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模式分析

2012-06-28 09:47周秀梅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典藏校区馆员

周秀梅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53)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不少高校纷纷创建新校区。新校区拥有宽广的面积,现代化的建筑,优越的硬件设施;而老校区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悠远的历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因而,多数高校在创建新校区后并没有完全放弃老校区的建设,从而逐渐形成新老校区并存的多校区格局。这种分布状态对高校现有资源进行了分割,给学校的组织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尤其给高校师生便捷地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带来不便。

1 通借通还现行模式调查分析

笔者调查走访了浙江省内各高校图书馆,面对新老校区图书馆共存所带来的读者借阅不便的难题,各图书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通借通还的应对策略,但每个图书馆开展的通借通还工作在服务的层次与深度上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表1 通借通还现行模式比较

由表1可见,各馆在开展通借通还服务后,读者都能持统一的借书证到新老图书馆自由地进行借阅活动,但是在异点借书、异点还书服务项目上,多数图书馆并未完全开展,这些图书馆不能开展完全式通借通还服务的原因主要有:

(1)新老图书馆在分开运行后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各图书馆分属不同的上级部门,经费来源不同,管理机构独立,部分图书馆甚至自动化管理系统都不一样,因此,各校区间要实现完全式通借通还就比较困难。

(2)已经对多校区的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各图书馆根据学科和读者的变化重新划定了各馆的藏书范围和重点,形成比较固定的馆藏分布格局,各馆的读者能满足基本借阅需求,从读者需求上减少了通借通还的必要。

(3)通借通还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专车、专人、专款的支持,而实际上,许多图书馆因为经费不足,人员紧张,难以把完全式通借通还落到实处,而只能开展浅层次的通借通还服务工作。而这样的服务对读者的要求过多,例如要求读者等待较长的时间,甚至要求读者到馆借书、到馆还书,读者借阅一本书需要到长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远的图书馆去借阅,这无疑增加了读者的时间、人力成本,因此也降低了读者对通借通还工作的认可度,影响了通借通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 实现完全式通借通还的关键因素

从理论上讲,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扩大了读者的借阅范围,解决了读者在多校区图书馆奔波的困难,提高了图书馆纸质资源的利用率,应该是一个读者与图书馆双赢的过程,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不彻底的通借通还工作却给馆员带来了麻烦,读者带来了埋怨。由此,笔者认为,要办好通借通还这件好事的关键,是把“让读者满意”放在第一位,做到完全式通借通还。

2.1 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全国范围内都在推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在为建设图书馆联盟体和区域性图书馆而努力奋斗,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以往“重藏轻用”,守住自己的资源,设立多项规则限制本馆以外读者使用的观念已经不符合图书馆发展的潮流,各馆都在开放自己的馆藏,想方设法吸引潜在读者,因此,多校区图书馆更没有理由把和本馆有历史渊源关系的读者拒之门外,图书馆为各校区读者提供便捷、满意的通借通还服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领导与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在通借通还管理工作上提供经费支持,在人员安排上给予保障,在交通上提供便利。

2.2 采用先进管理系统,为通借通还提供技术支持

通借通还服务要顺畅、便捷地开展,必须具备完善的自动化管理功能,传统的人工服务或者不完善的系统功能,都会使通借通还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系统必须具备网上预约的功能,读者在查询OPAC后能立刻预约想借阅的图书;系统还应该具有对预约图书进行冻结的功能,这样读者预约的书可以保证不被其他读者借走;系统应该具备自动通知馆员和读者的功能,读者在预约图书后,系统能及时通知馆员,免去了馆员多次主动查询预约记录的繁琐;同时,预约请求满足后,系统也能及时通知读者,方便读者及时到馆办理借阅手续,自动通知的系统功能,能大大缩短读者的等待时间,提高预约的成功率。

2.3 尽可能方便读者

在网络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的读者在不断地减少、分流,能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读者已经难能可贵,很多读者的借阅行为已经变成偶然或顺便,图书馆已经不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据笔者口头调查部分读者,如果预约一本书需要让读者等待三天以上,就会超出其想继续借阅的极限;如果预约手续非常繁杂,甚至还会有预约失败的可能,就很有可能会导致读者的不满。因此,通借通还工作要让读者满意,就必须要做到让读者等待时间越短越好,操作流程越简单越好。

