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提高问题解决、探究、创新等能力,促使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提升[7]。该学习模式具有资源利用的广泛性、主题性和主题的情境性、跨学科性、任务驱动性、探究性和反思递进性等基本特征。显然,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财经日语人才所需的语言实际运用、解决问题、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这正是复合型外语学科教学改革中尝试推广基于数字化资源主题教学模式的原因。

基于数字化资源的主题教学在财经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日语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在开展主题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有多种具体方法可供选择,但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需遵循一般性的过程,掌握基本方法。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财经日语主题教学的整体设计构思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财经日语主题教学的整体设计

(1)主题开发

主题是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前提和灵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学生所进行的资源获取、活动探究等都要围绕主题展开,主题开发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具体的财经日语教学主题的开发过程中,应基本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一是师生共同开发。主题开发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由教师提供,或者师生共同开发,也可以交由学生独立开发,财经日语教学中的主题应该由师生共同开发。这种方式下,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兴趣以及某一方面语言运用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考虑学科需要及社会需求,将二者统合起来,以免主题走向片面化。二是跨学科性和综合性。财经日语专业本身就是财经学科与日语语言学科复合而成的专业,所以财经日语教学的主题就应以财经知识为基础,促使学习者将日语知识与财经类各门课程知识予以综合贯通,用以解决具体的财经实务问题。三是挑战性和时代发展性。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主题必须让学生感到熟悉、有趣且具有现实意义,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时代发展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实践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财经日语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探究

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财经日语主题教学的核心是活动探究,即让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探究前,学生要参与主题开发、收集和筛选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其中大部分资源和信息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的,这个过程学生应该结合主题主动思考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收集完信息和资源后,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所给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这个过程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和同学协作完成。这样的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实务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协作能力等。而这些正是现代财经日语人才应该具备的,也是传统外语教育下学生所缺乏的,因此,应大力强调以探究作为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财经日语主题教学的核心和切入点。

(3)主题教学效果评价

主题教学效果评价环节,主要考察主题教学在激发学生对财经日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培养、解决实际财经实务问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效果。教学效果的价值取向方面,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比较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问题的确定是开展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取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反思是一个自我评估的过程,学生需要对自我学习效果不断反思,从而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探究能力是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所培养的核心能力,探究的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等。总之,对基于数字化资源的财经日语主题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完善的过程,它能进一步挖掘该教学模式在培养财经日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的独到之处。

4、财经日语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

(1)语言能力是基础

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外语能力为核心[8]。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是在语言能力有保证的前提下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财经日语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应首先保证语言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综合日语这门主干课程应得到充分保证,使其深度达到普通日语专业的水平,同时突出经贸日语视听说、外贸日语函电、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职业日语的特色。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中强化财经专业课程,对理论性强而实践性较弱的文学史、语言文体学等课程则可以让学生课后选择性学习。

(2)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财经日语专业针对职业的本身性质,对学生走上岗位后尽快独立解决分内工作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专业课程设计上应尽量避免纯理论型课程,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与凸显,所以作为小语种专业人才也必须掌握基础的英语运用能力,如处理简单的英文文书、接听英语语种的电话、一般性的英语接待、接洽等。因此,除了继续巩固学生已有的英语基础,还应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水平。

三、加强财经日语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培养

目前,财经及商务类日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大部分都是由语言学专业出身的基础日语教师构成。这些教师具有系统的语言知识,但缺乏财经实践经历,财经专业知识的讲授能力远远不足,而具备双重能力的人才更愿意在市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较少愿意进入高校任教。因此,专业应用型核心课程的教学力量薄弱,部分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承担,势必造成本专业学生财经业务运作能力薄弱,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因此,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是目前财经日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要提升专业教师财经知识的教学能力。财经日语教师应重视财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培训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兼修经济、贸易类等学科知识,也可以为教师开设财经知识讲座,拓展其知识面。此外,学校还可以尝试和财经实务部门或企业建立联系,联合办学,让教师在财经实务部门和企业里参与实践,增强教师的财经实践能力。其次,必要时可引进具有丰富财经从业经验的教师。目前高校的日语教师大多是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师资来源都是高校应聘,从业界招聘的较少。毋庸置疑的是,有过财经从业经验的教师更能在讲解中增强实战性,让学生尽快地掌握财经实务部门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通过这两种途径,逐渐强化和优化师资队伍,也能从客观上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书本、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

[1]周 云.新起点,中日布局经济合作[N].东方早报,2007-12-01(3).

[2]郁文蕾.外语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5):157-159.

[3]赵 烨.考察大学日语教育——以课程设置为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0-37.

[4]李建国.高校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10):59.

[5]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

[6]王永锋.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论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30-41.

[7]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0.

[8]陈 艳.论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与改革[J].科技咨询导报,2007,(15):205-206.

猜你喜欢
财经日语外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财经日历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财经阅读时代
大山教你学外语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财经神回复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