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中红衣花神绛雪

2012-04-29 04:50张洪济
蒲松龄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香玉

摘要:蒲松龄在康熙十一年与友人游崂山,为后人留下多篇与崂山有关的名篇佳作。其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劳山道士》与《香玉》。在《香玉》中,他以浓墨重彩,塑造二位花神的形象。以崂山下清宫耐冬为依托的绛雪的形象耐人寻味。此文,即以绛雪的母体耐冬为研讨的主体。

关键词:绛雪;耐冬;考略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在短篇“志怪”小说《香玉》中,为我们塑造了两个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素衣恬淡的牡丹仙子香玉,红艳娇娆的花神绛雪。几百年来,她们的形象飘忽于崂山的群山之间,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雅士。为这佛道仙乡,增添了不少光彩。崂山道人王悟禅作诗颂曰:“古树耐冬传‘志异(指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笔者),仙人绛雪不从同。名臣高蹈分明在,书院犹存翰苑风。”现在,在人们的意念中,绛雪与耐冬在艺术家的笔下,化为一体。蒲松龄写《香玉》当在康熙十一年以后,但这耐冬何时进驻崂山下清宫,民间传说与史书记载,众说纷纭。为此,近年来,我致力于对耐冬(绛雪之载体)来崂山之事,进行了考证,现述于下,以求方家指教。

耐冬,学名:Came11ia japonica。又名:山茶花、茶花、玉茗、海石榴、茶梅和曼陀罗花。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杜鹃花目,山茶科,山茶属。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实为山茶花北方耐寒的原生品种。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绿紫、全紫或紫褐。叶片革质互生,卵型,边有锯齿,多有腊光。花5至7瓣,间有重瓣,或呈平展型或呈杯状。花色赤红,以白色为珍。大都分布于山东东部沿海岛屿,《增修胶志》、《胶州志》、《即墨县志》、《灵山卫志》、《密州府志》、《荣成县志》均有记载。

山茶属植物,在我国实为原生植物。自汉代以后的三国时期有文献记载以前,因呈原始生态,尚未进入人们的鉴赏视野,故无众多品种之言。只是按其习性和分布地域分为南方的山茶、玉茗和中州地区及北方沿海地区的海石榴和耐冬。随着历史的演进,南方的山茶,中州地区的海石榴,因其花色艳丽而引起达官贵人和文人骚客的注意。开始进入庭院家庭培育范畴。从而衍生出众多花色品种。而北方沿海地区的耐冬则因地处海陬,仍然处于原生状态。

关于山茶花的文献记载,我国最早见于三国蜀汉平昌令张翊的《花经》,按“九品九命”的花卉等级将山茶列为“七品三命”。北魏时期的《魏王花木志》载:“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今广西桂林市)”。时间当在221至534年之间。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说:“山茶花叶似茶树,高者丈余,花大盈寸,色如绯,十二月开。”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载:“南山茶葩萼大倍中州者。色微淡,叶柔薄,有毛。结实如梨,大如拳,中有数子,如肥皂子大。别自有一种,叶厚硬,花深红,如中州所出者。”明代王世懋的《学圃杂疏》载:“有一种花大而繁者,以蜀茶称,然其色类殷红。……蜀茶花数千朵,色鲜红作密瓣,其大如盆。”清代高士奇的《北墅抱瓮录》则论述过山茶的形态特征曰:“山茶种有不同。浅为玉茗,深为都胜。……浅红者早开,深红者迟发。”宋代的《宣和画谱》(1119-1125)中,记有宋徽宗宫廷所藏的历代绘画名录,其中有唐末8名画家的茶花画共计31幅,均经当时著名书画家米芾鉴定。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山茶”部就载有茶花药用的内服外用之方:“花主治:吐血衄血(鼻出血)、肠风下血(便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子主治:妇人发(头发粘结),研末掺之”。茶花的分类和品种,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将其分别称为“南山茶”和“中州茶”,成为后代将中国茶花按地域划分定名的第一人。陈景沂的《全芳备祖》进而将这两大类茶花在形态上加以区分:南山茶“葩萼大……色微淡,叶柔薄有毛”,中州茶“叶厚硬,花深红”。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在其“杂花八十二品”中记载了“海石榴、山茶(腊月开)、晚山茶(寒食开)、粉红山茶、白山茶”;在“刺花三十七种”中记载了“茶梅、千叶茶梅”。清乾隆《温州府志》记载了当时浙江温州的14个茶花品种:“茶花……种类极多,好事者标以美名。有百合宝珠、玉麟、八宝、出炉银、大红、大白、玉楼春、一捻红、抓破脸、粉茶、金盏银台、醉杨妃、御衣黄、旧衣青等名目,五色大备。”至于分布于山东沿海地区的耐冬,因均处于无人居住的海岛,很少引起世人的关注,终年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处于自然进化之中,重要的文献中则极少记载,只有地方志中可见蛛丝马迹。如宋代的《密州府志》、清代的《胶州志》、《增修胶志》、《即墨县志》、《荣成县志》和《灵山卫志》。尤以《灵山卫志》记载最详:“薛家岛东为陈家岛,陈家岛东有封山(俗名风火山)。封山之下则海焉。其南有竹槎岛在海中。其东南海中有岛形如覆釜,为鼓子洋。遍山皆耐冬花,有色白者一株,大数握,生于峭壁巉岩之上,下临无际。花开时,又如琼宫雪塔,远望数里。然,岸陡水急,奔腾澎湃,舟不能近,好事者多方构之,终不获。”又载:《胡氏世说》云:“灵山东北海中有鼓子洋。岛上有白耐冬花,大可拱把,好事者泛海致之,遇老人驾小舟至,芒履道服,貌甚古,问:‘小子何往?以实对。叱曰:‘此非世俗间物,可留伴耐冬人耳。又云:‘即墨有道学先生胡泽阳,为吾通一问讯。言已不见。其人惊疑,遂返登筏,大风忽起,弃其所获乃已。后访胡泽阳,具道其事,胡怃然曰:‘此三国时徐庶也,隐居鼓子洋久矣。”清代曾有诗人赵法宪者赞鼓子洋白耐冬花:“皭然冰雪姿,遗世而独立。亭亭空谷中,寒威不能蚀。烟峦伴其幽,玉石贞其德。霜月满林皋,点缀乾坤色。有客海上来,疑是徐元直。云际落天表,可望不可即。”《胶州志》和《即墨县志》均载:“鼓子洋之北为淮子口,水底层峦尖峰,上出如刀剑林立。潮长则没,潮退则见。土人呼为大仙桥,小仙桥。”据此可断,鼓子洋在三国时期便早已布满耐冬花矣!又,清代蒲松龄之《聊斋志异》以崂山下清宫中的一棵耐冬“绛雪”为依托,写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香玉》。崂山下清宫的一株耐冬花神“绛雪”和白牡丹花神香玉与书生相爱相知,特别是耐冬花神“绛雪”这位红颜知己更是给读者以神往。据《崂山县志》载:该株耐冬为明代永乐年间张三丰手植,至今已历600余年。更成世间珍物。此外,至今青岛近海的长门岩、大管岛、小管岛等诸岛仍布满了耐冬花,有的树龄亦达200年以上,以赤红色为多。综上可知,崂山下清宫的“绛雪”(又名白雪塔)与鼓子洋上的“如琼宫雪塔”的白耐冬,应是同一品种。其出处在鼓子洋无疑。唯其他山东近海的耐冬几尽绝迹矣。

