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哥”“X姐”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2012-04-29 06:03:24
现代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流行语心态价值观

刘 琳

摘 要:最近几年,“X哥、X姐”类称呼已成为一种时尚,各个X哥、X姐纷纷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成为媒体和大众广泛关注的对象。本文在关注这一社会现象的同时,对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X哥X姐社会心态价值观

近年来,不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中,“X哥、X姐”的叫法已是屡见不鲜。在网络上随意搜索,大量“X哥、X姐”就会进入你的视线,如“犀利哥、淡定哥、体操哥、三轮哥、交警哥、凤姐、芙蓉姐、石榴姐”等等。在日常生活中,“X哥、X姐”的叫法更是层出不穷,如“的哥、的姐、师哥、师姐”等。“人名+哥/姐”的用法自古有之,表示出对所称呼人的尊敬,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长幼尊卑秩序和有序的人伦观念。“实体名词+哥/姐”或“形容词+哥/姐”的现象最近几年才出现,而它一出现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网络媒体与人们口头上的新宠。仔细研究发现,那些被人们称作“X哥、X姐”的人与称呼人之间有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是毫无关联并且不论年龄大小,盖以其称之,这是社会伦理道德感整体上升还是另有新意?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具有了社会称名的性质进行分析与探讨,并进一步揭示它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念。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语言与社会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社会的变迁、不同社会之间的联系、交往、接触都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引起语言的部分变动,促进语言向前发展。反过来讲,作为人类日常交际的工具,语言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语言是观察社会变迁、人群特征以及社会发展走向的窗口,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特定的语言往往和特定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联系在一起,而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关系在词汇方面又表现得十分明显,词汇反映社会生活最为敏感,最为积极。词汇当中最能反映社会面貌与心态的莫过于流行语了。郭熙将流行语定义为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一定时期的流行语是那个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流行语常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念、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具有新颖性、生动性、简洁性等特点。通过解读时代流行语,可以从特定的社会现象中清晰地揭示出人们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X哥、X姐”的广泛流行必然与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有紧密联系。下面将做进一步探讨。

二、“X哥、X姐”人物分析

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刨去传统释义上的没有血缘关系而被网络媒体或大众所命名并称之为的“X哥、X姐”。研究发现,每一个“X哥、X姐”的称呼并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各自有其来历。本文基于笔者的日常生活语料和网络语料库,对各种“哥、姐”得名的由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以阐述,并对这些人物的共性做简单的归纳与分类。大致看来,“X哥、X姐”可分为两大类:

(一)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并在社会范围内广泛使用,发展成为行话中的一种——即与某类社会行业密切相关的行业用语,如“的哥、的姐、空姐、师哥、师姐”。行业用语,特别是专业术语是社会进步、行业成长、专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每一种新兴行业和新兴专业的出现,都会促使产生大量的新词语。“的哥、的姐”的产生是与我国出租车行业的产生与发展分不开的。出租车称“的士”,源自粤方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士”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亲切地称从事出租车行业的男女为“的哥、的姐”。“空姐”是对航空飞机上从事为旅客服务的女性工作人员的称呼,“空姐”的年龄一般在20~50岁,容貌多端庄、秀丽,具有较高的素质与专业修养。显然,与称呼“空妹、的妹、的弟”相比,“空姐、的哥、的姐”的叫法明显体现了对从事这几类行业的人的尊重与敬慕。这些称呼都带有普遍性,得到人民群众的公认,不管男女老少,一律都这样称呼。

(二)只在局部范围内或特定的群体中流行的称呼,如在网络语言中或在某单位称呼的“X哥、X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为人所知,也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它们主要用来称呼具有某种共性特征的一类或几类人。大致看来,这些被人们称作“X哥、X姐”的有以下四类情况:

1.具备一定的能力,在某个集团或公司内部表现突出,做事比较老练、成熟,处理问题有一定的手段,或者在某些方面经验比较丰富,专业技能较强,被人尊称为“X哥、X姐”。这类人在公司或单位里比较常见,一般用来称呼工龄相对较长,经验丰富或专业技能比较强,能够让众人信服的员工或领导。

2.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人物,因一些惊人的、不平常举动而被人所发现并追随,并借助网络媒体的作用不断地扩大影响,被网友们尊奉为“X哥、X姐”。如以上所说的“火车哥、三轮哥、奔跑哥、体操哥、淡定哥、犀利哥”等。

