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明
私人银行,是专门为富豪提供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的核心业务是财富管理,为富豪一段时期甚至一生的金融需求提供的服务。
私人银行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主要为当时的贵族提供财产打理及世代规划服务。16世纪,大量受教派迫害的贵族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日内瓦,这些贵族带来大量的金钱,就交给日内瓦的银行家们,享受私秘性很强的卓越金融服务,私人银行开始时专门服务于200万美金以上的超级富豪家族。此外,还有另一说:17世纪的欧洲贵族出外去打仗,家中的财产由留守的贵族代为管理,这些留守贵族逐步形成第一代私人银行家。
根据西方银行业的服务分类,第一类是大众银行(Mass Banking),不限制客户资产规模;第二类是贵宾银行(Affluent Banking),客户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第三类是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要求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第四类是家庭办公室(Family Office),要求客户资产在8000万美元以上,当然,各家国际性大银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要求的最低金融资产额度也有所不同。
2007年3月20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宣告成立,拉开了中国顶尖财富管理服务的序幕。之后三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私人银行相继成立。工商银行私人银行是为个人金融资产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客户提供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顾问咨询为重点、以信息管理为保障的财富管理服务。根据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联合课题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所做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显示,过去的五年,私人银行这一新兴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财富总体规模来看,中国社会财富积累速度不断加快,高净值人群总量迅猛增加,个人财富的集中化趋势日益加剧;顺应社会需求,在国内的各家中外商业银行均马不停蹄地加快自身私人银行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末,设立私人银行部门的中资商业银行已达到11家。
从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看,80%以上来自于存贷款利差收入,只有不到20%来源于投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而存贷款利差收入主要决定于信贷规模、存贷款利率差、资产质量等,就银行利润的贡献来看,大客户贡献了银行的大部分利润,因此,大客户是银行竞相争抢的“蛋糕”。
2012年7月31日,上海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了《群邑智库·2012胡润财富报告》,该报告显示:全国有102万个千万富豪和6.35万个亿万(实际应为亿元)富豪,与去年相比分别增加6.3%和5.8%。 截至2011年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人数第一次突破10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6万人, 涨幅6.3%;其中亿万(实际应为亿元)富豪人数已达 6350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500人,涨幅5.8%。报告还显示,全国有7500个十亿富豪和260个百亿富豪,全国每130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
从中国财富的分配情况来看,2009年10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援引世界银行报告的数据,中国的基尼系数从2000年开始,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7年已达0.48。有人认为中国基尼系数2010年已达0.5,财富分配严重不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加快了富裕人群崛起的速度。这些富裕人群主体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30~49岁人群,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高净值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使他们创富后通过投资、理财,进一步增加财富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中国的银行业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战略转型的进程加快,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从主要充当融资平台向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并重发展,随着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扩大,财富管理平台作为金融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经营及业务转型的重要选择。
银行通过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方式遴选金融精英,如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海选财富顾问,通过金融精英“多对一”的方式为富豪服务;从长远金融规划出发,量身定制富豪们的私人银行业务;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顾问咨询、增值服务等诸多方面为富豪提供高端的银行个性化的服务,以实现富豪的进一步创富。私人银行业务实现了富人的财富与金融精英的强强结合,实现了财富与知识的完美配置。
随着中国富裕人群的不断增加,中国私人银行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壮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