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理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快速型阵发性心律失常,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患者心率一般在150~250次/min,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虽然多数无生命危险,但若频繁发作、长时间持续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SVT的发病基础多为房室旁道的存在或房室结功能上的传导性和不应性的差异,对其治疗应以及时恢复窦性心律为关键。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分别采用普罗帕酮与三磷酸腺苷治疗PSVT患者共66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药物治疗PSVT各具优势,但整体疗效均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A组)和三磷酸腺苷治疗组(B组),每组33例。其中A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2~75岁,平均(51.12±5.72)岁;心率(188.37±18.87)/min。B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1~76岁,平均(50.86±6.52)岁;心率(190.10±16.67)/min。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罗帕酮组:普罗帕酮70 mg+10%葡萄糖溶液30 ml,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完毕,无效者,15 min后重复静脉推注一次。三磷酸腺苷组:按体重给药,初剂量为0.1 mg/kg,如未转复窦性心律,间隔5 min后以0.1 mg/kg递增,最大剂量为0.3 mg/kg,注射后均立即以生理盐水5 ml注射冲洗。
1.3 疗效标准 ①显效:注射药物后30 min内PSVT消失,恢复窦性心律,症状缓解。②有效:注射药物后30 min,PSVT心室率减慢,但未中止,未转成窦性。③无效:注射药物30 min后PSVT无变化。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作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普罗帕酮治疗组(A组)总有效率为87.88%,三磷酸腺苷治疗组(B组)总有效率为90.9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律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普罗帕酮组出现头昏、胸闷各1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三磷酸腺苷组出现窦缓2例,窦性停搏、心悸、胸闷各1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06%(2/33)和15.15%(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发生机制不同,临床上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为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自律性增高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触发激动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研究表明大部分PSVT是由折返机制引起的[1]。目前,对PSVT的治疗虽然已进入经导管介入治疗阶段,但在多数基层医院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方法[2]。普罗帕酮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为临床常用的PSVT转复药物之一。其治疗PSVT的机制是通过降低或抑制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心室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及细胞膜的钠通道,延长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速度,从而抑制心动过速。三磷酸腺苷是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其进入体内生成的腺苷可与房室结区腺苷A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慢反应纤维的慢钙离子内流,阻滞或延缓房室结折返的前向和逆向传导[4]。因起效迅速、半衰期短,三磷酸腺苷终止PSVT的临床疗效也被广泛认可。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磷酸腺苷和普罗帕酮终止PSVT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磷酸腺苷复律时间明显短于普罗帕酮,提示三磷酸腺苷较普罗帕酮起效快速,三磷酸腺苷静脉注射仅需使其达到瞬间浓度高峰即可,原因在于其可在1~2个心动周期的之间内延长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从而终止房室结内折返和旁路折返机制引起的心律失常,且由于其在血浆中半衰期短,完全清除一般在30 s内,无累积效应。但三磷酸腺苷快速静脉注射易发生窦缓和窦性停搏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应持续心电监护,测量血压及心率,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救治措施。
[1] 马跃,于燕,王立新.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研究.中外医疗,2011,10:105-106.
[2] 胡大一.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若干进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1(4):215.
[3] 李华平,徐荣丰.三磷酸腺苷普罗帕酮治疗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40.
[4] 贺鹏,周黎.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中国水电医学,2006,(4):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