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大米营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2-04-29 07:25:59田英伟
商场现代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营销黑龙江

田英伟

[摘 要] 黑龙江土壤生态环境好,发展绿色稻米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本文从黑龙江省绿色大米营销现状出发,提出黑龙江省绿色大米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绿色大米营销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绿色大米 黑龙江 营销

人类社会悄然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在惠泽人们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空气污染,大气层遭到破坏,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大肆滥用于农产品的生产与管理,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在追求健康、环保的今天,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大米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诞生。绿色大米是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大米。所以绿色大米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诉求,是大米产业发展走向的应然选择。

一、黑龙江省绿色大米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1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 963万公顷,与2000年的2996万公顷相比,8年累计减少33万公顷;降幅最大的是华东六省一市,约70万公顷,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东三省稻谷播种面积增加了10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黑龙江省拥有耕地2亿多亩,占中国耕地总量的九分之一。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02.6亿斤,粮食商品量超过800亿斤,与河南省共同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个千亿斤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1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粮食生产登上千亿斤台阶。全年粮食总产量5013.0万吨(1002.6亿斤),首次突破千亿斤大关,比上年增长15.2%,连续七年喜获丰收,成为全国第二个超千亿斤省份。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两增两减”:水稻产量1844.0万吨,增长17.1%;玉米2324.5万吨,增长21.1%;小麦92.5万吨,下降20.5%;大豆585.0万吨,下降1.2%。绿色食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展。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100个,比上年增加20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6100万亩,增长5.9%,其中A级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680万亩,增长5.9%,占总面积的93.1%。绿色食品产业牵动农户183万户,增长7.6%。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105.4亿元,增长9.2%;实现利税35.3亿元,增长8.3%。

黑龙江土壤生态环境较好,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有机质含量高达5%以上,发展绿色稻米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黑龙江省稻作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较低,春季回暖晚,无霜期最短,秋季气温下降快等不利因素,但稻米生育季节气温高,昼夜温较大,光照充足,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非常有利发展水稻生产,特别是由于开发较晚,资源污染较轻,更利于发展绿色稻米生产。

二、黑龙江省绿色大米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者观念亟待引导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光是制造出令人满意的肥皂还不够,还必须诱导大家洗澡”。大米作为中国人的传统主食已经有 5000 多年历史, “民以食为天, 食以粮为先”, 多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绿色大米符合人们对健康、绿色的诉求。然则,绿色大米的营销现状并不乐观,虽然绿色大米的销售数量逐年增长,但是相比与普通大米,绿色大米的销售比重依然很低,市场是由消费者构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一般要经历认知、选择、决策的过程,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大米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绿色大米的宣传和推广明显不够,消费者没有对绿色大米有清晰的认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需要进一步引导,很多消费者把绿色食品归纳为奢侈品,还有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本身没有清晰的认识,认识误区亟待澄清,消费需求亟须引导。

2.品牌建设问题

由于过去大米等农产品很少有名牌的先例,绿色大米作为绿色食品的一个类别,鲜有企业真正深入建立名牌,虽然产品本身有品牌,但是在黑龙江乃至全国依然没有一个龙头品牌,而且黑龙江绿色大米企业较多,品牌杂而乱,很难对市场有较大影响,这样也制约了绿色大米的销售,企业品牌建设意识缺失,也是影响绿色大米品牌建设的主要因素。

3.价格因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消费收入水平也明显增长,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但是价格仍是营销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黑龙江绿色大米的销售价格每公斤8元到几十元不等,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大米,虽然绿色大米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费用提高了绿色大米的生产成本,但是粮食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老百姓对价格因素影响较为敏感,太高的米价必定让大众消费群体望而却步,所以如何控制绿色大米的生产经营成本是企业不得不去思索的问题。

4.营销渠道有待完善

绿色大米的主要的营销渠道是绿色大米进超市或绿色食品专卖店,或者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也有少数企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中国大米网,中国绿色食品网都是绿色大米的网络销售平台,传统营销渠道可以可以实现绿色大米的销售,但是有其发展的瓶颈,从目前绿色大米的成本和价格上分析,其主要消费群体是中、高层销售人群,而黑龙江省本土的消费水平并不高,相对于北方而言的南方市场比如广州、深圳等地区经济发达,消费水平普遍较高,应是绿色大米的主攻方向,然而进入这些城市,传统渠道建设费用必将提高,又增加了绿色大米的经营成本。展销会和专卖店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展销会的销售时间较短且费用较高,专卖店的建设成本较高,相比较而言网络渠道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可是黑龙江绿色大米经营企业的网络营销不尽人意,网络营销能力欠缺,绿色大米营销渠道的仍须完善。

