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与经济学

2012-06-04 09:45董晓麒
时代金融 2012年25期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尼奥安东尼奥

董晓麒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无疑是一部文学名著,其文学价值已经得到学界公认,纵观全文,这部莎翁著作描述了高利贷者夏洛克和商人安东尼奥之间的一场借贷纠纷,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嬉笑怒骂中折射出了不少当时西方的社会问题和经济学观点,因此也可以视作一部优秀的经济学读本,现在就让我们来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做些经济学方面的解读吧:

风险分散

《威尼斯商人》一开场,安东尼奥的朋友萨拉里诺就对安东尼奥说:“只要我想到海面上的一阵暴风将会造成怎样一场灾祸,我一看见沙漏的时计,就会想起海边的沙滩,仿佛看见我那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倒插在沙里,船底朝天,它的高高的桅樯吻着它的葬身之地。不用对我说,我知道安东尼奥是因为担心他的货物而忧愁。”安东尼奥解释说:“不,相信我,感谢我的命运,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是倚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所以我的货物并不能使我忧愁。”

我们知道,在投资经济学理论中,“风险”可以解释为实际回报与预期回报差异的可能性,这当然包括本金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在故事中,商人安东尼奥把不同的货物分散装在不同的船只上,并让不同的船只航行在不同的航线和海域,用来规避风险,这和西方民谚“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异曲同工。很显然,莎翁在故事的开头就已经为我们讲述了风险分散,他知道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可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当市场对我们不利时,由于资金已经事先分散在各领域,造成的损失才容易控制,不致恶化,这是投资的艺术,也是经得起检验的科学。不过分散投资只能减低风险,并不能将风险完全免除,所以在故事的发展中,安东尼奥还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破了产,无法偿还债务,被夏洛克告上了法庭。

利息理论

《威尼斯商人》的主角之一为犹太人夏洛克,夏洛克是以放高利贷为生的生意人,我们知道高利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利率,正是高利贷惊人的利息成本,决定了它长期以来的“非生产性”特点,即借高利贷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投资,而是为了应急。提到利息,不得不提到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他对利息的观点有别于马克思的“剥削论”,但代表了产业资本时代西方经济学家主流的看法,他在著作《利息理论》中提出:“利息是不耐的具体化”。所谓不耐(人性不耐),即人们对现在收入优于未来收入的时间偏好,只要双方对收入的时间偏好存在差异,就存在利息。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对此有完美的诠释。在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借贷纠纷中,安东尼奥是一个不耐的借款人,他只想尽快借到钱给他的朋友巴萨尼奥娶妻,不然她就会嫁给别人。这个行为有明显的时间偏好,而收入高的人群不耐程度要低于低收入者,按夏洛克的话说,他是个“有耐心”的放贷者,所以在双方谈判的时候他才可以控制主动权。

《威尼斯商人》中基督徒和犹太人在多处对收取利息的行为展开了精彩的辩论,其实收取利息的行为由来已久。希腊人用来表示利息和高利贷的文字的字面意思是“子孙”;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仇视索取利息这一行为。在中世纪,罗马律法禁止罗马人之间收取利息,认为收取利息是对债务人的一种勒索。针对这些看法,欧文·费雪指出:“利息是不能根除的,像买地收租,就将中世纪禁止高利贷的规定归于无效,因为契约的当事人都会把他们的偏好度调到一个共同的水平,即便契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一个暗含的利率也就潜藏在每一个契约当中”。然而,在欧文·费雪之前三百年的莎士比亚作品中,我们竟然也看得到类似的观点。看看莎士比亚是如何借夏洛克之口对借钱不收利息的安东尼奥说的吧。夏洛克引用了圣经里雅各的故事 :“听好雅各用些什么手段:拉班跟他约定,生下来的小羊凡是有条纹斑点的,都归雅各所有,作为他牧羊的酬劳”。“一到生产的时候,产下的小羊都是有斑纹的,所以都归雅各所有。这是致富的妙法,上帝也祝福他,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最后他说:“我只是叫它(钱)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 显然莎士比亚在十六世纪就已经了解关于利息的理论了。

风险与回报

简单来说,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为: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回报。莎翁《威尼斯商人》中有不少地方描述了风险与回报(收益)的关系。我们来看看围绕三个匣子展开的故事情节吧:富家女鲍西亚父亲是贝尔蒙特的大富豪,他在生前定下了规矩,意图通过抽签方法,谁要是能够在金、银、铅三匣之中选中了他预定的一只,便可以跟鲍西亚成亲。第一只匣子是金的,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第二只匣子是银的,上面刻着这样的约许:“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所应得的东西。”第三只匣子是用沉重的铅打成的,上面刻着像铅一样冷酷的警告:“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并规定来提亲的人在抽签之前需要签订契约,一旦选错匣子,不仅娶不到鲍西亚,还要发誓终身不娶任何人。这里莎士比亚想让我们理解风险与回报,因为这个契约让选匣子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赌博,人们说:“我要试试,鲍西亚有钱又美丽,回报高,风险是值得的。”很显然,莎士比亚了解高风险的事物要比期望偿付的价格要低,期望回报(就是单位偿付)因为要补偿风险,所以就高,可以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 ,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供需关系

《威尼斯商人》中对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也有风趣的阐述。让我们来看看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和朗斯洛特的对话吧。“杰西卡:我可以靠着我的丈夫得救;他已经使我变成一个基督徒了。”“朗斯洛特:这就是他大大的不该。咱们本来已经有很多的基督徒,简直快要挤都挤不下啦;要是再这样把基督徒一批一批制造出来,猪肉的价钱一定会飞涨,大家吃起猪肉来,恐怕每人只好分到一片薄薄的咸肉了。”

