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仕伟 郑卫东 吴宏杰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部,湖北十堰 442000
嗜酸性粒细胞是体内抗寄生虫感染以及参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过程中,上皮细胞或者其他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相关分子能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至感染部位,随后进一步释放炎症介质如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如血小板活化因子,半胱胺酰白三烯)、氧自由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毒性颗粒蛋白等物质[1]。后者包括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以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嗜酸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等[2]。有研究显示,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其产物ECP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重要特征性标志物。此外,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也参与哮喘的发生过程[3]。因此在本研究当中,笔者将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期ECP、IL-5和IP-10的变化情况,以此评价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
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来自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0年4月所收治。排除标准:①不同意进入本研究的患者;②各种细菌感染;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④伴有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⑤免疫功能异常;⑥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坚持用药和配合观察者;⑦急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等疾病患儿;⑧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所有急性发作其患儿和稳定期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所制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标准[4]。急性发作期42例,其中男24例,女 18 例;年龄 3.5~12.0 岁,平均(7.5±2.5)岁;病程 0.5~4.0年。稳定期患儿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3~12.5岁,平均(7.3±2.8)岁;病程0.6~4.5年。选取同期健康普查的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无过敏性相关疾病且各种无寄生虫和病毒感染。三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轻至中度哮喘发作患儿,雾化吸入舒喘灵和色甘酸二钠,3次/d。重度发作者吸入异丙肾上腺素,若SpO2≤95%则给予吸氧。除轻度患儿外,其他患者均静脉注射泼尼松龙3~5 d。
表1 急性发作哮喘患儿体内ECP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变化情况(x±s)
采用荧光酶免疫测定法检测ECP的浓度,期操作按试剂盒(法玛西亚)提供的步骤进行。主要包括:50μL血清加入ECP包被的ImmunoCAP中,37℃孵育后,洗涤并加入酶标抗ECP抗体,洗涤加入底物、终止液后,测定荧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ECP含量。IL-5、IL-10和IP-10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由美国RapidBioLab公司提供,操作方法与ECP检测类似。
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非配对资料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清ECP、IL-5、IL-10和IP-10的水平测定显示,与稳定型哮喘组比较,急性发作期患儿ECP、IL-5、IL-10和IP-10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所降低。而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发作期患儿ECP,IL-5和IP-10显著增高,但ECP水平仅轻微增高。见表1。
急性发作期患儿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ECP、IL-5、IP-10显著降低,但IL-10无明显变化。见表2。
表2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ECP,IL-5,IL-10以及IP-10的影响(x±s)
有研究显示,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ECP和多种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也发现血清EC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和对照组,与国外报道一致[5-6]。这表明在哮喘急性发作期能显著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的脱颗粒活性。Oymar等[5]发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体内IL-5显著增高,随后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IL-5相关性后发现其相关系数为0.541(P<0.01)。而ECP与IL-5相关分析后发现,r=0.310(P<0.01)。这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嗜酸性粒细胞的激活很大程度上是由IL-5介导的。
变异性喘息等相关过敏性炎症反应主要为Th2型免疫应答。但Th1相关趋化因子IP-10是变异性肺迟发相过敏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在本研究中也发现,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P-10也明显高于稳定型哮喘和对照组。有研究显示血清IP-10在哮喘急性期增加,尤其是伴有鼻病毒感染患儿更常见。这也表明IP-10可能是鼻病毒感染所诱导的哮喘急性发作重要的标志物。但其机制尚未明了。
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然而有研究显示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并不能改善鼻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口服糖皮质激素能改善肺功能,并降低血清IL-6和可溶性ICAM-1以及ECP水平[7]。在本研究当中,全身性激素治疗后,血清ECP、IL-5、IP-10明显降低,但对IL-10无明显影响,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8]。与稳定型哮喘比较,激素治疗也能降低IL-5基因表达和血清ECP浓度。这表明全身性使用激素治疗能通过抑制IL-5的产生而减低嗜酸性粒细胞活性。然而,由于本研究关于激素治疗并非病例对照研究,因此其更详细的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Kato M,Suzuki M,Hayashi Y,et al.Role of eosinophils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allergic inflammation [J].Expert Rev Clin Immunol, 2006,2(1):121-133.
[2]Kristjansson S, Strannegard IL, Wennergren G.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hildhood asthma[J].Ann Med, 1996,28(5):395-399.
[3]Tsai TC,Lu JH,Chen SJ,et al.Soluble interleukin-10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in children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allergic asthma[J].JAsthma, 2009,46(1):21-24.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 2004,19(2):24-30.
[5]Oymar K, Elsayed S, Bjerknes R.Serum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and interleukin-5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acute bronchiolitis[J].Pediatr Allergy Immunol, 1996,7(4):180-186.
[6]Tang RB,Chen SJ.Serum levels of 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and eosinophils in asthmatic children during a course of prednisolone therapy[J].Pediatr Pulmonol, 2001,31(2):121-125.
[7]Yasuda H,Suzuki T,Zayasu K,et al.Inflammatory and bronchospastic factors in asthma exacerbations caused by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Tohoku JExp Med, 2005,207(2):109-118.
[8]Sahid EA,Hogg CL,Bungre JK,et al.Effect of oral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on serum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acute asthma [J].Arch Dis Child, 2000,83(2):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