3.言行、举止另类,说话、做事不符合常人的逻辑与心理,做出与身份、所处的社会阶层不相称的举动,让人觉的可笑,荒诞。人们将这类人也冠以“哥、姐”的称号。如“凤姐、芙蓉姐”等。

4.男女性别串位,本来是女性被叫做“X哥”,本来是男性被叫做“X姐”。这种现象在娱乐圈中比较常见,如李宇春本来是一位女性,但因其打扮男性化,个性豪迈,男孩子气十足,被网友戏称为“春哥”;“著姐”本来是男性,但唱歌、说话、穿衣打扮都极其女性化,被网友们叫作“著姐”。类似的还有“曾哥、薇哥”等。

“X哥、X姐”的称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以前纯粹的敬语称呼到现在的“名词+哥姐”的流行,“哥、姐”作为实语素的作用慢慢虚化,逐渐向词缀演化。这种演化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使用这种流行语的人们的社会心态、个人追求、价值观、性格特征等。

三、“X哥、X姐”所折射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

流行语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能敏锐地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它与新的社会现象密不可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所谓社会心态,概括地说,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的总和。社会心态透过整个社会的流行、时尚、舆论和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等得以表现;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作用,通过社会认同、情绪感染等机制,对于社会行为者形成模糊的、潜在的和情绪性的影响(杨宜音,2006)。

“X哥、X姐”的流行反映了这个时代尊崇敢于打破传统习俗和观念,凸显自我、标新立异的社会心态。谁有能力谁就是大家的“哥、姐”,要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这种心理,反映出在当前社会文化生活中人们企图摆脱传统的羁绊,展示出自由思想的奔放,呈现出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精神世界的酣畅。

另一方面,“X哥、X姐”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今一部分人浮躁、无聊,猎奇心强、哗众取宠的社会心态。“体操哥、奔跑哥、三轮哥”等只是自己面临危险情况下的应急反应,并不代表他们本身就具有超强本领。“犀利哥”本来就是一个流浪街头的乞丐,他的装扮、眼神也是困窘生活中的无奈之举,却被人们大肆炒作;“凤姐”的言行看起来荒诞不经,人们对于此举不但没有进行劝阻,反而兴奋不已,“凤姐越热闹,大家越高兴”,网络、媒体也对她的事迹大肆报道,短时间内让凤姐“红遍了整个中国”。“犀利哥、凤姐”这样的人物之所以会引其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兴趣,是因为大家的猎奇心理在作怪,是人们内心浮躁、空虚、孤独的反映。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流行语是时代的重要见证,是时代价值观的表征。“X哥、X姐”的流行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价值观,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代人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从多个视角来评判事物,社会价值观在总体上正朝着一种日益开放、多样、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人们对偶像与潮流的态度与以往已有了很大的差别。像“犀利哥”这样的人物以往是无论如何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现在却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与效仿。“犀利哥”的衣服本来是不知道从哪个角落拾来的,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流行时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与模仿;“奔跑哥、火车哥、三轮哥”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因一些不经意之举成为大家的“平民偶像”。像“春哥”(李宇春)、“著姐”(刘著)这种性别错位的人物。人们以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言行,甚至将他们尊奉为“哥、姐”,当作偶像来崇拜。第二,那些被称呼为“X哥、X姐”的人,有的是无意成名,有的属于有意炒作,借助网络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甚至为了出名而不断地标新立异,做出一些荒诞的举动。像“凤姐、芙蓉姐姐”这类人物,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导致她们只能采取种种极端的、恶搞的方式来引起公众的注意,从另一个方面也迎合了某些人求新、求异、求刺激的心理。

四、结语

无论是善意的敬称,还是调侃、嘲讽的蔑称,“X哥、X姐”的使用已越来越加广泛,将来会有更多的“X哥、X姐”出现,为我们所称赞、所怒骂、所嘲讽、所嬉笑。“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文化标签”,也是我们透视社会的一扇窗户。伴随着时代的发展,“X哥,X姐”又将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内涵,反映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目前来看,它揭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状与心理,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架起了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A].斯大林选集(下卷)[C].

北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79.

[3]王全权.从青年流行语看社会价值观的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

2007,(9).

[4]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6,(4).

(刘琳西宁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院810007)

猜你喜欢
流行语心态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流行语大盘点
幽默大师(2020年12期)2021-01-04 00:35:42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学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44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大学流行语考察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38
做谦逊的人
巧借 流行语
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42
还是“看掐架”心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