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聚
摘要:教学理应包含价值教学,它与知识教学是同时进行的。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是指伴随着知识教学而展开的价值观教育活动,它的教学目标分为两大类:预设的价值目标与生成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课堂;价值教育;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09-03
在我国,价值教育成为一个专门议题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价值教育中“价值”的内涵具有特殊性,它是指人类一些公认的价值原则,或价值规范,用以规范我们的生活,指引实践方向的。这些规则性知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生成的,它源于人类群体的内在的、社会性需要。“教学活动是一种意识觉知的历程与结果,故也是意识形态的不断解放与重建,教学活动不应该只是知识或技能的传递,而是彼此对话,以及价值观的交流和权力的分享……所以,教学应重视诚实、同情、勇气、仁慈、自律、合作与勤勉等品行的教育……”[1]所以,教学理应包含价值教学,它与知识教学是同时进行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价值目标,教学中达成价值目标是教学的应有之意。
一、何为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价值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它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诸要素及教学环节,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把人们认可的价值原则转化为学生相应价值观的教学活动。达成价值目标的课堂是有灵魂的课堂,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态度,能有效地进行价值识别、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最终达成基于正确价值原则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这是一种充满着价值关怀的课堂。
下面的案例就是一节融合了价值教育的课堂:[2]
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4×9=36;5×9=45;6×9=54;7×9=62
当板演的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一后道错了……”我(听课者)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道题算错了,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上述案例中,对于上去板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来说,他们不但学会了个位数的乘法知识,而且可能达成了另外一种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学习了宽容、善待别人的优良价值品质。这位教师不是简单地纠正错误完事,而是借助这么一个事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是一个充满价值关怀的教学瞬间。价值教育不同于知识教学,价值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丰富合理价值世界”的人,它是把客观的价值内化为个体价值品格、形成相应价值品质的过程。
石中英教授指出:“价值教育所关注的不是学生有关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与职业活动直接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而是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态度的形成、价值理性的提升、价值信念的建立以及基于正确价值原则的生活方式的形成。”[3]课堂教学中的价值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价值目标的达成伴随着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发生。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不是另起炉灶,单独设计一个活动实施,而是伴随着知识目标的教学发生的。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把着眼点从教材本身转向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特别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和“活动”,关注师生的“交往”和学生的体验。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价值目标可能是预设的,由教学内容所规定,也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无论是预设或是生成,能否有效达成,取决于教师的价值教育意识与价值领导力。
本研究中所指的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目标指的是课时目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课时目标实现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价值目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预设的价值目标,一类是生成的价值目标。预设的价值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课前设定的价值目标,也即新课程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对稳定。另一类是生成的价值目标,也即在师生互动中依据教学情境,随机、即时达成的价值目标,具有情境性与灵活性。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紧密联系,共同实现价值教学的终极目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没有预设,教学质量将难以得到保障,生成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生成是预设是拓展,没有生成,过分强调预设,预设有可能成为一潭死水,教师将沦为教书匠。”[4]
二、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价值目标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Scheffler)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教学是一种“意向性”获致学习成就的概念。并认为“意向性”与“成功”是“教学”这个词的动词使用方式,其中“意向性”就表明了教学在开始之处就应有预设的目的,体现在目标上就是预设的教学目标[5]。课堂教学中预设的价值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程总目标,它描述在某一教学阶段课程设置所要实现的总目标,并为安排各种类型的课程和领域提供依据,在我国往往体现在课程纲要和培养方案中。如这次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一维便是有关价值目标的规定。
第二层次是学科价值目标。具体体现在学科课程标准中。新课程改革各学科明确规定了学科价值目标,比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价值目标如下:
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层次是课时价值目标。课时价值目标是具体的、情境化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是对上一级目标进行具体的分解和层层落实的目标,称之为课堂教学目标或课时目标。不同教师,由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设定出不同的课时价值目标。
课时目标处于课程目标的最低层级,它直接担负着课程总目标实现的任务,甚至教育目标能否达成也依靠课时目标达成的效果,所以课时目标在决定教学质量与效果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价值目标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价值目标也称展开性价值目标。它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借助教师的教学机智与价值理性,而临时达成的价值目标。那么,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价值目标有何特点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案例:[6]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忽然不知为什么,脚下一滑,跌了一跤。学生大笑起来。这位老师低头仔细一看,原来地下有块香蕉皮。显然这是个“陷阱”。但她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慢慢地走到讲台旁,借题发挥地说:“同学们,这就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一个人可能摔倒,但他仍然可以再站起来!在人生道路上,不会没有崎岖,跌倒在所难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勇敢地走下去,就会获得成功。”
从上述案例来看,教师巧借摔倒,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价值教育。这一生成的价值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生成的价值目标具有即时性、情境性。所谓生成,一般是指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生成,往往依据师生互动的内容、对象的特点及教师的智慧,临时达成的价值目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活动过程,再加上教学的对象是生动活泼的学生,教学氛围与主题各不相同,所有这些不可控因素导致师生交往中生成的价值目标是即时性与情境性的,同时也是丰富的。
第二,生成的价值目标具有复杂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尽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由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师生交往的主题没有不变的固定程序和模式,所以,通过师生交往达成的价值目标具有复杂性。这里的复杂性主要是指价值目标的内容具有不可预见性,只有凭借我们教师高度的教育机智、高度的理智感、责任感和价值理性,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借题发挥而达成价值目标。所以,生成的价值目标从主题上来说,一般不同于预设的价值目标主题。叶澜教授说她最欣赏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关于教学计划与教学关系的论述:“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7]叶澜教授所欣赏的这句话,实际上强调的是教学中生成的目标对学生发展、对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与效果,更多地是由生成的目标所决定的,教学精彩也多出自于此。
参考文献:
[1]【台】温明丽,教育哲学——本土教育哲学的建构[M].台北:三民书局,2008.162.
[2]陈成国,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
[3]石中英.价值教育的时代使命[J].中国民族教育,2009(1).
[4]张立昌,郝文武,教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7.
[5]【台】简成熙,教育哲学专论:当分析哲学遇上女性主义[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152-153.
[6]童阜兰,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7]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Two Goals of Value Education: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WEI Hong-ju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should naturally contain value teaching which goes with knowledge simultaneously. Value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refers to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values accompanied by knowledge teaching, whose teaching goals divide into presupposed goals of value and generated goals of value.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value education; teaching g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