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女性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

2012-06-07 07:28:18朱耘生王纯玲于溯洋
河北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躯体均值医护人员

朱耘生 王纯玲 于溯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卫生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引起了普遍关注[1]。医疗行业中女性医护人员占50%以上比例,如何缓解她们的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每个管理者深入思考。笔者对临床一线的女性医护人员206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她们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掌握心理应激的调节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预防心理危机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院一线工作的在职医生、护士进行调查,其中男94名,女206名;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00份,有效回收率93.75%。

1.2 调查方法

1.2.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分为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条目采取1~5级评分[2]。

1.2.2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压力状况调查问卷:问卷起始处有简明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意义、目的和填写要求,并在医护人员知情,愿意配合的情况下自行填写。内容:压力状况和个人健康与心理状况等42个项目。压力来源:工作、生活、学习,加班情况,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社会舆论,晋升职称,人际关系,领导器重等。本问卷使用前由3位心理学专业教授进行了效度检验,效度系数为0.93。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身心健康状况评价 女性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和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SCL-90量表中,有8项因子分比全国常模(国内正常人群)高,与男性医护人员比较,除偏执一项外,其他均高于男性医护人员。见表1。

表1 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 分,

表1 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 分,

注:与男性医护人员比较,*P <0.05;与常模组比较,#P <0.05

项目 女性医护人员(n=206)男性医护人员(n=94)国内正常人群(n=1388 )躯体化 3.0 ±0.5 2.3 ±0.4* 1.4 ±0.5#强迫 1.8 ±0.4 2.0 ±0.6 1.6 ±0.6#人际敏感 1.9 ±0.4 1.8 ±0.6* 1.6 ±0.6#抑郁 2.1 ±0.6 1.9 ±0.5* 1.5 ±0.6#焦虑 2.3 ±0.4 2.0 ±0.4* 1.4 ±0.4#敌意 1.8 ±0.6 1.6 ±0.6* 1.5 ±0.5#恐怖 1.5 ±0.6 1.3 ±0.5* 1.2 ±0.4#偏执 1.4 ±0.6 1.5 ±0.5 1.4 ±0.6精神病性1.3 ±0.6 1.2 ±0.5 1.3 ±0.4

2.2 压力状况 100%女性医护人员感到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中重度压力已达到78.82%。

2.3 调节方式 女性医护人员对压力的调节方式单一。见表2。

表2 排解压力或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

2.4 SCL-90因子分均值比较 干预后76名女性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普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中重度压力百分比为77.56%,略有下降,职业评价稍有提高达8.6%。

表3 干预后女性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 分,

表3 干预后女性医护人员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常模比较 分,

项目 女性医护人员(n=76) 国内正常人群(n=1388 )1.5 ±0.6 1.4 ±0.5强迫 1.6 ±0.5 1.6 ±0.6人际敏感 1.7 ±0.4 1.6 ±0.6抑郁 1.5 ±0.6 1.5 ±0.6焦虑 1.3 ±0.7 1.4 ±0.4敌意 1.4 ±0.6 1.5 ±0.6恐怖 1.2 ±0.5 1.2 ±0.4偏执 1.4 ±0.6 1.4 ±0.6精神病性躯体化1.3 ±0.6 1.3 ±0.4

3 讨论

3.1 分析 医护人员的压力来源于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工作时间长,对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担心和恐惧,是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社会舆论导向及职称晋升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不被领导器重等也是产生压力的因素,女性在经期、妊娠期和更年期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也带来了身心压力。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压抑,使女性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及躯体症状。因此,女性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3,4]。

3.2 干预 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状态都是一种不良情绪状态,这种不良情绪导致躯体症状的发生。情绪过程和认识过程一样都是脑的功能,认识过程可以改变,情绪也可以调节[5]。情绪调节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是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心理技能[5]。心理干预就是帮助女性医护人员掌握情绪调节技能,排除情绪障碍,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次干预时间为6个月。

3.2.1 心理学干预:①团体心理辅导。旨在提高女性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通过创建良好辅导关系、引导在互动中分享情感体验,引发和学会自我探索,通过“他助—自助”的心理机制实现自我成长。并获得安全感,加强信心;同时松弛紧张和不安情绪。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多向沟通过程,每个成员不仅自己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其他成员。成员之间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每2周1次,1次2个h,16次为一阶段。②个体咨询。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严重的人员可以单独和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通过认知疗法、催眠等解决情绪问题。

3.2.2 中医疗法改善躯体症状:躯体症状的发生是人的一种亚健康状态,中医中药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五行平衡,消除或减轻躯体症状,对抑郁焦虑情绪起到调节作用。本次干预分别对76名女性医护人员进行中医“查体”,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进行中医中药的干预、治疗。

3.2.3 体育锻炼:生理状况决定心理状况,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生理功能。体育锻炼可促进中枢5-羟色胺(5-HT)的合成,从而促进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合成并减轻GC的毒性作用,可以减轻失眠、认知障碍和抑郁心境[1]。76名女性医护人员分别选择自己适合的锻炼方式,有瑜伽、游泳、爬山、打球等,每一项运动结成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活动,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增强了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对减轻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1 李心天,岳文浩,顾瑜琦主编.当代中国医学心理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21,337.

2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

3 袁琰琴,王波,王线妮,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2-23.

4 靳学忍,朱杏儒,梁桂琴,等.护士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分析.河北医药,2011,33:1420-1422.

5 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18.

猜你喜欢
躯体均值医护人员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现在干什么?
文学港(2019年5期)2019-05-24 14:19:42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搬家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7:04:51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