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达 安静
自然法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仅出于权宜之计。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断定能够发现永恒不便的标准,以作为评价成文法优劣的参照。格劳秀斯提出自然法之母是人性,人的本性在于人具有理解并作出正确判断的理性。人类社会生活包括道德生活的准则都由自然法所规定,自然法是永恒不变的,适用于一切时代和民族。
2009年颁布了动物权利保护草案,提出了我国的动物福利理念和具体措施,这部迟迟而来的动物权利保护草案中所遵从的立法精神、道德依存、早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中就已经被认知并有了相关的论述,本文正本还源,从自然法的思想源流中探知动物福利保护的精神和意境,用自然法的福泽加被我们这来之不易的动物权利立法。
一、斯多噶派的平等理念——动物福利法之核心价值
(一)法律是善良和平等之术
从自然法的普遍性出发,斯多噶派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由最高理性产生的统一秩序。自然法就是把切入联结为一个巨大的共同体的纽带。切入,不管奴隶也好,野蛮人也好,同样是神的儿女,相互者是兄弟姐妹。神赋予每个人以相同的理性,所以人彼此是平等的。
罗马法学家乌尔彼安(ulplan)在其《法典要义》(Dlgest)第一章中指出,自然法乃是全部有生命者所受到大自然的教导。此种律法不是专为人类独设;它亦适用全体在陆上与海中之生物,以及在天空中之飞鸟。事实上,我们发现,切生物甚至最野性难驯者,均表现出来对此种律法之审知。
斯多噶派的平等理念正是动物福利法之核心价值,在动物福利权问题上很多持反对意见的人会说,人类优于动物,二者不存在对等关系,人类的法律只能保证人与人是平等的,动物只是财产相当于物,因此不享有平等权,何况人与人现在都无法做到完全平等,同命不同价也是刚刚才解决的问题,因此,动物的平等权很荒谬。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个动物权利者会认同这种观点,比如婴儿成年以前不享有投票权,但我们无法说他没有此项权利,因此人类不一定享有一切权利,但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反之动物也一样,彼得·辛格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人类价值中心的生命伦理学教授,他认为,无论用多少理论来证明人类优于动物,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就是动物在感受痛苦方面跟人平等。
(二)动物平等考虑原则
1动物平等考虑的理由。动物福利作为道德理论,要求我们平衡动物与人的利益,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平等原则。边沁认为,确保动物利益在道德上不容忽视的唯一途径乃是将平等考虑原则适用于动物,人们假象中的动物不具有理性思考能力,不会使用语言并不能成为将其排除于平等考虑原则提供的保护之外。也就意味着他明确将这一格言表述用于动物:问题不在于他们会推理,也不在于他们会说话,而在于他们会感受痛苦。尽管边沁认为动物和人迥然有别,但他也相信动物有痛感,而动物受苦不应仅仅因为动物不会说话或不会推理而忽略他们的感受,从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动物感受痛苦方面与人类是无区别的,鉴于此,我们在这里谈论动物平等考虑问题时,就是有因有果,而不是牵强附会了。如果个生命感受痛苦,道德上便没有理由拒绝考虑这个理由,不论这个生命的天性如何,我们都应该把它的痛苦和其他生命的痛苦平等加以考虑。
从以上论述我们得出:感受痛苦的能力作为平等考虑个生命个体的权利的至要特征,感受痛苦的能力或者严格说是感受痛苦和享受快乐或幸福的能力。
2动物平等考虑的内容。斯多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克里西普在其著作《法律论》中对法律的含义作了如下的表述:“法律是神和人的一切行为的统治者。在涉及什么事情是光荣的、什么事情是卑劣的问题时,人们必须把法律看成是管理者、统治者和指导者,因此,法律也就是区别公正与不公正的标准。”法律对于制定者而言都是权利制衡的表现,对于动物,他们无法参与投票或表决因此对于权利的赋予,它们只能被动接受,但我们应该给它们一个公正的法律权利,权利乃是保护利益的途径。
平等的内在价值是什么?什么是人类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保障生命健康权、言论自由权、财产权还是其他。物有价格,反映的是我们赋予它的价值,货币乃是物的价值的终极标准,人如果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价值几何,说明人已经沦为他人的资源,是实现价值的工具了,因此,我们认为,所有的人,无论其个人特征如何,都具有更高的价值,不止作为他人资源的价值。康德认为,如果人不具有内在的或固有的价值,也不免视为物而已,其价值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也会被逐出道德共同体之外“,因此,对于人类,每个人都享有不被当作他人工具的权利。这样一项对人类而已属简单的权利是否可以赋予动物,赋予它们平等的对待的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呢?
