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藤县话的疑问代词
唐一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藤县话,又称藤县白话,是流行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内部的粤语次方言,归属勾漏片。该文深入细致地描写了藤县话疑问代词的形式与功能,对余霭芹的“借用说”提出不同的看法,并与其他粤方言及普通话作了共时比较。
藤县话;疑问代词;比较
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内部通行粤语,称为藤县话,归属勾漏片。以浔江为界,藤县话又分为藤南话和藤北话,口音略有不同,本文记录的是以藤城(县城)为代表的藤南话。根据疑问的内容,藤县话的疑问代词可分为以下九种。
1.问事物
(1)你吃个系是乜?(你吃的是什么?)
(2)乜嘢系海底龟,冇闻过讲!(什么是海底龟,没听说过!)
(3)冇有本做是乜嘢?(没有本钱做什么?)
“是乜(嘢)”最常用,可与“乜嘢”互换,但“乜嘢”的使用频率低一些。
“乜”是“乜嘢”的简略形式,用法略有不同,“乜”通常不能作主语,作宾语时一般与单音节动词组合,极少作定语,除了“做乜”词组使用较多,其它的很少出现,例如:
(4)你在啲做乜?(你在这儿干什么?)
(5)那又有乜特点?(那又有什么特点?)
据张惠英[1](1990)考释,粤语的“乜”源自中古的“物”。余霭芹[2]250记“是乜”为“什物”,藤县话的“是乜”应是沿袭唐代的“是物”(“是”又写作“什”)发展而来的。
2.问人
(6)你系乜谁?(你是谁?)
(7)乜谁个遮放在箇啲?(谁的伞放在这里?)
(8)你哋扇个系张三?(你们哪个是张三?)
“扇个”后面可加“人”,即“扇个人”,意义和用法等同于“扇个”,但不常用,例如:
(9)佢系扇个人来?(他是谁呀?)
张双庆[3]357曾提出,香港粤语的“乜谁”是疑问词“乜”加上普通话“谁”合成的,汪化云[4]171认为这类词“是共同语或北方方言疑问代词在一般方言中的叠置现象”。这究竟是古汉语用法的遗存,还是受共同语的影响而产生,有待深入考察。
3.问选择
(10)你扇年来个?(你是哪一年来的?)
(11)扇啲书是你个?(哪些书是你的?)
4.问处所
“扇卜”、“扇啲”在句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后面可以加“地方”,两者可互换;“扇”通常做宾语,不能做定语,后面不能加“地方”。“扇覭”使用频率最小,多指某个面上的一块地方,用法和“扇卜”、“扇啲”差不多,例如:
(12)你去扇?(你去哪里?)
(13)扇卜有水卖?(哪儿有水卖?)
(14)扇啲个米饼好吃啲?(哪里的米饼好吃点?)
(15)*扇个米饼好吃啲?
“扇”、“扇啲”都可表反问,因此当“扇啲”作主语时,通常会有歧义。而“扇”作主语时,只有反问意味,例(16)若改成“扇有水卖?”,意为没有水卖。
5.问时间
(17)你几时来藤县?(你什么时候来藤县?)
(18)要等几久?(要等多久?)
(19)你明朝几多点起身?(你明天几点起床?)
6.问数量
(20)来有几多人?(有多少人来了?)
(21)扇几件衫是你个?(哪几件衣服是你的?)
(22)佢十几号扯?(他十几号走?)
7.问程度
“几[ki55]”除了用来问数量,还可以问程度,例如:
(23)你有几重?(你有多重?)
(24)佢有几心水书法?(他有多喜欢书法?)
“几”在陈述句和感叹句中不表疑问,而用做程度副词,例如:
(25)佢阿件衫都几靓个。(她那件衣服挺漂亮的。)
(26)你睇箇间屋几大!(你看这房子多大啊!)
“子蚊1、春1、做乜”可用在句首或句中,“做乜”可说成“做是乜”,例如:
(27)子蚊你冇去?(为什么你不去?)
(28)你春冇去?(你为什么不去?)
(29)佢做乜咁心水上网呢?(他怎么那么喜欢上网呢?)
