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廉洁美化心灵让修身引导成长

2012-04-29 00:44:03顾胜和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修德抚州市道理

顾胜和

由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尚勇亲自作序,抚州市纪委和抚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廉洁修身教育》(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系列教材(丛书)正式出版并免费发给中小学生学习。《廉洁修身教育》注重科学性、教育性、针对性、故事性和可读性,以一种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式,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强化青少年的廉洁意识,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将来“做人”“处世”“做事”,作好思想道德方面的准备,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遵循着这么一条古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上自皇帝,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礼记》)。古代先贤关于修身做人的论述很多、很精辟,如“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大意是说:古往今来的圣贤为了使天下正大光明,往往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而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往往会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就必须先竭力提升自己的品行;而提升自己的品行的关键就是使自己的思想品格端正……意即要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解决诸多社会问题,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健康稳定,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

我们的先贤不但明确修身立德的重要性,而且深知学习之余修身立德的重大意义。《礼记·学记》告诫人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即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可能懂得该懂得的道理(这里的“知道”不是一个词,“知”是知晓,“道”是道理、规律的意思)。北宋名士欧阳修也曾写《诲学说》劝诫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他说:“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大意是说:玉和人相同之处在于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不同的是,玉虽然不雕琢,但玉的本性永远不会更改;而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界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砺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这个道理是不能不铭记在心的。由此可见加强后天学习对于修身立德的重要性。

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无论做什么,首先也要修养好自己,学会做人。学校是育人的圣地。修身,自然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智慧有多高,才艺有多超群,都要以修身立德作为最基础的条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先做人,后做事”。事实上,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很多,学知识、学健体、学审美、学劳动、学合作、学创造,样样都重要,缺一不可,但最为重要的是学做人。因为做人是根本,只有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才能真正学好其他的东西。

做人的道理虽然很多,但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的。《廉洁修身教育》按照“知”“情”“意”“行”相互融合、前后一致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融入古今中外大量的经典故事之中,不仅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而且值得广大干部群众阅读。这套书突出强调了“廉洁是立身之本,修身乃做人之道”,包括:诚实守信、仁爱孝顺、公道正直、廉洁自律、勤劳节俭、好学上进、爱岗敬业、自尊自爱、大气宽容、文明礼貌、谦虚谨慎、知错必改等12种品德。这12种品德就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必备条件,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本道理。同时,这套系列教材(丛书)对国家意识、民众意识、集体观念、荣辱观念、是非观念等重大命题也作出了必要的阐述,如认真研讨,定有裨益。

“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宋·朱熹《朱子语录》)。谓道理、规律是人们所共同遵循的,而品德、操行却必须通过自身的学习修养才能获得。《廉洁修身教育》为青少年学生修身立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载体,非常有利于教育引导青少年立好志、开好头、起好步,为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品格基础。♪

猜你喜欢
修德抚州市道理
修德箴言
修德箴言
修德箴言
修德箴言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尧曦燕作品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12-14 19:47:34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老区建设(2020年7期)2020-05-20 15:07:48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鼓浪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