至于为什么耐冬均产自山东沿海海岛上的问题,有人说是由海鸟的鸟粪传播的,我认为这纯粹是一种毫无根据的臆测。须知鸟粪并不仅仅是在海岛上可以传播,为什么仅在海岛上保存了下来?海岛上的气候环境要比大陆上差得远,为什么大陆上反而没有耐冬的原生种苗呢?难道海鸟就不在大陆上降落吗?谬矣。须知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本来就是我国原有的植物品种,只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耐旱者在北方残留了下来,北方人称为海石榴和耐冬;不耐旱者在南方得到了延续,南方人称为山茶花和玉茗。这是自然进化淘汰的结果,非人所能为也。南方的山茶,后来被人培育出了茶花,专供人欣赏,又被人培育出了茶叶,专供人饮用。而北方的海石榴和耐冬,则由于品种、环境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处在中原地区,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得到了开发利用,有的则仍然处于原生状态。例如青岛的耐冬,大都分布在海岛之上,由于地壳的变动,它们与人类隔绝起来,因为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于是生命得到了延续。而大陆上的耐冬,则因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了生存条件,于是销声匿迹。

山茶花一词最早见于三国蜀汉(221-263)张翊的《花经》一书, 南北朝(420-589)《魏王花木志》称海石榴。到五代十国的陶弼《山茶》诗又称玉茗、都胜、海红。苏轼《和子由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诗则称鹤头丹、曼陀(罗)。元代文徵明则称茶梅。而耐冬则只在清代编修的地方志上和康有为的《耐冬》(散句一联)中见到。可知耐冬一花直到清代才被人们所发现。从而进入大雅之堂。

耐冬之与青岛,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青岛人之爱耐冬,亦如血肉亲情。自德国强占青岛始,即有人将耐冬陆续引迁庭院家中培养。故有的庭院耐冬亦逾百年以上。究其爱耐冬的原因:其一,耐冬为原生於青岛的花卉品种,除青岛之外,可谓弥足珍贵。而茶花,玉茗虽艳,品种繁多,却几经雕琢培育,遍布全国各地,故因耐冬而自豪;其二,耐冬花红艳纯,简朴而不娇媚。叶肥厚如玉,终年不落,耐寒拒风,有铮铮之气概。久经磨难,其干虽枯,其根尤生,生命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地延续,更给青岛人以纯朴简约,刚直不阿,奋发图强,不惧艰险之激发与典范;其三,蒲翁妙笔生花,拟“绛雪”而传世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个青岛人的心。“绛雪”之情,人皆知之;耐冬之名,人尽爱之;其四,一九八八年三月八日,青岛市人大常委将耐冬花确定为青岛市花,进一步又将青岛与耐冬,青岛人与耐冬之亲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青岛之走向全国、迈向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印刷了一张新的极具特色的名片。

如今,青岛人在如何保护市花,培养市花,发展市花,推广市花,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层次地挖掘市花的潜在价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以青岛东都实业公司的耐冬园为最,不仅挖掘、保存和发展了大量耐冬优良品种,而且正在稳健细致地整理和创建着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耐冬文化。将耐冬的拟人教化价值、旅游鉴赏价值、药物价值、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做着广泛深入的探讨,为着不久将来的青岛园艺世博会,做着默默的准备和奉献。

收稿日期:2011-11-15

作者简介:张洪济(1940-),男,山东荣成人,青岛开发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香玉
遗 嘱
《聊斋志异》中花妖故事与作者的精神寄托
跛子爷
我把疯妹许配你(中)
浅析《聊斋志异.香玉》“双美”模式下对于至真至纯的理想主义的书写
《香玉》不宜入选选修教材
痴情才子,却道是风流薄情郎
《香玉》不宜入选选修教材
《聊斋志异·香玉》与德充之美
谢觉哉在瑞金的伴侣 郭香玉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