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潮
(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心卫生院,响水224611)
电针辨证分型治疗失眠患者50例
刘兴潮
(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心卫生院,响水224611)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辨证分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电针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电针组患者采用电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针刺治疗结果显示,电针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9%,有效率为36%,无效率为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26%,有效率为42%,无效率为32%,总有效率为68%。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电针法,给予穴位持续的刺激,能够明显提高针刺穴位的疗效,对治疗失眠的效果有显著提高。
失眠;电针;辨证分析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而导致的睡眠不足。主要是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的疾病。中医将之称为“不寐”。中医认为不寐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和阴虚火旺;实者多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等;在治疗时应当辨证治疗。临床证明针灸治疗失眠有显著效果。近些年来,中医结合现代科学,采用电针来增加针刺手法的疗效,效果颇为显著。本文临床调查100例失眠患者采用电针法和普通针刺手法治疗失眠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所有观察病例均为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失眠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最大为63岁,年龄最小仅为17岁,平均年龄为(47.4±6.2)岁;病程最长的有18年,病程最短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为“不寐”。100例患者经辨证分型,心脾两虚型患者23例,心胆气虚型患者21例,阴虚火旺型患者30例,肝郁化火型患者18例,痰热内扰型患者8例。按照辨证分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电针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辨证分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夜不能安,胸闷,脘痞,口苦,痰多,舌红而苔黄腻,脉滑数[1]。
1.3 研究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针刺法治疗,头部穴位施以平刺法,肢体穴位施以直刺法。均采用主穴加配穴法治疗,主穴取百会、神门、太阳穴、印堂、内关,平补平泻。配穴依据辨证分型不同而不同,其中心脾两虚型患者取脾俞、心俞、三阴交,补法;心胆气虚型患者取心俞、丘墟、胆俞,补法;阴虚火旺型患者取太溪和涌泉,补法,太冲,泻法;肝郁化火型患者取合谷、太冲,泻法;痰热内扰型患者取中脘、内庭、丰隆,泻法[2]。
其中电针组患者采用电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2组患者均留针30min,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休息5d后进行下1个疗程;依据病情进行3~5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已明显改善的,则中止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频数及频率来表示病例数及所占的比例。2组间恢复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定a=0.05,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的,若P>0.05,则认为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2.1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个等级[3]。治愈:患者睡眠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大于等于6个小时的,且其他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总体睡眠时间比治疗前延长了2个小时以上的,且其他主要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患者睡眠情况没有改善,或睡眠时间比治疗前延长不足2个小时的且其他主要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其他为无效率。
2.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由表1可见,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失眠疗效(%)
针灸治疗失眠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结合传统针刺手法与现代电流技术的电针法,能显著提高针刺治疗失眠的效果。电针法是指用电针仪来输出脉冲电流,再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电针法是把针刺毫针与电生理效应相结合,使用电针,可以持续给予人体穴位刺激,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对采用电针法治疗失眠和普通针刺法治疗失眠的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示,采用电针法治疗失眠,其总有效率高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可见,采用电针法给予穴位持续的刺激,能够明显提高针刺穴位的疗效,对治疗失眠的效果有显著提高。因此在今后采用针灸法治疗失眠时应当推广电针法,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1]杨智卿,王丹芬,艾宙.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6)∶77-79.
[2]韦良玉,赵利华,唐丽颖.针灸治疗失眠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2011,(02)∶1-3.
[3]文建军.失眠症的针灸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10,(06)∶942-944.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47
:1672-2779(2012)-14-0069-01
:苏玲
201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