“春2”可以说“春个”,可能是“春会箇蚊个?”的省略形式,意为“怎么会这样,怎么回事,怎么搞的”,通常独立使用。例如:
“做乜”可独立使用,也说“做乜嘢”,可译为“怎么了”,用于应答或表示异议、不在乎、不耐烦等语气,例如:
(31)阿叔。——做乜?(阿叔。怎么了?)
(32)做乜?冇得啊?(怎么了?不行吗?)
问方式主要用“子蚊2”、“春2”,都可做状语,两者可互换,“子蚊2”更常用些,问性状只能用“子蚊2(样)”,充当谓语、补语、宾语,做定语时必须用“子蚊样”,例如:
(33)你子蚊去梧州?(你怎么去梧州?)
(34)你觉得佢子蚊?(你觉得他怎么样?)
(35)你仲想子蚊?(你还想怎么样?)
(36)近排学得子蚊?(近来学习怎么样了?)
(37)你想要子蚊样个手机?(你想要怎么样的手机?)
“子蚊2”、“春2”既用于询问,也用于反问。“掌”则多见于反问句中,表示不可能或不应该,例如:
(38)我掌知?(我怎么知道?)
“春”、“掌”语源不明,待考;“子蚊”的本字可能是“底物”,为广州话“点”的早期形式。“子蚊”也有人读“点蚊”,“子”受“蚊”声母(m-)影响变音为“点[tim55]”,开始出现合音现象。佛山的南海九江大谷就是用“点□”[5],合音现象已经形成,只是□的韵母还未脱落。关于粤语“点”的来源,张惠英[1]、李如龙[6]19-22、郭必之[7]69均认为是南北朝时期的“底物”的合音形式,此说有道理。藤县话的说法可以为这个结论提供很好的例证,其演变过程有待考察。
关于藤县话的疑问代词,余霭芹[2]261-262曾提出猜测,认为其有两套系统:一是本土的,如
”。但余氏并没有进一步作深入讨论。
本文认为,首先,“是乜”、“边啲”(即“扇啲”)为本土藤县话,这是毫无异议的。
藤县话的“扇个”与广州话的“边个”在意义和用法上十分相似,据张惠英[1]考证,“边”是由表处所的意思引申而来,但藤县话的“扇”无法依此类推。“扇”属山韵开口呼三等,“边”属山韵开口呼四等,两者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随后各自发展演变,而并非借用。
“是乜”相当于“什么”,“是乜嘢”即“什么东西”,“这是什么东西啊?”藤县话有以下两种说法:
(39)啲是(係)是乜嘢来?
(40)啲是(係)乜嘢来?
广州话的“乜嘢”是从词组“乜嘢”凝固而成的,词组“乜嘢”有时可说成“乜嘢嘢”[9],这里的词组“乜嘢”的原始形式应该是“是乜嘢”。藤县话的“是乜”仍占主导,“乜嘢”则处于附属地位;而广州话则完全淘汰了“是乜”或“是乜嘢”,仅剩“乜嘢”独占鳌头。所以,藤县话的“乜嘢”不是借用。
“‘几多’产生于六朝时期,在中古时期较多使用。”[4]150“几时”用来问时间大概开始于唐代[10]343-34,两者现在仅存于客、赣、闽、吴、粤等南方方言地区。藤县话的“几时”、“几多”实际上是古汉语在粤方言中的遗存。藤县志[11]135:“方言音柔而直,稍异粤东而近苏白。城郭街市多杂东人,亦多东语。”因此有人认为:“广西粤语大概是明清之际广东人大量入迁后逐渐形成的。……广西粤语跟广州话大体相似。”(3)也有人认为粤语形成于东汉时期的古广信(今广东封开和广西梧州)[12],这是有道理的,明清之际广东人的迁入实际上是对广西粤语又一次产生重大的影响。藤县话和广州话的“几时”、“几多”应该是唐宋时期受北方移民影响而同时出现的,即属于同一个历史层次。藤县话受广州话的影响其实是在明清之后才越发明显。
最后,“边度、点、点解、几耐”均为广州话,藤县话一般不说。但由于近年来通讯发达,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许多年轻人(特别是去广东务工回来的)的口中也偶尔出现这些说法。
如表1所示,勾漏片粤语内部的疑问代词表现形式较为丰富。问事物以“是乜(什物、士乜)”、“乜嘢”占绝对优势,昭平话用表选择的“奴些”较特殊;问选择,除了昭平话的“奴”,其他点读音非常相近,应是同源;问人的疑问代词与问选择混用,北流话和玉林话的“乜人”在广东一些方言点也存在;问处所的说法很多,除玉林话的“路伶”,均由表选择加处所成分组成;问时间、几乎都是用“几”类词语,如:几时、几久/几耐、几多;问原因和问方式性状,各方言点的表现形式不一。表中还可看出勾漏粤语受赣湘方言影响的一些痕迹,如昭平话问数量用“好多”,藤县、昭平、玉林问时间都用“几久”,玉林话问人用“谁人”;而昭平话的“怎子”、玉林话的“为士律”明显是受到了官话的影响。
表1 藤县话与其它粤方言(勾漏片)疑问代词的对照
如表2所示,藤县话的疑问代词相对来说表现形式更丰富,历史层次更深。问事物,藤县话和广州话多为“乜”类,形式较多,普通话则较单一;问人,藤县话是问人与问选择混用,广州话是问人与问选择共用,而普通话较单纯;问选择,藤县话和广州话在语音上更为接近,与官话差别较大;问处所,三者呈现出类型上的一致性,即均由表选择加处所成分组成,且能用表选择的疑问代词单独询问;问时间、问数量和问程度,藤县话和广州话均用“几”类,普通话则以“多”类为主;问原因,“怎么”本来就是“做什么”的合音[16]179。“‘做乜’源于‘作物’,属近代北方方言的层次;‘为乜’可能是由‘为什么’类推而来,属晚近的层次”[7]72。因此两者具有同源性;问方式性状,吕叔湘[16]179认为“怎样”用来问情状是问原因的引申用法,在此,藤县话和普通话表现出共性。
表2 藤县话与广州话及普通话疑问代词的对照
综上所述,粤方言的疑问代词不仅与普通话的差异大,而且内部各方言点也是形式繁多,参差不齐。但目前对此调查的不多,语料匮乏,理论探讨更是举步维艰,这需要研究者做出更多的努力。
