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东亚运动会上的台湾明星

2012-05-26 11:32周天柱
文史天地 2012年5期
关键词:保龄球东亚田径

周天柱

首届东亚运动会已成历史,这几位明星的风采自然也是旧照。然而,目睹这些风采旧照,仍让我们感受到两岸亲情的血浓于水。

1993年5月9日至18日,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此届运动会既是东亚大家庭的首次体育大赛,同时又是东亚体坛的积极倡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争得运动会的主办权,上海能成为这次国际大赛的主办地,自然颇觉荣幸和光耀。

我作为赛会特派员,亲眼目睹了崛起的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冲破了人为阻隔的樊篱,其龙腾虎跃的雄姿,在这个特殊的体育大舞台上所写下的光辉一页。

台北队秘密武器

早在1992年1月2日,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张丰绪就建议东亚国家、地区奥委会联合会,优先将保龄球、棒球、跆拳道、软网列为次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他演绎的理由很充分,田径和游泳为大型综合运动会的必然竞赛项目,除此之外,结合东亚各国家、地区开展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特点特色、竞技水平、保龄球、棒球、跆拳道、软网等以往的“冷门”项目,可第一优先考虑列入东亚运的比赛选项。张丰绪的建议获各参赛国家、地区奥委会赞同,很快成为东亚国家、地区奥委会联合会的共识。

体坛风云变幻多端。众人皆知,保龄球是中华台北队参加东亚运的看家项目。业内人士知晓,飞碟球是由台湾运动员自创的保龄球球路,也是此项运动中东方人唯一自创的球路。它的特点十分奇特,由直球的正向破坏力,增加球体本身旋转时产生的横向破坏力,被击中的球瓶因会横向倾倒、弹跳,增加连环撞击其他球瓶的机会而形成全倒。而神奇的飞碟球主要利用球体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的杀伤力,可以不需要借助重球来达到全倒的目的,这比较适合身材相对矮小、手腕力量较弱的东方人使用。

自从飞碟击球法问世后,台湾运动员在国际保龄球比赛中屡创佳绩,屡获重大赛事奖牌,推动了保龄球运动在台湾迅速普及。上世纪80年代后,在台湾近1000万常住成年人口中,有100多万人热衷此项运动,岛内已开业及计划运营的保龄球馆多达400家。

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中华台北队欣喜万分,视其为在自家家门口举行的夺金大赛。所有的人将宝押在世界保龄球“球王”马英杰身上,其道理也十分充足,他是当今国际保龄球界威风八面、战无不胜的飞碟击球法的创始者,曾一人夺得世界保龄球锦标赛两项冠军。

可体育的魅力就在于瞬息万变,5月10日晚上的决赛,“球王”一不小心阴沟翻船,惊得台北体育界高层人士目瞪口呆。马英杰意外失足落败使端着长枪短炮的老记们分外扫兴。可就在几乎所有的记者纷纷离开保龄球馆后,中华台北队“柳暗花明又一村”,该队名不见经传的女选手陈玉琴不声不响地摘走了女单桂冠。记者们获知此一爆炸新闻后,瞬间以最快速度“杀”回保龄球馆,可他们欲“捕捉”的对象早已悄然离去。而令人感兴趣的是,神秘的陈玉琴夺魁的积分竟比当晚男单冠军高了整整53分。巾帼力压须眉,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陈玉琴何许人也?对此头脑空白的记者们迫不及待地到处打探。女冠的自我陈述应该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我原先是台北一家保龄球馆的会计,天天坐在写字楼,人渐渐发胖,什么减肥药都尝试过,可见效似乎不太大。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在丈夫的怂恿、鼓励下,“近水楼台先得月”,想通过多玩玩保龄球来健身减肥,谁知一玩就迷上了。口口声声称自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的陈玉琴,打球如其人实实在在。她的现任教练李德仁一把拖来为人低调的陈玉琴,指着爱徒缠满绷带的手说:陈玉琴比赛时很少用马英杰独创、全世界公认最先进的飞碟式击球法,爱投稳稳当当的直手击球法。直手球谁都会打,你要想胜人一筹,当然得更刻苦练,这些年来,玉琴辛勤付出的明证便是两手伤痕累累。但她有一点为队友羡慕不已,凡大赛心理状态特别好。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你就别瞪大了眼睛一心想当什么冠军,你越想越可能会落空,干脆什么也别想,一心一意打好每一个球就得了。嘿,也奇怪,玉琴这么想,这么练,这么赛,冠军偏偏就送到她的手里。

