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婧婧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但这必须是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否则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教师应该尽力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引路人.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课堂上采取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积极有效,主要设想以问题立意,始终围绕基本不等式的发现、发展这一中心问题并渗透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几乎处处都涉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论证.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既是对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命题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后面研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用逻辑用语来阐明数学知识的需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思考、交流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命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在几何方面的命题,经过高中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意识.但是对一些条件或结论的否定可能还有点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概念的自然形成,进而从数学的外部到数学的内部,启发学生运用概念探究新问题.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突兀,并能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化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用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四种命题的含义,理解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同假的重要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用逻辑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1)
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批评家“狭路相逢”,这位文艺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高傲地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歌德只是笑容可掬,谦恭地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没趣.
问题1 你能分析此故事中歌德与批评家的言语表达吗?
教师口述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逻辑用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
万丈高楼平地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基础——四种命题(投影2).
(二)师生互动,意义建构
新知探究(投影3)
下列语句的表述形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若|a|=|b|,则a=b;
(2)x<2;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4)有三个角为直角的平面四边形是矩形.
回答 (1)(3)为假,(4)为真,(2)不能判断真假.
命题 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投影4)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作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作假命题.
因此,(1)(3)为假命题,(4)为真命题,(2)不是命题.
问题2 我们在高一学过哪些数学知识?你能就其中的一块知识,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措施 教师针对学生所举出的例子先判断是否均为命题,再让学生判断真假.
(学生所举的例子中要出现“若p则q”的形式,否则教师自己补充,先让学生对比,再将所举例子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补充 投影3中的(1).
“若p则q”的形式,也就是“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p是命题的条件,q是命题的结论.
注意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时,有时“改写”的形式不唯一;
(投影5)
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1)与命题(2)(3)(4)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1)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全等;
(3)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相等;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那么它们不全等.
(请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回答 命题(2)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1)的结论和条件,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把其中一个叫作原命题,另一个就叫作原命题的逆命题;
命题(3)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1)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为互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叫作原命题,另一个就叫作原命题的否命题;
命题(4)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命题(1)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我们称这两个命题为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叫作原命题,另一个就叫作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投影6)
原命题:“若p则q”,则
(原命题的)逆命题:“若q则p.”
(原命题的)否命题:“若
提问 刚刚我们分别研究了命题(2)(3)(4)与命题(1)的关系,现在请同学们再研究命题(2)(3)(4)内部有何关系? (三)数学应用
例题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同时指出它们的真假:
(1)若a=0,则ab=0;
(2)若四边形对角线相等,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解答 (1)原命题真,逆命题假,否命题假,逆否命题真;
(2)原命题假,逆命题假,否命题假,逆否命题假;
(3)原命题真,逆命题真,否命题真,逆否命题真;
(4)原命题假,逆命题真,否命题真,逆否命题假.
设计意图
1.先将(3)(4)中的原命题改写成由“若p则q”的形式,再写其他三种命题就简单了.
2.由以上四种不同类型的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巩固练习(投影10)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填上所有符合题意的序号)
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②把门关上;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自然数是偶数吗?
2.下列命题:
①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
②函数f(x)=x玸in玿(x∈R)是奇函数;
③已知U为全集,若A∪B=U,则A=
瘙 綂 璘B;
④若直线y=k1x+b1和y=k2x+b2平行,则k1=k2.
其中,真命题有.(填上所有符合题意的序号)
3.若命题s的逆命题是t,命题s的逆否命题是r,则t是r的.(填逆命题、否命题或逆否命题)
4.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
獳.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奇数
B.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C.真命题的个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D.上述判断都不正确
5.对于命题“若数列{a璶}是等比数列,则a璶≠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ア谒的否命题是真命题;
③它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ア芩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投影11)
(备用)思考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逆否命题;
(2)“若xy≠0,则x≠0”的逆命题;
(3)若x2≠1,则x≠1.
解析 (1)真 (2)假 (3)真
设计意图 利用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真假性相同,“正难则反”.
(五)小结反思(投影12)(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成)
(1)四种命题的形式,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关键是分清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可以先将原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写法不一定唯一),再写出其他三种命题.
(2)在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中,要借助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通过“正难则反”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也是反证法(以后学习)证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六)布置作业
1.自己写一个数学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1)若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则它们是互斥事件;
(2)当c>0时,若a>b,则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