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戈辉 臧志坤 边新丑
我院是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以前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管理模式为封闭式管理,在病房内开展简单的健康教育,在以患者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倡导下,近年来我院选取部分恢复期病患者实行半开放式管理与院内就业,对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的恢复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恢复期(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异常行为消失,情绪比较稳定,对自己疾病有部分认识,生活能自理,均无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病患者160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1],按年龄大小排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均为男性退伍军人。试验组:平均年龄(34±15)岁,病程(7±6)年;病种:精神分裂症43例,躁狂症15例,抑郁症6例,其他1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2±15)岁;病程(8±5)年;病种:精神分裂症45例,躁狂症15例,抑郁症8例,其他12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和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封闭式管理,除了简单的散步,就是在病房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活动,如看电视,打扑克等,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娱辽活动。试验组实行半开放式管理与院内就业。(1)恢复期患者住宿舍化病房,病房内可以养花、贴画。患者可以有自己的物品,如棋牌、杂志、书籍等。可以自行购买生活用品,自行换洗衣服,自行娱乐。有社长,有宿舍成员文明公约及规章制度等。(2)早6∶00起床,洗漱后吃饭服药,7∶30以后患者可以出入病区,不受约束,让他们在院内自由活动及劳动,有一定的自由时间及自由空间。中午回病房吃饭服药午休,下午同上午,晚上必须回病房。(3)参加院内就业:人有参加工作劳动的权利及欲望,为此院里设立绿化队、卫生队、养鱼等,有专人带领及管理,并给患者一定的报酬。患者从中得到实惠,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患者参加工疗的积极性。(4)用自己挣来的钱可购买所需要的用品,适当的接触社会,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逐步走向正常化。(5)可以自由打电话,与家人、朋友,使患者情感上有寄托。
1.3 评定 2组分别在干预前及后的第3个月、1年、2年进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2]评分。量表完成由精神科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担任,量表评定进行统一的培训,一致性检验良好(Kappa<0.85)。
实行半开放式管理后第3个月时,2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末及2年末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 组DAS评分比较n=80,分,±s
表12 组DAS评分比较n=80,分,±s
组别 3个月 1年 2年16±6 17±3 19±4对照组 16±5 18±4 22±5 t值试验组>0.05 <0.05 <0.01 0.14 2.12 3.13 P值
进入恢复期精神病的患者随着自知力的恢复,面临的实际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部分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失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等。建立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使精神病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3],提高社会功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结果显示:在1年末及2年末时,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改善。精神病患者也渴望着过正常人的生活,实行半开放式管理,患者过上了近于正常人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自由、自尊、觉得生活更有意义,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经住院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患者,如果不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劳动,不但对国家是一种负担,对他们自己也是伤害,他们会逐步变得懒散,最后生活不能自理,形成“衰退”和“痴呆”状态。通过半开放式管理实行患者的院内就业,参加生产劳动和娱乐活动,不仅增强了病员的体质,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劳动生产技能,同时也增加了收入,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实惠,更让患者有了责任感。从这些意义上来讲,我们认为实行院内就业和开放管理是精神病康复治疗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这与汤毓华[4]观点亦是一致的。在许多医院不具备开放式管理的同时,不妨试试半开放式管理,一方面丰富了患者的生活,一方面也有利于精神患者的康复。
1 中华医学精神病分会主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9.
2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1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162-163.
3 宋立升.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在分裂症中的应用.国外医学精神病医学分册,1990,16:140-143.
4 汤毓华.生活事件和精神分裂症.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1987,1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