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蓉
每当季节交替之时,不少患者来到医院要求通过输液预防脑中风,他们认为这样做能起到“冲洗血管”的作用。在神经内科有近50%的病人及家属会向医生询问:定期输液能预防脑中风吗?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给出了明确答案:定期输液不能预防脑中风。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病变,包含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是全世界公认的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疾病之一。据最新的资料显示:在我国,脑中风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排第一位。目前已知的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既往脑中风史、肥胖与高脂血症、吸烟与酗酒、心脏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对这些基础疾病的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有助于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输液为何不能预防脑中风?
在临床上,输液预防脑中风的药物主要有血栓通、血塞通、葛根素、丹參、脉络宁、红花等中药注射剂。其主要的作用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轻微抗血小板聚集等,即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按照病人的理解就是“疏通血管”、“稀释血液”,事实上并不能有效地预防脑中风。
主要原因是输液仅仅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脑中风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与高血脂、吸烟与酗酒、心脏病等没有得到控制;需要多方面的持续治疗,单纯靠每年几天的静脉输液来消除这些高危因素是难以奏效的。从制剂本身的特点上看,静脉输注方式给药和口服给药相比,虽然前者起效快,但是在输液结束后,体内药物马上进入消除阶段。也就是说,定期静脉输入活血化瘀的药物仅能短暂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效果并不持久。如果要长期稳定地维持在有效的血药浓度水平,需要一日多次不断输注。很显然,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有学者针对输液能不能预防脑卒中的问题做了大样本的调查研究,按每年定期输液与否,将被调查人群分为两组。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定期输液组的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非输液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另外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年定期输液组的人群,输液后14日内的各项血液指标有变化,如血浆黏度下降,但30日后恢复至原来状态。由此可见,定期输液虽在输注当时能改善血液指标,但维持时间短暂,无法长期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另外,中药注射剂还可能产生严重副作用。因为输液本身就是一种损伤性的给药方式,不仅疼痛,感染机会较大,还可能出现静脉炎、输液反应等。中药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的提取工艺也有待提高和完善,储存过程中受温度和湿度等外在条件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质,其中含有的一些大分子物质或杂质,如蛋白质、鞣酸、挥发油等进入体内可引起过敏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如何有效地预防脑中风?
专家提醒说,脑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具有脑血管病危险但未发生过脑卒中的人群,在疾病发生前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指的是已经患上脑血管病并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无论一级和二级预防,都要坚持持久、综合的原则。基本的措施是: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前者包含:合理膳食、戒烟少酒、适当运动、心态平衡;后者包含:定期体检,对异常指标及时调整,如降压、降脂、减肥,等等。
另外,以往患过脑中风的病人,如果是脑梗塞,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来抗血小板聚集。如果有心房纤颤的病人需要长期服用华法令等抗凝药,以免血栓脱落,引起中风。这些药物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作者为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程守勤整理)
(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