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素娅
摘要:中学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艺术。中学阶段我们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心理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以下三方面作了详细阐释:1.教师要将学生音乐要素渗透到音乐欣赏的场景中。2.教师要在情感的变化中渗透音乐要素。3.在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要素;体验音乐;体裁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07-02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不是为了专门培养音乐人才,而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所以,要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上。
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然后再助其建立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的习惯。笔者的经验是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力度等,将音乐要素渗透到整个音乐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那么,如何提高中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呢?
笔者以为,音乐教学要以欣赏音乐、发现音乐的美感为重点,在课堂上着重于培养学生感受和品鉴音乐的能力。中学音乐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注意艺术的整体性。音乐教学要充分展示音乐的各项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如节拍、音色、旋律、节奏、力度和速度等。我们要让学生亲耳听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表现力最强的部分,而不是像陈旧的教学方式那样,让学生在“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进行死记硬背,要将音乐要素由始至终地贯穿到整个音乐教学中去,让学生用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即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去。
一、音乐要素的变化要渗透到音乐欣赏的场景中去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感受与鉴赏音乐,它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其情感,提高其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平时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听的是这段音乐的整体旋律,接着才是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最后才是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去演奏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的教师在讲授中学音乐课时,都会问:“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一个场面啊?”学生会把这个场面回答出来。然后,教师会大力表扬学生表现非常好。然而对于为什么学生会听到是“这个”场面,而不是“那个”场面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关于音乐鉴赏能力的引导和培养。笔者在进行《爱劳动》一课的讲授时,就填补了这一教学方面的空缺。当我放完两段音乐后,我就问学生:“这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的劳动场面呢?”学生很快便能回答出来:“第一段表现的是一个小和尚,而第二段表现的是一个胖和尚。”然后我又进一步发问:“聪明的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啊?”学生甲说:“第一段的音乐纤细、轻巧,很明显是一个快乐的小和尚在劳动;而第二段的音乐低沉、厚重,所以是一个大胖和尚在劳动。”你看,这就把音乐要素渗透到了音乐欣赏中去。虽然现在的学生还不能详细地体会音乐变化的细节,但他们却大致上可以说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另外,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也可以通过力度和速度来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面。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对于音乐所表现的场面的考查,而忽视了音乐要素的挖掘,这样的教学也只能说是停留在了音乐的表面层次上,而没有注重深层次的实际教学。而笔者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一些音乐要素来推想并验证自己对这一场景的判断。比如,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欣赏《三个和尚》的段落时,精心选择了两段音乐来让学生们分析,一段是和尚们在悠闲自在地喝水睡觉的场面,而另一个是庙里着火后,众和尚救火的场面。学生们很快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当我问他们是从哪些方面听出来时,学生给出的回答是:第一段音乐缓慢而轻悠,而第二个场面重且快,非常紧张。由这一段问答,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节奏变化的对比,体会音乐对现实描写的不同和对听众情绪感染的魅力。
二、在情绪和情感变化中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情绪和情感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但是又有区别,相比之下情绪比情感的表现广泛得多,但情绪却没有情感稳定和持久。情绪与情感都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也有高低层次之分。大家都知道,“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这就揭示了音乐的表现力是远远胜过其他门类的,其特长是宣泄情感、抒发情感、交流情感和沟通感情。而音乐要素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情感表现的载体。一曲轻快、悠扬的节奏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变得高兴而兴奋;而一段低沉、缓慢的音律却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变得低落而伤感。所以音乐有时是我们宣泄情感的工具。音乐对于听众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需要深层次的去挖掘,而不是只是表面肤浅的表现,需要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与内心产生共鸣,能够牵动听众的内心世界产生一种共振的艺术效果。而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的目的就是用音乐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的魅力。
同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观察音乐要素的变化对情绪的影响,有时会刚好相反。比如在上例中,学生对于第一段和尚悠闲自在的情绪判断和第二段和尚们焦急救火的情绪判断,就是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情绪的比较判断,这也充分体现了情绪和情感是音乐欣赏中的根本要素。
三、在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音乐新课标中明确的表示,对于低年纪的学生,音乐课的目的就是通过欣赏儿歌、童谣和舞曲对音乐的体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歌曲《爱劳动》中,通过对开头的“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场面相呼应,从而去体会“进行曲”这种形式的体裁;而《汪汪与咪咪》一课则要通过“咚嚓嚓,咚嚓嚓”来体会三拍子的舞蹈场面。由此可见,节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音乐要素。
总之,中学音乐教学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音乐。我们要把音乐要素的变化渗透到音乐欣赏的场景中去,要在情绪和情感变化中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还要在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品味音乐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终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