现在我们知道,根据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大于求,即供给过剩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即供给不足时价格上升;供需关系平衡时价格稳定,即为均衡价格。《威尼斯商人》中罗兰佐把妻子杰西卡从犹太人变成了基督徒,吃猪肉的人多了,猪肉供不应求,则推高了猪肉的价格;而商品生产都有自身的周期,就猪肉来说,短期内猪肉的需求量大增,如果这些需求不能被其它肉类有效替代,将打破市场上的均衡价格,由于猪肉供给弹性较小,所以猪肉价格必然会飞涨。如此看来,不仅现在我们对猪肉价格津津乐道,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对市场上猪肉价格的波动也很关注。

契约精神与契约规则

我们都知道,在西方经济学中,契约(合约)这个概念是很重要的,应当说它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石。而契约精神强调的是缔约者对自已所作的约定有遵守的必要性,交往的当事人都应当信守承诺,有效的契约对双方都有约束力。谈到契约精神,这里需要为夏洛克正名。长时间以来,在我们印象中,夏洛克都被描述成一个贪婪、爱财如命、残忍狡猾的高利贷者,是一个被脸谱化的负面形象,但夏洛克做为虔诚的犹太教徒,是故事里最信守承诺的一个角色。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犹太人以旧约为圣经,他们的祖先希伯来人一直就有尊重契约的传统,他们认为遵守契约是非常神圣的行为。希伯来人很早就开始从事商业活动,因此契约观念在他们的思想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犹太人的历史一直与异族冲突不断,因此犹太人认为承诺的重要性胜于商业合约,犹太人自已非常信守承诺,但也认为,一旦对方违约,就应当给以惩罚,如果给不守信的对方仁慈让步,就是对自已残忍。

莎士比亚了解契约的重要性,因为《威尼斯商人》的中至少有三处涉及契约,一处是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签订的契约;另一处是选匣子签订的契约;第三处是鲍西亚将指环交付给巴萨尼奥,与他定下的契约。而谈到契约,就不得不说契约规则:契约规则是签订契约的当事人应当共同遵守的约定。简单来说,应包括下面四个原则:承诺、自由同意、共同遵守、违约责任。对应当共同遵守的契约规则莎士比亚还提出了自已的见解,他认为应当把人们不遵守承诺的因素考虑进去,为了避免他们不遵守承诺,需要有抵押品来做担保。这个观点在《威尼斯商人》中有所表现:一是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签定契约时规定,如果安东尼奥违约不能偿还债务,就割下安东尼奥身上任何部位的一磅肉拿走。这“一磅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可以视为是一个抵押品,里面有数量的概念。而到底用“一磅肉”还是“几磅肉”作抵押,抵押物的价值由借贷方夏洛克来认定。因为夏洛克仇视安东尼奥,这一磅肉足以要了安东尼奥的命,用安东尼奥的命来补偿损失的3000达克特,他认为这是值得的。当然,这“一磅肉”是有瑕疵的抵押品,当夏洛克在法庭上要求强制执行属于他的一磅肉时,鲍西亚假扮的法官提出:“割肉是应当的,但不能流一滴血,因为契约中没有约定”。最后夏洛克败诉,不仅被没收了钱财,还被迫改变了信仰。但如果换作是公允的抵押物,那么在产生风险的时候是可以转移风险的。莎士比亚认为基于完全自由同意基础上的口头承诺,是靠不住的,这在《威尼斯商人》中也有详细的描述:鲍西亚将指环交付给巴萨尼奥时对他说:“凭着这一个指环,我把这一切完全呈献给您;要是您让这指环离开您的身边,或者把它丢了,或者把它送给别人,那就预示着您的爱情的毁灭,我可以因此责怪您的”。巴萨尼奥也信誓旦旦地说:“要是这指环有一天离开这手指,那么我的生命也一定已经终结;那时候您可以放胆地说,巴萨尼奥已经死了。”而最后巴萨尼奥违了约,他将鲍西亚给他的指环交给了假扮的法官,虽然鲍西亚还是原谅了巴萨尼奥,但很显然巴萨尼奥以后还是依然会为了这样或那样原因违背契约。《威尼斯商人》不是描写关于爱情的故事,因为往往华丽的外表里面充斥着虚伪和谎言,最后夏洛克在法庭上执意要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可以视为犹太人对契约规则的理解:无论你是基督徒还是犹太人,都应信守承诺,法律面前应当平等,违约就应当接收处罚,这是经济之本,也是立法之本。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不同版本的《威尼斯商人》,有莎士比亚的原著版本、有中学课本里的节选版本、有美国影星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版,甚至还有给小朋友看的各种漫画版本,但要看懂这个故事,还是应当要抛开狭隘的宗教观,以更加公平的角度看待《威尼斯商人》中的角色,我们应该看到十六世纪犹太人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需要依靠放贷获利,因为违反了基督法令,得不到世俗和法律的承认,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夏洛克最后的结局也就多了几分悲剧色彩,基于上述立场做出的诠释和解读,才不会有失偏颇,不管是从文学、法学或是经济学角度。

猜你喜欢
威尼斯商人尼奥安东尼奥
春光无限
危机中如何展现领导力
幸福的天使
火焰狮子尼奥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雅克德罗邀请嘉娜·维什尼奥娃成为品牌形象大使
浅析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
本期人物:莫里斯 · 尼奥
电影《威尼斯商人》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