5.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问题

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绿色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多规章制度落实存在缺位现象,绿色食品质量监管保障措施不健全,对产地环境、农产品投入、生产控制、认证产品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是影响绿色大米发展的因素。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商标法”的保护。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不法商贩因绿色食品的售价高,有利可图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扰乱了市场秩序,或者企业获得绿标后,却不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操作,这些都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品牌形象,造成绿色食品的信任危机。虽然黑龙江省各地市场加强了对食品的检测和监督,但打击力度还不够,但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绿色大米检验只能抽样,还有销售的流动性等问题,显然无法完全杜绝这种现象。

6.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从中国绿色产品发展中心网站上获悉2010年绿色大米出口量为19.67万吨,出口额为9635.1万美元,占总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17%,出口比率最高的为禽肉食品,黑龙江省是绿色大米生产主要产区之一,从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绿色大米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出口能力有待提高。国际公认的是有机食品,我国绿色食品中的AA级相当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而黑龙江AA级绿色大米的产量并不高、品质差、生产管理水平低、营销能力弱都是国际竞争力差的主要原因。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米营销的解决对策

1.加强绿色大米宣传推广,逐步引导消费需求

黑龙江要大力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必须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进行,政府要加强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认识和了解绿色食品的特点,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逐渐引导消费者对大米的消费方向,企业也要加大广告投入,提高知名度同时,引导消费需求,也可以采用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关注度。

2.培育良好的营销环境,提升监管力度

从宏观环境考虑黑龙江政府及绿色食品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管理,健全绿色大米营销的监管体系,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严格把控市场中流通的绿色大米的真伪度,企业自身要严格自律,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突出特色,提高品牌辐射力,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3.多渠道营销,加大营销网络的建设

从政府角度,应为绿色大米提供一些支持,帮助绿色大米经营企业建立营销网络,以龙江绿色为主导,优化品牌布局,通过行政手段为绿色大米营销提供渠道,建立地方区域特色的绿色食品专卖店,适时开展绿色大米的各种展销活动,也可设立绿色产品推动月,树立龙江品牌,形成营销网络体系,绿色大米生产企业应健全完善多渠道营销网络,网上网下,双通道营销,电子商务日臻成熟,企业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和实施网络营销,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尽早建立网络品牌,同时加强传统渠道的完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展销会等活动的契机,提高销售量,也可利用团购等形式,薄利多销,扩大产品知名度。

4.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产品价格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把控绿色大米的生产质量,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质量优良才能赢得市场,所以,绿色大米生产企业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与管理,建立生产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确保产品质量。同时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努力降低产品的价格,由于大米本身的特点,绿色大米终究会走向百姓家庭,所以成本和价格的降低是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生产经营企业可以通过政府或协会的力量形成产业联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努力开拓网络市场,消除中间商的盘剥,最终实现价格的降低,降低销售门槛,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5.注重产品和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现代企业发展中,产品品牌建设尤为重要,品牌建设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市场的影响不可估量,绿色大米作为绿色健康食品,品牌建设也尤为重要,从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角度看,黑龙江绿色大米可以打造龙江品牌,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并于2005年5月16日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并取代了原有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自2005年7月15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而之前已批准的原产地域产品,全部自动转成地理标志产品。截至2009年9月底,黑龙江省有22种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其中大米有四种分别是五常大米、方正大米、响水大米、珍宝岛大米。这样就为企业树立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黑龙江绿色大米经营企业应加快品牌建设步伐,尽早树立各产地大米的名牌形象,抓住先机,占领市场。这样不仅有利于黑龙江绿色大米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而且也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纪忠.黑龙江绿色稻米营销模式选择. 商场现代化,2008年6月

[2]左远志.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l月

[3]王树婷等.黑龙江大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思考.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年5月

[4]王纪忠等.黑龙江绿色稻米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年5月

[5]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http://www.greenfood.org

[6]中国大米网 www.dami.cn

猜你喜欢
营销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弃风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
网络竞拍模式下的艺术品流通分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12:36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营销精益化管理水平
基于移动终端的APP营销策略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发现海昏侯》出版背后的故事
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 01:03:43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