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凤英
《巴黎妻子》是一本“好看”的小说。故事叙述上世纪20年代中一次大战后, 诺贝尔奖得主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海德丽,在巴黎文学圈的生活和婚变。故事以海德丽为第一人称叙述,她面对比自己年轻八岁的丈夫与自己的闺房好友发生婚外恋,伤痛而迷失,最后庄严勇敢地摆脱怨怼之情,携带幼儿退出婚姻。
英文里有一句话:“Everyone loves literary gossip”。文坛八卦,人人爱读。书中内容号称“虚构”,但情节、场地几乎全部属实。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了一次大战后,群聚巴黎文学和艺术圈内人物的生活氛围,世家后人的放纵酗酒,波希米亚式的随走,而小说的主轴,却是婚姻的伤痛和迷失,羞辱和勇敢 。此书的男主角是当年英挺俊拔的文坛奇才海明威,女主角是“姐弟恋”中品位教养都属一流的世家之女。这样的故事穿插名人秘辛,几乎注定了要与“八卦” 撇不清干系。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落的一代”从战场释放出来,酗酒滥交蔚成风气。质朴聪慧、坦率体贴的海德丽,以29岁的处女之身,下嫁年仅21岁的战地记者海明威,曾使身边朋友家人跌破眼镜。她有良好的教养和鉴赏力,不事繁华,但善弹钢琴,是滑雪能手。婚后,年轻夫妻双双旅居巴黎。海德丽以她的家庭遗产基金支付两人的生活费用,帮助海明威完成写作理想。他们遍游欧洲各地,尤其热衷滑雪和看西班牙斗牛。
躁动敏锐的海明威创作力一触即发,在文坛扶摇直上。他初为人父,年仅26岁, 血气方刚,敏感粗犷兼而有之,自然吸引了不少女性的青睐。海德丽平实智慧、沉稳理性,毕竟满足不了蓄势待发、在创作上好奇渴求的年轻的海明威。他终于和海德丽的密友发生婚外恋,一发不可收拾。海德丽几经挣扎,选择让步。不久两人各自开始了另一段婚姻。
小说中穿插一次大战后欧美“迷失的一代”的美国名作家秘辛:女同性恋作家史坦恩(Gertrude Stein) , 以俄亥俄州小地方人物素描闻名的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 《最后大亨》和《爵士时代》的作者菲茨杰拉德(Scott Fitzgerald), 还有文学泰斗庞德(Ezra Pound)等人。在20年代,这些名流与海明威夫妇交往,共同摸索创作,其中个人意气,酗酒比斗,种种名人风流,尽在尺度边缘。亦俗亦雅,铺陈出20年代的美国一代人起伏跌宕的故事。
雅俗之间的微妙跌宕,带来了出版市场上的成功。此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名列畅销排行榜上,尤其吸引了对海明威有兴趣的女性读者。不难让人联想起以徐志摩为主人翁,同样触及浪漫文人和婚外恋的话题的《人间四月天》。如果和国内电视版《中国式离婚》、台湾版《犀利人妻》等情节对照,更是折射出“婚变“ 这一永无休止、多事沧桑的人间话题。
海明威前后共有四位妻子,海德丽是他的第一位妻子,婚姻维持5年。第二位妻子是喜爱文艺的富家小姐,婚姻维持13年。第三次婚姻維持3年。海明威用手枪自尽时,和他在一起的是他的第四任妻子。留下一部遗稿,描述自己的一生,书名《移动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
对熟悉20世纪美国文学的读者来说,这本《巴黎妻子》提供了重温1920年代一战后美国作家齐聚巴黎的场景风华: 百废待举的欧洲城市,百无禁忌的巴黎文化圈,浪漫文人恣意创作与狂饮,纵情尝试各种禁忌,婚变八卦时尚新潮……都成了小说场景来去寻常、笑语狂言的巴黎景色。
对熟悉海明威作品的读者来说, 书中对当年年仅 21岁的海明威的描写,确实“好看”。海明威在巴黎街道大肆吸取创作的灵感,锯木厂的吵杂,鸡鸭菜贩的血腥,妓女的酗酒喧嚣,与文友拳击、攀比较劲。蛮牛般的精力,无人能敌的创作力,读来只觉书扉间尽是躁动和鲜活。
对女性读者来说,书中对年长海明威八岁,质朴天成、不喜矫饰的海德丽的描写,可能是全书最让人动心的。人妻如何完成“犀利”? 海德丽以一语总结:“当年那只身步下火车,迎向未知的女孩,何其有幸,曾与海明威度过黄金岁月。如今她一无所求。”
不禁让人联想起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