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坚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创新型教师队伍,建立新“课堂观”,在教育科研中提高创新能力,结合新课改,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才能促进教法和评价领域改革,不断提高质量。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这是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后,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因此 实现学校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创造性技法,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造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如何坚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努力造就创新型教师队伍?笔者认为要改变重教轻学,改变重知识、轻能力,改变重巩固训练、轻主动探索的倾向,在先进教育理念下去探索,转变教学观和质量观,促进教法和评价领域改革,不断提高质量。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强盛的“心脏起博器”,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因此有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推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是深化课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
(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宣传,积极营造“人人终身学习,时时处处学习”的舆论氛围,不仅组织老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也要组织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新课程标准》、《十二五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等,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育人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思想认识上不断要有新突破,在工作中经常体现“四心”,即:教育事业心、工作责任心、为人师表的自尊心和为了适应工作要求不断充实自已和完善自己的上进心。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师德模范和身边师德标兵,通过学习对照查找师德上的差距,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师德规范线束自己的言行,用发展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形成“崇德、敬业、博学、善导”的教风,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打造一支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在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的教师教师队伍。
二、学习新课标,教师与新课标同行
学校如何建设新课改下的教师队伍,这是当今教育事业的热门话题。为迎接新一轮的课改,一般学校已经过了数年的学习储备,对新课改认识已见雏形,学校应在已有认识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学校主要是育人,育人靠教师,课改的实施,最终要靠主体教师去实现,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不能等同于课改中教师队伍,当然这是基础,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素质是不够的。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提出了严峻挑战,新课标明确要求:“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三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容量控制力争实现减负”。要求教师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创作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是行动的研究者和反思者,新角色带来新理念,新理念营造新课堂。
三、教师要建立新的“课堂观”
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标的主阵地。目前课堂教学一般顺序都是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这个顺序是有自身的道理的,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使这个顺序发生了变化,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多少;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三是课堂教学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设计改进。
(1)课堂中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2)课堂中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创作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3)课堂中教学观。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开展创造性教学,创造性学习,自主探究,勤于动手。
(4)课堂中的评价观。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开启学生心智。
四、教师要在教育科研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具备教科研能力,在教科研中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各学科教研组长,根据新课标,立足校本,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两节,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中点评,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坚持每周有研究主题,确定主要承担者,保证时间,精心组织,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每月一次学科研究课,要明确研究的专题,集体备课内容,集体教研,备课提前一周准备,组长向组内教师公布下周集体教研内容,每位老师要根据内容钻研教材、教法,做到心中有教材,有教案,备课时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教师围绕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等各自发表意见,教研后,一人作整理,将集体教研内容发给组内老师,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个性,教学特色及班级实际情况,对集体教研内容进行修改,以达到张扬教师个性,体现教师独特教学风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五、结合新课改,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新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来实现专业化发展,来适应教育工作的相应要求,作为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应该在工作中做出不懈的努力,把教学理念变成教学行为,让专业发展成为现实的追求目标,将常规教学作为教师成长载体。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学校结合实际,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走自主发展的幸福之路,通过制订和实施“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结合学校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发展及其行动方案,使每个人围绕新课改,按照个人发展计划不断实现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提升与发展,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发展目标,切实做好对学校各级骨干教师、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培养、管理使用和考核,完善教学成果奖发放制度,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结合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开展“立足岗位比作为,创先争优当先锋”等活动,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六个一”比武活动,讲一节优质课,写一手好粉笔字,说一口普通话,制一个好课件,开一个好博客,写一篇好论文,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展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坚持课改,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更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抓住各种发展机遇和机会,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积极应对新课程对我们的挑战,同时,还要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靖国平. “新课改”:利益的失衡与矫正[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03).
[2]于培英. 走进新课改 让学生"动"起来[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5,(01).
(作者简介:邓立奎,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书记、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