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育为先 促进全面发展

2012-04-29 00:44乔键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海淀区学校德育德育工作

乔键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些不良现象容易对广大中小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成为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2011年9月27日,海淀区召开了全区德育会议,全面总结回顾“十一五”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准确把脉海淀区德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未来5年德育工作目标、思路和发展方向。

■ 内外兼修、多管齐下,形成德育合力

近年来,海淀区德育工作坚持区分层次、狠抓基础、回归生活、注重整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忠实、务实的道德品质,大力推进中小学生文明评价工程,创造性地开展了社会大课堂、家庭教育大课堂等特色品牌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德育工作局面。

1.统一认识,完善机制,办学坚持育人为本

海淀区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教育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突出位置。建立了多项具有长效性、创新性的工作机制: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细化方案,形成了两委一室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各负其责、全系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德育工作研讨会,完善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区配合的立体互动工作机制;建立以激励评价为主导的考核机制。学校德育管理的各项制度也不断健全和完善,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备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2.拓宽渠道,构建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教育素材和文化内涵,探索有效进行德育渗透的形式和方法。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导作用,构建具有一定时代特点,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和综合实践课程。德育校本课程异彩纷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得到挖掘、整合、利用。

3.内容生动,形式活泼,教育实效明显凸现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构建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德育体系。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等重要契机,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海淀区深厚的革命传统底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

4.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德育品牌初步形成

拓展网络德育渠道,海淀德育之窗、海淀心理网中的“尚秀云谈法”、“精品书吧”、“网上班会”等栏目深受师生欢迎。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动漫专业资源,以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礼仪等教育。企业家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认知和身心特点,是海淀区德育工作的亮点和品牌活动。

5.优化队伍,培训骨干,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当素质教育的先锋”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师德先进,举办师德论坛、师德宣讲、新教师宣誓等活动,加强师德教育。研发《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建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立“提高班主任工作效能”课题组,着力培养有思想的班主任。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德育管理创新奖、优秀班主任奖、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等,树立典型,更多优秀德育干部、骨干班主任、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6.整合资源,协调社会,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区配合的德育协作机制,切实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组织社会大课堂高峰论坛、金帆社区之旅等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努力构建校内外融通、全社会育人的格局。启动“海淀区家庭教育大讲堂”系列宣讲活动,满足家长和社会需求,共创和谐育人环境,奠基孩子幸福人生。

近5年,海淀区教育系统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少先队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首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北京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活动先进集体”等奖项。在体育、科技、艺术等各项比赛中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优势。

■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造德育特色

“十二五”时期,海淀教育已经从区市教育延伸到区域教育,从公办教育延伸到民办教育,从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教育,从基础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从国民教育延伸到国际教育。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海淀区“三个一流”对教育的新要求、新定位,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美好期盼等,都使海淀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和很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第一,德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全员德育制度需要加强。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校缺少专门的德育工作部门,近11%的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制度保障,只有68.4%的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能得到有效支持,仍有一些教师对德育工作不理解或不重视,部分学校很少利用校行政工作会对德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不同程度存在着德育弱化现象,学校之间差异明显,德育管理规范化力度有待加强。

第二,教师育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需要不断提升。调研数据显示,任职年限不足五年的德育干部和兼职从事德育干部的比例都超过1/3,超过1/4的德育干部只是服从学校安排才从事这项工作,并希望有机会从事其他工作。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工作量大、压力大,班主任素质有待提升。德育干部专职化程度亟待提高。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德育干部压力,完善保障和发展机制,努力营造大家愿意做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德育工作者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指数迫在眉睫。

第三,德育环境需要不断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对未成年人思想文化渗透,未成年人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征。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状,以及凶杀、暴力等不良文化信息都极大地腐蚀了未成年人的心灵。这些都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四,德育实效性有待提高。调查显示,62%的德育干部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一般,学校存在着重教学轻德育,追求德育形式化,不了解学生真正的内心世界,不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等问题,导致了德育的低效。

对此,我们认真分析、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海淀区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即以学习贯彻国家、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及海淀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引领,深刻领会落实海淀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德育试点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内容、机制、方法创新,与时俱进,推动海淀教育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健康、发展。

1.夯实德育基础,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创新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海淀区德育工作委员会,形成由主管副区长牵头、区域各单位统筹推进海淀区德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教科研工作机制,培育有海淀特色的德育教科研文化。

完善德育工作激励机制。设立德育工作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激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做好班主任的机制。完善德育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评价学生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注重德育队伍素质建设。整体规划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完备的德育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切实加快德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重点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整体规范构建。深入开展德育规范化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力度。着力抓好主渠道,按各学科自身特点,结合实际自觉地有机地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提升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深刻理解身教重于言教,以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培育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搞好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档次,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校史、校歌、校训对师生的教育作用。创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提升德育水平,做到科学化、系统化、特色化

立足学校、渗透家庭、影响社区,做到综合推进。坚持学校为德育主阵地,进一步协调、整合、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探索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生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走进课堂、鼓励社团、活跃团队,做到整体和谐。坚持以课堂为德育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展学校德育广阔空间。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各支队伍的力量,形成学校德育合力。

关注热点、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做到特色鲜明。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线,探索适合不同学段并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品牌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明确优势、发扬传统、注重积淀、彰显特色,通过特色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转变观念,强化科研,弘道扬正,做到与时俱进。紧紧抓住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契机,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德育项目试点为依托,加强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创新,推动海淀区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努力使海淀区的德育工作与核心区建设同步,与海淀教育全国一流相匹配,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3.勇于德育创新,做到国际视野、中国特色、首都风范

尊重教育主体,用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需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加强素质教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学校德育要强调主题教育与养成教育的和谐统一。主题教育的核心特征是与时俱进,以弘扬民族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的爱党爱国教育为主旋律。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体现首都风范,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的德育格局。以首都建设世界城市为契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学段特点,承上启下,互相衔接。

强化海淀特色,倡导教育成系统、活动成系列。学校德育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形式新颖,注重实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与时俱进。

德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幸福的大事,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当前,海淀区德育工作又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全体教育工作者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契机,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再接再厉,扎实推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推动海淀区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编辑江泓

猜你喜欢
海淀区学校德育德育工作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