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求发展 创新改革建辉煌

2012-04-29 00:44徐怀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人才发展

徐怀波

【摘要】本文通过自己参与山东新教改的经历及自己的总结感悟,浅略地列举了数学教师在新教改中的一些做法,阐述了在一线教学中新教改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它涉及千千万万的学子,各位教师要大力配合,积极参与.新教改的成功与否涉及教育的未来,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协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所以时代的要求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大家要努力工作,唱好这台教改大戏.

【关键词】新教改;数学教师;学生;人才;发展オ

目前,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的新课改对广大中学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本身,也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去.教师和学生都要改变以往的授课与听课方式,尽快地融入到新课改的浪潮之中去,师生共同唱好新课改这台大戏.

(一)期待数学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时俱进转变角色

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创新,自我纠错,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拘一格地育人才.

(二)期待数学教师当好学生的“学习勤务兵”,与学生“共舞”

教师要转变什么都说了算的形象,要让学生敢于质疑等.要身体力行,增强服务意识,逐步成为学生的学习引路人.同时要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课,要引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走好新课改中的每一步.

(三)期待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乐于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四)期待数学教师学会应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师在强化自身业务的同时,学会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否则我们就不能够给那些在数学上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以更多的帮助.同时我们要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展示数学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及个性品质.

(五)期待数学教师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即研究性课题与研究性学习

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要怕浪费时间),还要提倡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指导学生课后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

(六)期待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逐步摆脱传统听课方式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会听课,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去做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预习、探究等获得基本的知识.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可以教师设计动手实践,学生自编变式训练题,考点、热点问题的剖析等形式进行有效训练.

(七)期待数学教师加强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曾说:“数学教育和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们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发明创造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内容的形式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利用数学和谐统一的理性美提高教学质量.

(八)期待数学教师上好探究课,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探究课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无论怎样都要做好准备,事先告知学生探究什么问题,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情景之中去(也可以不引入),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选择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素材和事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以上是自己在新教改中的几点体会.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希望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既不要怕自己失败,更要允许学生失败.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万事开头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要我们努力探索、自信执着、合作进取,一定能够完成教学改革的任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型人才,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