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浩(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
——词汇学习策略量表在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中的测量报告
张运浩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词汇学习策略对英语词汇学习举足轻重,并由此影响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本文对南京某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1)高CET4成绩组学生和低CET4成绩组学生均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习;2)所测二十六项词汇学习策略中,最常被使用的策略是携带电子词典查词,最不常被使用的策略是在英英词典中查取新词;3)所测二十六项词汇学习策略中,高CET4成绩组在21项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低CET4成绩组。据此,本文得出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策略使用与学习成果正相关的结论。并提出,英语词汇教学中宜以策略培训为基础,帮助大学生选择并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差异研究
1.1 研究背景
单词是语言使用的基本单位。众多证据显示词汇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整体的语言能力(Gu,1994)。词汇量不够的学生很难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很难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功。
Nation(2003)建议教师花一些时间传授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而不是讲精力完全放在解释一个个的单词上。因为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学习地道的英语,更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Allen,1983:82)。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则是说明了教授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Schmitt(1997)曾针对600个日本学生作了一项调查,旨在发现他们在词汇学习中使用了哪些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是否有效。他的调查发现使用双语词典不仅是最常用的也是被认为最有用的一项策略。而策略的使用与语言学习的成果是否存在关系呢?
Rubin(1975)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具备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的学习策略,并且她致力于观察和描述成绩好的学生使用的策略,并总结了七条成绩好的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Stern(1975)也总结出十条成绩好的学生使用的策略。但Oxford的观点则略有不同(1992:126)。她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也使用策略,也能清楚的描述它们,并且和成绩好的学生使用数量差不多的学习策略。但是,他们的策略使用无序,无目的,并且不清楚该对何种任务使用何种策略。
1.2 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一组学生英语词汇策略的使用情况,旨在确定最常被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最不常被使用的策略。并且将该组学生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上是否存在异同,以期总结出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与学习成果是否正相关。
2.1 调查对象
本文从南京某大学非英语专业的120名大二学生中挑选了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到本问卷调查实施之际,他们已有六年的初高中英语学习经验和一年半的大学学习经验。他们均参与国家大学生英语四级(CET-4)考试。其中6名学生分数高于550,列为高分组,6名学生考分低于450,作为低分组。
这6名高分组同学和6名低分组同学作为本个案研究的对象参与了问卷调查。为避免性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每组学生均3男3女。
2.2 工具
大多数学习策略的使用都属于内在行为范畴,因此很难用观察法进行实验。学习策略实验要依赖于受测者的意愿和对自我内在行为进行描述的能力(Oxford,1992:125)。
本实验采用问卷法,因为其可信度最高,其结果均来自受测者本身而非外在评价者的判断。本问卷是根据Ming Wei(2007)改编而成。共含有有关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26个选项,分属于七大类,包括:查词典;猜测;规划;观念;语义编码;资源;联系。
2.3 数据收集和分析
词汇学习策略量表包括26个陈述句。每个句子描述一种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常用或不常用的行为,要求受试者在15分钟内对所有陈述句做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回答。
本问卷采用Likert式五点量表:1=从不,2=很少,3=有时,4=常常,5=总是。
作者使用SPSS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计算描述性数据,包括均值,方差,以此确立最常被使用的策略和最少被使用的策略。然后,作者通过独立T检验来确立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1 最常用和最不常用的词汇学习策略
