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2012-04-29 09:30方岚
群文天地 2012年1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培养

方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文章主要就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社会需求作为基础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

关键词:社会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当然造成这种就业困难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社会以及学校、家庭等外在原因导致,但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求所致。因为,现今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以成绩作为唯一指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考核的重点,比如,很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精神、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因此,作为学生自身而言应该大力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是解决他们自身就业难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大学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

综合素质这个概念纷繁复杂,说法不一,总的来说,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道德素质,即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诚实勤奋的道德责任感;第二是文化素质,即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包括社会知识、历史知识以及文学底蕴在内的人文社科知识,因为这是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交往气质的体现;第三是专业素质,即大学毕业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和自我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能力,这反映了一个大学生不断的再学习能力;第四是身心素质,即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比如其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待失败的态度等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大学生而言综合素质能力而言,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素质是本钱、专业素质是本领,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是根本,对于其他的素质能力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二、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大学生的原因

1.现代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深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出现调整和变动,传统行业逐渐退出市场而进行重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因此,大学毕业生在市场中能够选择的职业具有变动性、行业特征模糊、岗位知识技能更新速度快,周期短。而这种种要求都需要大学毕业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的建立使市场变得有序,我国市场也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而消费者杂市场经营中所具有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作为企业单位本身为了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就必须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规定内重视产品的开发,注重自身的服务意识。这样的市场导向也使企业单位在选择所需人才时,将员工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而过去对员工的专业能力的要求已经成为面试中的一小部分。

3.全球化人才竞争趋势的要求。就目前的职业选择来看,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一种双选关系,用人单位有自主选择毕业生的权利,而毕业生也有选择用人单位的自主权。这样的双向选择也形成了一种双向竞争:一方面用人单位为了获得优秀的人才而竞争,另一方面毕业生为了获得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而竞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竞争都是建立在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基础之上的。

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一般都是外向、创新型、复合型、双能型的人才,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才往往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三、造成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陈旧僵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高校毕业生具备高素质的关键是学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为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培养方式都陈旧不堪,这从根本上就不符合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且,现在许多高校都采用的是程序教学,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这样就不能厚从根本上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

2.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人才的最有效、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设置。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分制,这相比于传统的学年制考核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学分机制下,由于教学条件已经教学师资队伍的分配制度等等都存在重复低效和结构单一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学科之间的衔接陈旧、老化、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能力需求脱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阻碍作用。

3.学生知识结构不优化。根据现有调查发现,在传统教育观和思维模式影响下,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都趋于单向、平面、封闭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只是着眼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对于那些基础知识的需求则显得薄弱,学生将自己局限在某一领域而缺少必备的知识修养和能力,对实用的技能型知识热衷而对于文化知识的习得不积极。热衷于对各种技能证书的考试,而缺乏对自身学到知识的整合。

4.校园文化缺乏活力。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校园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品格和性格,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的导向作用尤为明显。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文化能够起到构建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但是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往往只注重对其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了对于学校精神文化观念的建设。因此,出于各种原因,由于校园文化建设力量不集中使得学生没有一个正常的文化活动氛围,学生在各种网络游戏中扭曲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和途径选择

大学生到底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成为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社会需要作为基础和核心的综合素质。因为,任何一个个人都是社会团体中的个人,他们只要离开了社会这个团体,无论多优秀都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只有以基于社会需求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才有意义。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入手。

以社会需求为基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训,作为学校方面,首先要不断的以社会需求作为标准来创新和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主要是指要根据社会学科的发展方向不断的按照培养方案修改教学计划,使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该尽量避免传统程序教学法,应该采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和教师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自如的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优化太哦正课程结构。所谓课程优化指的是建立的多层次、多方向的立体结构网络课程关系。它是一种概念和学科体系的整合,是基于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整合,是对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整合。从更为具体的角度来说,以社会需求作为基础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就是要将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之间形成交叉渗透教学法,使新旧知识在学习中得到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知识选择而并非是一种任务的完成灌输。在教学中见晒理论教学实践,扩大学生与实践结合的可能性,比如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室或者工作室,以课程的形式综合学科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三,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它在学生的生活中起着影响学生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社团艺术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更好的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特长。

学校文化无论如何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都毕竟是外在的环境影响因素,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就必须从自身的发展寻找原因,这才是帮助一个人发展的最直接动力。首先,大学生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平衡发展的观念。对现在的大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身的并不多,很多学生都是将优势集中在某一方面,比如理工科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相对缺乏而文史类学生则没有生活常识。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自己专业知识的完成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获得。而人文素质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对于这些学科知识的获得而是一种对于文字、对于哲学、对于历史的敏感度,它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领悟能力,而文科学生也同样如此,只有在这样的文理平衡中,大学生才能够得心应手的适应社会需求。整体而言,大学生的素质虽然较高,但是近些年社会消极思想的充斥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遭受到了冲击,各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迷失自我、陷入堕落。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身的人格提升。不断的培养自身的人格,使其具备抗打击能力,能够不断的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二,构建适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大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一方面就是体现在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上,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基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是一种人文素质与健康完美人格的结合。学生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根基,又要有掌握本专业知识的能力,最后还要具备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方法和工具。大学生拥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以自身的发展为基础的科学规划,是在充分对资源利用基础上的科学选择。第三,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学生在学校一般都学习到的都是理论知识,作为学生应该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这样能够有喜爱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要真正的将理论知识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自我认知能力范围内解决复杂问题,使其自身成为一个具有团结协作能力、换位思考能力的社会人。

五、结语

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使其应该必备的素质,综合素质能力是大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文科学精神培养的统一,是合作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统一。实践表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形成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然要以社会为基础,因为只有这样不会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为一句空话。

高校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地方,因此,作为高校学生自身应该去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J].江苏高教,2011(2).

[2]江林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能力[J].职业时空,2010(10).

[3]范宏清,齐靖宁.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5).

[4]赵宝新,张连春等.非智力因素开发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J].职业时空,2009(2).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培养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演讲能力培养与领袖气质养成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