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勇 郭明阳 郭玲林 张 俊 贠明东 刘德芳 晏 姣
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四川成都 61008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血管炎和滑膜炎。关节内滑膜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翳,导致滑膜增厚,渗出增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侵犯软骨并引起骨质的侵蚀和破坏[1]。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运用五藤二草汤在治疗活动期RA的骨代谢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61例患者均为成都军区总医院中医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就诊的RA患者,按随机化分组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4例,女27例;年龄22~68岁,平均(40.91±10.61)岁;病程 6 个月~27 年,平均(7.41±6.92)年。对照组 30 例,男 5 例,女 25 例;年龄 21~65 岁,(39.15±9.87)岁;病程 5个月~24年,平均(6.65±5.98)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1987年RA修订分类标准[1]。病情活动性判断标准为:①6个或6个以上的关节肿胀;②6个或6个以上的关节触痛;③符合下面3条标准中的任意2条:随访当日晨僵持续时间(45 min);血沉(ESR)(28 mm/h);C 反应蛋白(CRP)(正常上限的 1.5 倍)[2]。
1.3.1 对照组 采用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10 mg,口服,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00550)10 mg,口服,每日1次;醋氯芬酸片(西安海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31)100 mg,口服,每日 2 次。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比较(x±s)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藤二草汤,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五藤二草汤的组成为雷公藤15 g、青风藤30 g、海风藤 30 g、络石藤30 g、鸡血藤 30 g、豨莶草60 g、老鹳草30 g等。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评定疗效。
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主要疗效指标: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患者对疼痛的自我评价(VAS)、医生对目前病情的评价(VAS)、ESR、CRP;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3个月后,两组在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患者评价、医生评价、ESR、CRP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关节疼痛数、患者评价、医生评价、ESR方面明显减轻(P<0.05)。见表1。
治疗3月后,治疗组BAP、TRACP5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BAP、TRACP5b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骨代谢指标比较(x±s)
RA以全身性骨丢失、受累关节周围骨丢失和关节骨质破坏为特征,往往是病程的前两年或病情处于活动期时,骨侵蚀、破坏发生的速度最快,半数以上的患者在起病两年内发生骨关节的破坏,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BAP、TRACP5b是一组反映骨代谢的指标,其中BAP在成骨细胞质中合成并储存,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TRACP5b来源于破骨细胞,是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RA在活动期表现为关节焮红、肿胀、灼热、疼痛,功能受限,晨僵明显,或伴发热汗多、淋巴结肿大、类风湿结节,舌质红或暗红有瘀斑、苔黄或腻、脉滑数或弦数等临床特点。其病机为热毒闭阻经脉,气血不通而痛。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五藤二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活动期RA,不仅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ESR、CRP炎症指标,而且能显著改善骨代谢指标BAP和TRACP5b。RA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往往先于全身骨质疏松和局部关节畸形的发生,活动期RA骨代谢主要表现为骨形成和骨吸收均亢进[4],其原因可能为“热毒”诱导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分化,介导免疫性滑膜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激活破骨细胞,介导蛋白多糖降解,造成关节破坏、骨与软骨吸收亢进[5-7],骨形成的亢进可能是骨吸收亢进引起的代偿反应。五藤二草汤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要功效,在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减轻,炎症指标显著下降,骨代谢指标明显降低。这提示RA的骨代谢与“热毒”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能抑制骨吸收及骨形成,改善骨代谢,或可作为治疗RA的一种手段。由于本研究观察的时间较短,病例较少,长期用药的情况及骨关节侵蚀的影像学改变还有待日后进一步观察。
[1]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697-737.
[2]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3]黄烽,邓小虎,张江林,等.英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9):522-526.[4]宋淑菊,马骥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质疏松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2):128-129.
[5]周翠英,樊冰,孙素平,等.清热解毒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37-139.
[6]卢雯雯,吴国琳,李剑平,等.复方除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2011,24(3):47-49.
[7]范利锋,张永红,皇甫沁媛.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 IL-1 和 TNF-α 的影响[J].环球中医,2011,4(6):44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