注释:
(1)原文仅有音标形式,并无文字记录。对应的文字为“是乜、乜谁、边啲”,“边啲”实应“扇啲”。
(2)即“边个、乜嘢、边度、几时、点、点解、几多、几耐”,其中“边个、边度、点、点解、几耐”是广州话,这是由于发音合作人的语音不完全准确所致。大概因为如此,余氏才有“借用”一说。
(3)出自《中国语言地图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汉语方言》。
[1] 张惠英.广州方言词考释[J].方言,1990(2).
[2] Anne Yue-Hashimoto(余霭芹).The Teng-xian Dialect ofChinese:Its Phonology,Lexicon and Texts with GrammaticalNotes [M].Tokyo: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Asian & AfricanLanguages Monograph Series No.3,1979.
[3] 李如龙,张双庆.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四辑:代词[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汪化云.汉语方言代词论略[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5] 黄丽华.佛山粤语的代词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6] 李如龙.广州话常用词里的几种字音变读[Z]//第五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7] 郭必之.香港粤语疑问代词“点[t i m35]”的来源[J].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七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 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代词系统的综合考察[J].语文研究,2001(2).
[9] 麦耘.广州话疑问语气系统概说[Z]//庆祝《方言》创刊2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8.
[10]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江蓝生补.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11] 边其晋.藤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867年出版,1908年重印.
[12] 叶国泉,罗康宁.粤语源流考[J].语言研究,1995(1).
[13] 邓俭峰.昭平白话的代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
[14] 杨奔.北流话的代词及其用法[J].学术交流,2005(12).
[15] 梁忠东.玉林话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6]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On the Interrogative Pronouns in Tengxian Dialect
Tang Yi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n 321000,China)
Tengxian dialect,or Tangxian Baihua,is a sub-dialect of Cantonese,belonging to the Goulou linguistic division.This paper intensively and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forms and functions of interrogative pronouns in Tengxian dialect,puts forward some different arguments on Yu Aiqin's"Loaned Word Principle"and makes a synchronic comparison between Tengxian dialect and other Cantonese dialects and standard Chinese.
Tengxian dialect;interrogative pronoun;comparison
H179
A
1673-8535(2012)04-0069-06
唐一萍(1987-),女,广西藤县人,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
(责任编辑:高坚)
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