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主宰课堂,就得从创设机会,让学生愿意动起来;自主合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主张民主,让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做到全面发展学生。
关键词:体验;机会;合作;情境;民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98-02
朱熹讲到学习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实这只是学习的基本,学生在学习时是否真正做到了,我们不易觉察,并且学生很容易成了学习的“看客”(眼在看,口在读,可心在干什么我们不知道)。我认为学生学习应为:眼动、口动、手动、心动,进而全身动。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动起来了,我们就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准确的把握了。简言之,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主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做到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创设机会,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小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好新、好胜的思维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尝试摸着石头去过河。故意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动口,自觉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如三年级第五册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当学生已经学会测量课本上所列的物体长度后,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长度呢?”我放开手,当堂让学生自己在教室四周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自己作业本的厚度,书本的长度宽度;有的量粉笔的长度;有的量桌子的高度;有的趴在地上量凳子的高度;有的想量黑板的长度,教室门的高度,却遇到尺太短的困难,于是几个同学一起来,短尺一把一把接过来量;还有的同学竟然想出解下红领巾,先用尺子量红领巾,再用红领巾量的办法。这时我将黑板和讲台也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像老师一样到黑板上演示量长度,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配合,使学生对毫米、分米等长度单位有了感性认识。看到学生们兴致勃勃,我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成功失败都是他们自己亲自做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收获呀!
二、自主合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悟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动手操作学具,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第五册“多位数的除法”时,教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操作:先让学生分小棒,20根小棒摆2堆,再用20根小棒摆5堆,观察每堆是几。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观察被除数和除数以及商和被除数位数的关系,发现商分别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第二次操作:大家一起摆小棒,每组合起来240根,先摆2堆,再用240根摆3堆、4堆,观察每堆是多少,分的份数和被除数最高位有什么关系(即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大小的关系)。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想被除数和除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以便得出:判断商有几位数,关键看被除数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反之,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第三次操作:玩积木,快速说出商有几位数。我将事先制做好的正方体积木(每组一个),六面都写有多位数除法算式。让四人小组集体玩积木,快速判断商有几位,比赛看谁的得分高。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亲自操作和游戏中,有的学生得分很少,失败多次,但是,他们也有了更多的收获,为下回练习减少了一次错的机会。大家在动中学,在乐中悟,很快就掌握了快速判断多位数除法商的位数的方法。这种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个个参与,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中掌握了新知。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恰当学习情境。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我在数学课堂中尽量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这一课的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如何突破难点,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兔子想要山羊伯伯送给他一些菜子,山羊伯伯说,你必须算出来下面的问题才能打开放种子的大门。一个长方形的地,伯伯要沿着四周种白菜,这块地的相邻两条边分别是8米和6米,请问伯伯种白菜要走多少路呢?“同学们,小兔子听着傻眼了,你们想帮助小白兔吗?今天我们学了这课就能帮助它了。”我首先在钉子板上用绳子围出图形,让学生上台标出山羊伯伯这块地各条边的长度,算算这个长方形各条边长的总和,建立周长的概念。然后我问:“同学们,现在你能帮助小兔子吗?”接下来,我进一步提出要求:“你们想不想知道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学生的兴趣一来都动起来了,他们从书包里、教室里找到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兴趣盎然地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进一步积累对周长概念的感性认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归纳出最佳的方法,推导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表现自己。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学相互配合,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善于探究,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新课标改革才有可能迈出第一步;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课堂的高涨气氛才会经久不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灵性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数学课程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