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美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301900
麻醉药品是一类受国家严格管理的特殊药品。2005年11月1日施行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2007年5月1日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为麻醉药品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当前,随着吸毒和贩毒人数的增加,国家对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政策的放宽,使麻醉药品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为了保证麻醉药品的合法、合理、安全的使用,本文通过对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规范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
1.1 医院现状 我院是一家县级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是唯一一家负责全县办理晚期癌症患者除痛的医院,所以麻醉药品的消耗量相对比较大。
1.2 医务人员现状 我院执业医师需副高或以上职称,并进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麻醉药品处方权。且医师的签名留样在医务科和门诊西药房都有备案。调剂的药师同样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调剂麻醉药品,门诊西药房麻醉药品的发放由专人负责。
1.3 麻醉药品的品种 我院用于门诊的麻醉药品有5种,分别是盐酸吗啡片、磷酸可待因片、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门诊院内使用)。
1.4 麻醉药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实行专人、专柜、专用处方、专用账册、专册登记、双人双锁储存管理。为门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1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d常用量。为门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持有除痛病例)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d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d常用量。麻醉药品注射剂空瓶实行对批号回收,并实行即时销毁制度。为了防止药品的流失,对麻醉药品注射剂空瓶实行押金制度。麻醉药品处方实行双人审核和复核制度。
2.1 资料来源 以我院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麻醉药品管理专用账册和处方为调查对象,分别统计麻醉药品的消耗、处方使用率,并进行分析。
2.2 分析方法 分别统计各麻醉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用量。处方中应用的药物,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参考第16版《新编药物学》和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并结合本院门诊的实际用药情况,确定各药品的DDD值,计算出各药的DDDS。DDDS=年消耗药品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值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大。
见表1。
表1 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我院麻醉药品的DDD值
4.1 由表1显示,盐酸吗啡片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盐酸吗啡注射液和美施康定,磷酸可待因的使用频率最低。临床医生在使用麻醉药品时多单一用药,为了充分发挥各类麻醉药品的镇痛效果,应加强联合用药,以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4.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癌症患者镇痛应用吗啡应由医师根据病情的耐受情况决定剂量,吗啡制剂无剂量限制。这项规定体现了三阶梯用药原则和吗啡药物的个体化给药原则。临床用药应强调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镇痛。但是,在查阅处方的过程中发现麻醉药品的用量偏大。原因是:在县级医院中,我院是唯一一家发放麻醉药品的医院,由于路途遥远和乘车的不便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经济负担,致使药物用量偏大。为了避免药物流失,我院要求持有除痛病例的患者每月复诊。
4.3 磷酸可待因的成瘾很小,它属于三阶梯中第二阶梯止痛药,除了少量用于顽固性咳嗽外,多数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镇咳、镇痛。由表1可知它的用量偏小,因此,提醒临床医生加以有效地应用。
4.4 WHO认为吗啡的消耗量作为评价该国癌痛改善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盐酸吗啡片、吗啡注射液、美施康定是我院使用频率最大的制剂,表明我院大部分医生已把吗啡制剂作为癌痛阶梯治疗药物。一般认为,美施康定的释放无峰谷现象,每12h口服1次可有效地控制疼痛。因其服用方便效果好临床医生较多选用。但有的医生用法不正确,出现3次/d或4次/d的现象或必要时口服。如果达不到镇痛的效果可以增加用药剂量而不是缩短给药时间。
4.5 由表1可知,我院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用量也很大。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止痛效果是吗啡的60~80倍,它作为止痛药在手术中具有起效快、镇痛效力强、达峰时间短、副作用小、呼吸抑制及成瘾性比吗啡弱的特点。所以近几年来被妇科无痛人流手术广泛应用。另外我院疼痛门诊的开设和其门诊量的增加,也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用量大的原因之一。
4.6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新型的控释透皮贴剂,它具有使用方便、使用时间长、没有胃肠道反应的优点,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癌症患者。近年来逐渐被临床医师重视,建议医院引进。
综上所述,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加强学习,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与国际接轨,关注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76.
[2]陈海波,卢秀华.我院门诊麻醉性镇痛药利用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10):34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