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高金才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内镜室,河北南皮 061500)
·病例报告·
直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王 鹏,高金才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内镜室,河北南皮 061500)
子宫内膜异位症;直肠;结肠
患者,女性,40岁,因便血伴腹痛、腹泻2年,肛门坠痛2个月入院。腹泻2年来,大便不成形,大便表面间断带鲜血,量不多,发作时大便3~5次/d,数日连续发作,月经期加重,经期后自行缓解。近2个月恶心呕吐,左下腹疼痛并有肛门下坠感,排便时疼痛难忍,为鲜血便。体格检查: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腹平软,左下腹压痛,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扪及触痛结节。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子宫直肠陷凹有触痛小结节。患者既往无剖宫产史、无流产史,孕二产一,现妊娠2个月。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6g/L,白细胞4.6× 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00×109/L;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癌抗原125正常;大便潜血阳性。结肠镜检查:距肛门5cm直肠前壁见结节样隆起,向腔内突出,大小为2.5cm×2.0cm,边界清楚,质硬,触痛,黏膜糜烂,触之易出血。距肛门16cm见一圆形肿物,大小为1.0cm×1.0cm,活动度差,无触痛,质软。诊断为直、结肠癌。活检病理示:直肠乙状结肠黏膜见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图1,2)。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药物治疗2个月效果不理想,终止妊娠后行肠管切除术。
图1 直肠黏膜内见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HE×100)
图2 乙状结肠黏膜内见相邻2个子宫内膜腺体(HE×100)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发病率8%~15%,12%~37%患者发生肠道受累,最常见为乙状结肠与直肠受累,占85%[1]。临床上将病变分为4种类型,即腹膜型、卵巢型、深部结节型和其他部位型。直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深部结节型,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转移并种植于肠壁,异位内膜受卵巢激素周期性影响,并随每次月经周期不断增大,可形成结节及包块,致肠道反复出血或肠道狭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反复周期性便血等症状。
结肠镜下可表现为结节样隆起,边界清楚,黏膜光滑完整,质硬,可有触痛,肠道有不同程度狭窄,偶见黏膜下层暗紫色出血斑[2]。有的可形成菜花样突起,酷似癌瘤,应做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直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子宫直肠陷凹的异位内膜向直肠壁浸润而成。异位内膜组织在形态上呈良性,却像恶性肿瘤一样增生、浸润、扩散,甚至经血管播散和远处转移。异位内膜在肠道形成结节,多具有中心性、多灶性的特点。病变常位于浆膜和肌层,很少侵及黏膜。本例异位内膜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并侵及黏膜,表面糜烂,妊娠2个月,患者仍频发便血,妊娠并不绝对抑制病灶的发展[3]。
直结肠内膜异位症是疑难重症,治疗比较困难。病变未侵犯直肠或结肠壁,尽量切除病灶;如果有肠壁浸润,但无肠狭窄,一般不主张切除肠壁或者肠段。如果病灶大,造成肠道狭窄甚至肠梗阻,则酌情进行肠段切除及吻合术。
[1] 张俊仲,张培达,尹丽荣.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8,7(5):311-314.
[2] 李应国,裘华森.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0,13(3):311-312.
[3] 郎景和.中华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7-1529.
(本文编辑:赵丽洁)
R711.71
C
1007-3205(2012)09-1034-02
2011-09-01;
2012-04-06
王鹏(1984-),男,河北南皮人,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医师,医学学士,从事消化系统疾病及内镜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