2.4 尽可能地简化馆员工作

通借通还对于读者来说也许只是一本书从一个图书馆运到另一个图书馆的简单问题,但对于图书馆馆员来说,却比普通的到馆借阅多出至少5道工序。首先,需要专门的人员负责读者预约信息的查询,而且还得非常及时,稍一延迟就有可能被其他读者借走,造成预约失败;其次,馆员要进入书库为读者找书,如果此书被读者乱放到其他书架,还有找不到的可能;找到的书籍要联系车辆运输到读者所在图书馆;读者所在图书馆在接收图书后要及时通知读者;读者把图书归还到馆后,还要联系车辆把书归还到原图书馆。实行完全式通借通还,借助成熟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馆员的工作可以简化为两步,即进入书库找书,联系快递公司运书,其他工序均可通过系统自动通知和锁定的功能自动完成。

2.5 分析读者需求,动态调整馆藏布局

通借通还工作开展的好坏不能单纯地以校区图书馆间通借通还图书数量的多少来决定,通借通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是评价此项工作的重点。当读者多次提出借阅某类学科其他馆藏要求时,说明此馆读者有这类学科文献的需要,在采购、典藏时应适当考虑在此馆增加复本,减少类似需求的再次发生。而作为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的校区间图书馆,图书馆也不妨考虑改变原来的固定典藏模式,根据读者的借阅需求,在读者就近还书后,对被归还的图书进行就近入藏。因为多校区异地流动图书产生的根源是校区间的典藏失衡,其实质是由于图书馆传统的人工主观典藏所分配给各个图书馆的藏书与读者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异而形成的。“书随人动”,就近入藏,是对图书馆原有典藏失衡的一种自然矫正,它使得典藏随着读者的需求而变化,以逐步实现多校区图书馆典藏结构的科学、合理。

3 图书馆通借通还模式构建

每个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服务工作根据自身各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均会有所不同,通借通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是基本的思路就是要根据本馆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通借通还的功能。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推进我校快速发展,我校将在2013年启用海宁长安新校区,届时,新老校区图书馆将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采用总分馆的管理模式,统筹安排两馆的典藏布局和采购策略。根据我校新老校区图书馆管理思想统一,经费来源一致,使用相同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成功开展通借通还服务工作的关键因素,笔者提出下述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通借通还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

(1)系统便捷的功能。先进、自动化的管理系统是通借通还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在这个模式中,读者能通过网上查询OPAC,直接提交预约请求,在预约发生时,系统能即刻对预约图书进行锁定,并同时发送信息通知负责馆员,馆员把找书信息及时发送给读者。整个流程的运行,要求系统具有较强的即时性,方便读者与馆员的顺畅沟通。

(2)效率第一的原则。按正常的流程与速度,此模式能保证读者在预约后的第二天取到图书,如果选择同城快递,安排合适的图书发送时间,如下午2-3点,则当天预约的图书,当天就能到达读者所在馆。高效的速度就如同读者在本馆借书一样,极大地方便了读者,节省了读者宝贵的时间。

(3)读者至上的理念。及时发送信息,加强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在预约书脊上贴读者姓名首字母方便读者自己取书。“书随人动”就近入藏,都体现了图书馆关注读者、热爱读者,把满足读者需求放在首位的办馆理念。

以上模式能提高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的效率,有效降低通借通还的失败率,读者足不出校便可快速、便捷地借阅其他校区的图书,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

[1]陈方宁,陈欣慧.利用汇文Libsys3.5系统实现高校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194-196.

[2]查贵庭,徐国祥,金明华.“书动人不动”馆际通借通还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5):207-209.

[3]朱伟玲,顾朝晖.高校多校区图书馆之间建立动态典藏机制的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8,(5):16-18.

[4]余和剑.高校多校区图书馆文献通借通还模式的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71 -72.

猜你喜欢
典藏校区馆员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典藏
勘误
往来·典藏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