将12份问卷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进行均值和方差检测,得到受测者使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各项策略的频率。该组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五项策略为:我随身携带口袋词典(包括电子词典)查生词,我注意新词的发音,我高度重视看起来重要的单词,我注意新词在英语例句中的使用方法,我通过听英语歌曲,广播,看英语电影等来提高词汇量。
新科技的发明让生活与学习更为方便,口袋词典,电子词典以及在线词典的问世提高了学习者的效率。使用口袋词典进行查词需要的时间更少,操作更简易,因此这项学习策略位居第一也毋庸置疑了。但是,关于英英词典,汉英词典,双语词典,究竟哪一种对学习者最好的争论一直存在。双语词典不太流行,但它确实融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英英词典查词是最少被使用的策略。Thompson(1987:283-284)认为这是
因为学生可能会在查词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并且难以理解字典里给出的释义。尽管英英词典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全面,系统的单词释义,但在查词和理解时所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很少使用它。
观念类策略里的两项获得高于4的均值,剩余两项的均值也大于3,说明受测者常常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此类策略。掌握一个新词不仅仅是记忆其词典释义,学习者还要知道如何发音,在真实交际怎么以正确的形式使用该词以及在不同的语义环境里如何使用该词。相对较高的均值显示了该组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很清楚词汇学习的目的是付诸于真实的使用。
不同于观念类策略,五项规划类策略中只有一项常常被使用,而其余四项的均值多低于3。Ahmed(1989)和Sanaoui(1995)都认为,有意识的学习和按部规划学习过程是成功的学习者的两个重要特征。Fan(2003:224)也认为好的学习者会有意识的规划词汇学习的过程。但该组受测学生显然缺乏学习规划和控制。
利用英文歌曲,广播和电影提高词汇量也是常被使用的学习策略。中国不是英文母语的国家,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目标语的机会有限,这也是为什么策略“课外,我通过阅读小说,杂志来增加词汇量”很少被使用。网络的发达使得学习者更容易获得英文歌曲,广播和电影,从而接触地道真实的目标语。
最不常被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除了上文提到的“使用英英词典查词”和两项规划类策略,还有“我用自己的方法将词汇分组记忆”和“我定期复习所学词汇”,这两项策略都属于活用类策略。分组记忆不同于机械的死记硬背,它属于深层的信息处理。Schmitt(1997:201)认为这种深层的信息处理模式是更好的学习。但是,这类学习策略很少被学生采纳,不仅是在本个案实验和Ming Wei(2007)的实验,Schmitt(1997)和Gu&Johnson(1996)也得到相似的结论。
3.2 高分组和低分组词汇学习策略的比较分析
独立T检验显示高分组学生使用学习策略频率基本多于低分组学生。所测二十六项学习策略中,21项策略使用上,高分组学生的均值高于低分组学生,3项持平,低分组学生仅在2项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高于高分组学生。
低分组学生更倾向于“验证所猜测的词义是否正确”和“用自己的方法将词汇分组记忆”,有意思的是这两项策略都设计对已知词汇的处理,而不是学习新词。
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我随身携带口袋词典(包括电子词典)查生词”,“遇到生词,我猜测其含义”和“我将生词与过去学过的词联系起来记忆”这三项策略的使用频率上一致。并且其均值都高于3.5。这说明无论是高分学生还是低分学生都喜欢在词汇学习中采纳此类策略促进学习。尽管“猜测词义”策略常常被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使用,但Fan(2003:224)认为这类策略也存在其缺陷。首先,学生有时会猜错词义,如果他们不在事后进行检查,他们就仍然不知道该词的正确意思。Kelly(1990)将猜测生词意思分词两种,一是根据词汇特征,如前后缀和词根,二是仅仅根据上下文进行猜词。她发现前一种猜词策略比后一种更有利,且可信。其次,猜测策略无法达到长期的记忆效果,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方面收效甚微。Mondria& Wit de-Boer(1991)的实验证实了此种观点。他们发现通过猜测得到的单词释义无法长期储存在大脑里,尤其是通过上下文推断出的单词意思。
高分组学生在猜测,观念,语义编码,资源和联系各类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显著高于低分组学生。该发现与Ming Wei(2007)的实验结果一致。她发现学习困难与学习策略使用频率负相关,也就是说,使用词汇学习策略越多,遇到的学习的困难就越少。Ming Wei据此认为有意识的词汇学习有助于词汇量的提高。
本问卷调查结论如下,1)高CET4成绩组学生和低CET4成绩组学生均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习;2)所测二十六项词汇学习策略中,最常被使用的策略是携带电子词典查词,最不常被使用的策略是在英英词典中查取新词;3)所测二十六项词汇学习策略中,高CET4成绩组在21项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低CET4成绩组。
在中国这样典型的低目标语输入的语言环境下,有效的使用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据此,作者建议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宜以策略培训为基础,帮助大学生选择并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在查词典策略上,适当鼓励学生减少对母语的依赖,多使用英英词典进行查词,以期获得对目标词汇的地道理解。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合理规划适合自己的单词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将单词学习付诸真实的语境使用。
附录:
H313
A
1009-9530(2012)01-0137-03
2011-11-22
张运浩(1986-),女,安徽芜湖人,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