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玲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化地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文化的重要传播窗口,在这种新形势下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形势发展,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管理,拓宽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本论文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内容,从而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模式以及实施对策。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78-02
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知识集散地,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信息中心,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大学生文化素养提高的重要课堂,是教学科研的基础和支柱。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硬件建设已经逐步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却远远不能满足网络时代下师生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师生的服务要求,支持高校教育教学,就必须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应用新技术,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方法,面向读者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读者服务由传统服务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转变。如何使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尽快进入高科技阶段,在为读者提供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的同时,使读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是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很值得认真研究。唯有给读者高效率、高水平的创新服务才能使图书馆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馆藏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服务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是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参与社会竞争的武器,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就是指图书馆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主动了解各类读者的不同需求,分析读者需求类型及需求特点,并且适时地更新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方式,调整充实服务内容,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从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单位来说,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不创新就意味着不适应,而创新,就意味着发展、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希望。要创新,首先要有全面创新意识,即在观念上、工作思路上、管理上创新,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进取,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更新知识,在服务中求创新[1]。创新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新的时期,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传统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未来的竞争是服务竞争。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工作者,不仅要有百问不烦的精神,还要有百问不倒的科学服务和创造性服务。要让更多的读者自觉地走进图书馆,就必须下大力气在读者服务工作上创新,动脑筋想办法,给“读者服务”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注入新的内容,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是服务,创新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高校图书馆就应该确立“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现代的富有新时代内涵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并运用其专业技能和技术手段为全体师生提供服务。图书馆是社会需求产物,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的内容
第一,把网络信息资源和本馆的文献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运用局域网和国际互联网为读者进行特定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甚至全球范围的文献信息检索。高校图书馆局域网要与校园网相兼容,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网上检索、预约、续借、查询借阅,亦可通过馆内检索终端直接进入互联网,检索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要进行二次文献开发,做好网上资源筛选。在网络环境下,将期刊的目录页扫描,编成资料索引,制成网页上传,以供师生馆内阅读。在进行一次文献开发时,要注意对互联网上无序杂乱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筛选后进行整理、组织,择其重要者将题目做到本馆主页上,并做好相应的链接,提供给广大师生。
第二,建立高校图书馆际间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以采、编、流、阅为一体的计算机管理,并利用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对内实现图书馆工作各个业务环节全面自动化控制,对外并入国际互联网。并结合学校的校园网,进行实体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利用本馆主页指导读者有效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并开通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随时接收读者的查询和意见,并统计问题的相关信息随后进行有效的处理,帮助读者以最快的方式获得需要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种类进行分类,提供便捷的途径让读者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使图书馆由集中服务变成散服务,从面对面的查找走向网上的查寻。
第三,服务管理模式标准化、规范化和计量化;管理方法的立法化、制度化和条例化;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以及协作形式的国际化和知识产品的商业化等,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坚持对富有专业个性的特色学科信息资源的不断创新,要加大特色学科信息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特色学科信息产品创新,建立起覆盖国内外权威的最新的特色学科信息资源库,整合本专业领域内的特色信息资源,引导特色学科带头人建立“个人网页”,准确把握他们的科研进展、科研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提供相应的特色学科定题、跟踪服务,鼓励他们开发和创造特色学科信息信息产品。第四,坚持采取多样化的个性化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改革,提供更高层次、更显示质量和水平的特色学科信息个性化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针对专业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对特色学科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开发,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特色学科信息用户需求;在服务内容上要依托网络开展延伸性特色学科信息服务,使网络真正成为特色学科信息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服务项目上提供个性化的特色学科信息服务项目,满足师生们的要求,尽量发挥图书馆功能的最大化。
3.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施对策
第一,建立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包括综合利用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复制服务、咨询服务、检索服务、定题服务、编译服务、报道服务、展览服务、情报服务等各种方式,有效地满足各类读者对文献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电子服务:即以计算机和现代化网络技术为服务手段,以网上阅览、检索、参考咨询和查新服务为主要形式为读者提供电子信息[3]。开展文献信息的调研服务。包括文献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对文献信息进行综述、述评、预测、建立数据库等提供文献信息导向服务。图书馆要引导读者正确选择文献,帮助读者解决在学习研究工作中,选择文献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且要积极组织信息资源。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知识挖掘和信息增值服务,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排序、有效组织与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光盘数据库,保存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不同的信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信息网站和文献信息数据库。
第二,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时常掌握读者的阅读动态。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展开调查并进行调查报告分析,印发宣传单收集读者的意见。
第三,重视培育职业精神。要培育职业精神,首先要对图书馆馆员进行职业价值的宣传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图书馆事业人文理想的认同;其次,要引导图书馆馆员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念与人生目标,使其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工作[4];再次,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规范馆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协调馆员内部以及与师生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图书馆要发展,就要改变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变被动服务为主为主动服务。
综上所述,图书馆是一个文化的宝库、信息的枢纽、知识的集散地。服务是图书馆的天职,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服务是其生存的基础。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信息需求,是21世纪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题。高校图书馆要认真分析服务对象的结构变换,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图书馆要立足于为广大读者提供充满人性的优质服务,使图书馆永远成为读者汲取知识养分和获取智慧果实的乐土,以此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高校图书馆还应该针对现有的状况认真地分析和应对,寻找出更多的信息服务项目和有效方式,持续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才能实现新时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晖.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张铭霞.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J].中国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
[3]陈艳飞.高校图书馆特色学科信息服务对策[J].图书馆,2009(3).
[4]王光波.浅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