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影响

2012-07-08 06:41许建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微泵刺激性套管

许建芬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充分而恰当的气道湿化可有效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1]。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管理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上传统使用糜蛋白酶间断气道湿化法,病人容易出现刺激性咳嗽、痰液堵塞等并发症,易并发肺部感染。为改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我科采用微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并与传统方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入住呼吸科行气管切开治疗7~10 d的病人30例为试验组,选择2009年1~12月行气管切开7~10 d的病人30例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52~87岁,平均(69.8±13.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炎14例,重症肺炎13例,肺气肿9例,肺癌14例,其他1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气管切开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在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采用微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简称改良法):(1)连接微量泵管和一次性延长管,将延长管的前端通过人工气道内套管中央孔插入气管套管内6~8 cm,微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湿化。(2)湿化速度开始为4~6 ml/h,根据痰液的性质调整泵速,一般调节为8~12 ml/h,并用胶布固定于胸壁,每次更换液体时,更换泵管及延长管。

1.2.2 对照组 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简称传统法):(1)将注射器的前端通过人工气道内套管中央孔贴近气管内套管壁,间断气道内湿化。(2)用5 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 ml/次,滴入气道,1次/2 h,吸痰前后再注入1 ~2 ml,并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增加或减少湿化液,每次更换注射器。

1.2.3 其他 (1)两组湿化液均采用生理盐水100 ml加糜蛋白酶2万U。(2)气管内套管均常规消毒,3次/d;外套管更换,1次/月,有痰液污染时及时更换消毒。(3)两组病人均在气道湿化7~10 d后检测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气管套管拔管时间。

1.3 评价指标 使用气道湿化7~10 d后,如出现咳嗽、咳痰,床边X线片诊断为肺炎、肺不张者判断为肺部感染;如吸痰、气道滴药、翻身、拍背等刺激时引起病人持续性咳嗽者,判断为刺激性咳嗽;如病情稳定,经堵塞气管套管后,呼吸节律均匀,肺部啰音消失,肺部感染痊愈,未出现刺激性咳嗽,给予拔除气管套管,记录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χ2c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拔管时间比较

表1显示,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发生例数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人工气道湿化的意义 气管切开病人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上呼吸道丧失了加温、加湿和细菌过滤的功能,使气道和支气管纤毛功能受损,容易造成气道脱水,使黏膜干燥,排痰不畅,增加肺部感染率,同时可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肺部炎症。使用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功能改善,如吸入的气体湿化不足,将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水分的过度丧失,痰液变稠,严重时可因痰痂导致呼吸道堵塞、肺不张等并发症。如湿化过量,将导致痰液过度稀释,使吸痰的次数增加,从而增加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机会,有可能导致肺部感染率的上升。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3.2 改良湿化法与传统湿化法效果比较 改良法持续气道湿化,能将药液直接作用于气道,符合气管切开后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8~12 ml/h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液滴入均匀、量少,且随吸入气体形成微粒均匀进入气道,接近生理状态,避免短时间内滴入过多湿化液而引起刺激性咳嗽。充分的气道湿化,即使对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2],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气道的干燥,但常因间断湿化自身的特点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差异而无法取得满意的湿化效果,仍存在以下不足:(1)每次注入3~5 ml湿化液会迅速流入下呼吸道而出现刺激性咳嗽,使刚滴入的湿化液被咳出,对气道起不到应有的湿化效果,导致痰液黏稠、痰痂形成、阻塞气道,引发窒息[3]。(2)由于湿化不充分、吸痰不彻底而增加吸痰次数,延长吸痰时间,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糜烂出血,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机会。(3)刺激性咳嗽。反复吸痰易引起病人支气管痉挛、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颅内压升高而加重病情[4]。(4)肺部感染常因气道湿化不足而增多。(5)增加滴液、吸痰次数而增加护士操作所需时间。

3.3 改良湿化法与传统湿化法对病人的影响 使用微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湿化过程对气道无刺激,气道损伤小,能有效地湿化气道,并发症少,经济实用,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病人刺激性咳嗽,缩短拔管时间。而使用注射器间断进行气道湿化由于湿化不充分、吸痰不彻底而增加吸痰次数,延长吸痰时间,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机会。因此微泵持续气道湿化法优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法。

[1]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气管切开病人不同沐舒坦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4):76 -77.

[2]赵桂英,胡恒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1523.

[3]马环兴.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2):449.

[4]廖慧中,贺兼斌,谢赤敏.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9-10.

猜你喜欢
微泵刺激性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五腔室压电蠕动微泵的设计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一种微泵悬挂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利用体块PZT制备膜片式压电微泵
恩诺沙星注射液刺激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