当大赛新闻媒体一致认为陈玉琴勇夺女单桂冠,是本届东亚运爆出的第一个冷门时,中华台北保龄球队领队张河生却不以为然。他告诉笔者:保龄球运动在台湾相当普及,目前全省已有200多家球馆,共拥有4000多个球道,还有100多家球馆即将开业。我们对本届东亚运保龄球比赛相当看重,认为是广岛亚运会的预演。为此,在全台层层进行预赛、复赛、决赛3次选拔。陈玉琴的当选说明她绝非等闲之辈。7月,我们将只选派男、女各一名选手参加第四届世界运动会保龄球比赛,陈玉琴是唯一的女选手,这是她个人实力的最好表现。

含而不露的陈玉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夺冠后她的心情似乎特别平静。爱寻根刨底的台湾记者接连几天追问她丈夫的大名,她连连摆手说:不想曝光,不必曝光。台北《大成报》的林先生急了,当众有意将她一军:“陈小姐,你成了赛场英雄,可不能让你的丈夫永远当无名英雄!”一闻此言,陈玉琴说话可有点一本正经了:“我算不得什么英雄,我们夫妇俩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当笔者请她谈谈参加第四届世界运动会的设想时,她双手一摊,耸了耸肩,仅简单的一句话:“刚赛完东亚运动会,还未来得及想。”

“女飞人”甜甜的笑

众人认识王惠珍是在1989年的世界田径赛上。19岁的台湾黄毛小丫头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一次正式参加全球田径顶级大赛就一鸣惊人,在100米的闪电战中,以11秒23夺得铜牌。从这以后,铆足了劲的王惠珍一发不可收拾,1990年北京亚运会100米夺金、200米摘银;1991年,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米女飞人大战中,以22秒92勇夺冠军,一改中华台北在国际田径赛事中金牌为零的历史,成为继“亚洲羚羊”纪政后的又一亚洲“女飞人”。

初见王惠珍,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纯真、黝黑的脸上,见人就有的楚楚动人的微笑。直到今天,笔者仍清楚地记得台北体育代表团初抵上海时的那一幕:为一睹亚洲“女飞人”王惠珍的风采,几十名中外记者费尽心机,冲破了机场封锁线,集体扑向正在等候行李的中华台北体育代表团。心急的京、津、沪记者苦于人多,又不认识王惠珍,一时失去了“猎捕”的目标,急得团团转。他们一把拖住中华台北队田径总教练林正智,便问:“请问王惠珍小姐在哪儿?在哪儿?”“那很简单嘛,谁笑得最甜,谁就是王惠珍。”短短一句话,把王惠珍最突出的形象勾勒得惟妙惟肖。

连夺田径赛场上女子100米、200米项目的两块分量最重的金牌,王惠珍无疑是本届东亚运动会最光彩的女星。本届东亚运动会最佳运动员授奖仪式结束后,笔者悄悄问王惠珍:此时此刻,您在想些什么?王惠珍轻轻捋了捋头发,若有所思地回答:“我真的从内心深处非常感谢我现在就读的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商学院院长、国贸系系主任,如果他们不破例允许我来上海参加第一届东亚运动会,那我就不可能获得如此的殊荣。台湾现行的教育制度很严,校方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我的一切活动必须听命于学校当局的决定。我能来上海参赛,也可认为是我校对东亚运的支持。”一番情真意切的话刚说完,她那清瘦的脸庞上又绽出甜甜的笑意。

对获得东亚运田径大赛女子项目两块含金量最足的金牌,王惠珍没有过多的喜悦,她告诉笔者:听说大陆田径选手把主要精力放在备战第七届全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的竞技状态尚未进入兴奋状态,而相对来说,台湾地区的气候比较炎热,有利于我大赛前的训练。这次东亚运田径比赛台湾处于领先地位,不说明我们有多么强大,只表示我适应上海的炎热、湿潮气候,同时多年所积累的大赛经验,帮助我自我调节好必要的心理状态。不管怎么说,亚洲纪录不是我的企求目标,我相信自己还有潜力,还有能量可进一步发挥,请大家耐心地静候佳音,我要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多荣誉。

