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佳
摘 要:师德建设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院校人才的培养以及整个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由于职业技术院校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展,在职业教学中教师的素质可谓参差不齐。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字:职业院校;教学研究;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64-01
一、高职师德建设的内涵分析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提出的,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95周年之际被选为校训。启功先生讲他对这八字的理解时说“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仅仅具有还不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校训讲得明白,是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而师表的标准,我们能理解,绝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的。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师德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品德问题,它应是一名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它体现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奉献的精神,以“谋利”为宗旨。很多高校在“变身”为职业院校后,很多老师的心态一下子变得松懈了,因为与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指标都相对较低,对教师的考核也相对简单,缺少了压力就缺少了进步的动力。加上市场环境的影响,很多职业院校忙于生源的竞争,将招生压力与教师业务职称挂钩,使得很多教师减少了教学的时间投入,无心业务研究,导致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考试前对学生“划重点”或“漏题”。甚至一些教师将更多的经历用于校外兼职或商业活动上,以“谋利”为宗旨,有失教师的本职。
2.教学敷衍,忽视教学效果。高校的教学模式比较特殊,课程多班级也多,不同专业会出现课程交叉现象,老师有如赶场一般上完课就走,很少与学生交流,一个学期下来互相还很陌生,有的班级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有没有来上课、有没有听课、听课的效果如何等等,教师对这些无从知晓,只是认为单纯的把课讲完就算完成了任务,对于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不少老师并不在意。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滑,职称评定机制不健全。一些高职院校在扩张之后急需教师,短时期内教师的数量急剧增加,有些教师并没有通过严格的考核,甚至没有讲过专业的培训教育,导致教师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学校在职称评定中,往往偏重于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对于教师的师德很少有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缺少鞭策。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国家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之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要以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重中之重,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学校要从对教师关怀人手,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人手,注重与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制定出各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具有人性化的实施方案。各有关职能部门抓落实、抓督促、抓效果,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必须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实行长效管理。
1.国家要科学调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评定标准,真正体现德育为首的地位。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使高职院校在盖大楼、引大师,教师在讲课、搞科研、写文章的同时,关注师德建没,关注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在工作中真正体现师德的“一票否决”。
2.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师德教育制度。岗前培训主要对新教师进行培训,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岗位培训主要针对年轻教师,除专业进修外,请名师作重点培养;严格教师岗位的聘任与考核,加强教师的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每年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3.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学校要制定可操作的师德考核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进修、聘任、辞退、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应当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
4.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要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学校通过校园网络、师德师风意见箱和校领导接待日、学校听課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互评制度以及学生评教制度等途径,广泛听取师生群众对师德情况和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支持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师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
三、总结
育人关键看校风,校风首当看师德。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将每一位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才,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都都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成长与校风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师德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华艳,罗才松.职业学校师德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2]市场经济对师德建设的新要求[J].职教论坛,1997(6).
[3]加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高专师德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