此次这位亚洲“女飞人”上海之行的最大遗憾,是没有找到已中断了几十年音讯的上海表姑。由于来沪前忙于训练,无法确切掌握两岸寻亲的三大要素,即欲寻找者的全名、小名,包括乳名;曾居住地的详细地址;本人的确切出生年月日,故一时无法从从容容地寻找。好在来日方长,王惠珍表示,下次再来上海,事先尽量作好较充分的准备,以求完成在台长辈嘱托的寻亲大事。

三炷高香助儿跳

1993年5月15日,在台湾的田径史上是永远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素有“弹簧腿”美称的24岁的台北跳远名将乃慧芳,以清晰连续的助跑,蹬踏有力的起跳,轻盈前冲的弧线,稳稳地落在离起跳线相当远的沙坑里。记录员仔细用标尺一量,哇,8.34米。他凭这一骄人战绩,力挫群雄,一举摘取了男子跳远金牌,并创造了当年亚洲男子跳远的最好成绩,这可谓本届东亚大赛爆出的又一大新闻。而想不到8.34米在台湾田径界竟整整尘封了19年,直到现今仍是台湾男子跳远最佳纪录。

乃慧芳,这位24岁起就投身于体坛的眉清目秀的小伙子是台湾省南投县人。他怕大陆同胞不知南投在何方,便用相当熟练的国语告诉关心他的人:“我的家乡就在山清水秀的日月潭。”好一个日月潭小伙,浑身散发的是率真、朴实的灵气。前不久,他从美国强化训练回来,在台湾地区运动会上,跳出了8.13米的个人最好成绩。

首次来沪参加国际大赛,乃慧芳心里不免有点紧张,因为自从他献身体坛,每次大赛,他的父母必亲临赛场督阵。在双亲的眼里,乃慧芳仍是一个孩子,是最有出息的掌上明珠。可眼下正是台湾的农忙季节,父母亲脱不出身,只得委屈儿子个人渡海出征。临行前,双亲虔诚地为爱儿烧了三炷香,衷心地祝愿他能交好运。

“我真幸运,真幸运。”离沪前,这位名震东亚运的田坛骁将回忆夺冠战况,喜滋滋地说:“5月14日上海地区天气异常闷热,16日便下起瓢泼大雨,只有15日才是较凉爽日子,偏偏让我遇上了,我真得感谢双亲为我烧香呢。”

“这次比赛父母亲没有到现场鼓励,你自我感觉如何?”笔者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这没什么影响,因为上海市民组成的啦啦队在为我拼命加油,使我感到就像在家门口比赛一样!”

日月潭山美、水美、人更美。此次东亚运之战,乃慧芳第1、2跳就跳出了8.01米、8.24米的好成绩,大大超出了同场角逐的现亚洲纪录保持者、中国跳远明星陈尊荣。心急的记者利用赛场间隙,迫不及待地要采访这位敢与明星挑战的新闻人物,乃慧芳笑笑摇了摇手说:“请等比赛完了以后再谈好吗?”言外之意,才试跳了两次,最后胜负很难预料。

谦虚,沉稳,使乃慧芳比赛时不急不躁,沉着应战。当日15时30分,虹口体育场跳远比赛的裁判长正式宣布乃慧芳夺得男子跳远第一名。全场欢声雷动,掌声如潮。

记者招待会前,笔者有幸在现场与乃慧芳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乃先生,你体育生涯已10多年,是不是一直专练跳远?”

“先练了4年跳高,后练了6年跳远。”

“跳高个人最好成绩是多少?”

“2.13米。”

“跳远呢?”

“8.34米,这次在上海东亚运动会创造的。”

“今后的奋斗目标?”

“向8.50米冲击。”

“请谈谈来上海的感受。”

“不输欧美。两岸同胞情意浓,上海观众对我特别厚爱。”说完,他欣然取出笔题词:“向大陆田径迷问好!”并恭恭敬敬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

责任编辑:翁泽红

猜你喜欢
保龄球东亚田径
幼儿园大班课程叙事:玩转“保龄球”
全国田径冠军赛
图画捉迷藏
计数:田径小能手
狗熊打保龄球
学霸“三小只”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狗熊打保龄球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