一切有知觉的生命都有其利益,特别是不受折磨的利益,对于动物而言,是否仅仅是物的存在,是人类的工具?我们认为,它们同样的地球的主人,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应该享有不被视为资源的基本权利,也是平等权中的核心权利和基本权利。对于动物是否可以成为法律上的主体,很多学者也做了大量评论,我们现在可以为动物争取的福利权也不奢谈过多,只要能保障动物的基本福利已是上上之举了。
二、柏拉图和哩士多德的正义王国——动物福利法立法之本
(一)人性的正义观念,便是“自然法”
柏拉图(Plato,前427-347年)建立理念世界,在理念世界的观念永久存在,正义为一永久观念,人性的正义观念,便是“自然法”。人为认识正义,生而具有理智,按着理智做事,即可合于正义。根据理念哲学,柏拉图设计了理想国的方案。实现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正义论是柏拉图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接着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他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家庭、村庄和城邦国家的形成出自人类合群的秉性,它是一个自然完成的过程。由人所组成的城邦以正义为存在的原则和建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这是城邦社会得以存在的原因。正义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德。至于美德,则是指人能够摆服欲望的能力,是不受欲望影响的理性。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一书中认为,正者,合法,公正之谓;而不合法律,又不公正,是为不正也。由此可以断定,法律就是正义。可以说,正义论是亚里士多德法律论的基础。在他看来,正义的实质在于“平等的公正”,它是以“城邦整个利益以及全体公民的共同善业为依据。”
二位自然法学者的正义论应该说奠定了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的基石,是动物福利法的擎天之柱。
(二)地球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
我们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有
高度的理性,我们有选择的能力,而动物没有,我们除了依靠本能行事之外,还有正义、责任及道德的约束,一只狼为了解决饥饿,从不会考虑它的猎物应该享有什么权利,人类则不同,我们会考虑很多的规则,法律的,社会的,自己内心的良知等等,《尚书·尧典》说“人音克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和由以容”。《诗经·伐木》引乌“嘿其鸣矣,求其友声”来启发人应该相互关爱并说“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把属于动物的还给动物,按柏拉图的说法来做:人生而具有理智,按着理智做事,即可合于正义。
(三)强权不是公理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的轨迹很长且曲折,往往晦暗不明,但它终究向着正义而前进。现实中我们经常依据强权就是公理的原则行事,认为人类可以控制降伏动物,因而有了杀害、虐待它们的权利,所谓强权决定一切,如果在武力决定一切的野蛮时代也许有一定实用性,但在当今的权利觉醒时代这种观点不会被大多数人赞同。理智的人都会认为,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和人一样,动物也能够评价其生活并进而拥有“内在价值”和“天赋的平等生存权”,尊重人的天赋权利的理由,同样适用于动物。就像黑人不是为白人、妇女不是为男人而存在一样,动物也不是为我们而存在。因此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如果以一种导致痛苦、难受和死亡的方式来对待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那么,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动物也是错误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必须对人和动物做出完全相同的行为,而是要平等地考虑人和动物的利益,把二者的利益看得同等重要,不能为了人类的边缘利益(Deripheral interests)而牺牲动物的基本利益;那些主张动物利益超出了道德关怀范围的人,实际上是犯了一种与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相类似的道德错误,即物种歧视的错误。
(四)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自然法是根据人性而来的一种秩序或倾向
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在物福利保护这个层面上,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
人们评价部法律是否符合正义标准时,往往是立足于这部法律是否能将社会关系调整得令所有社会成员都满意,但事实上,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需要的法律是不可能存在的,可以说,每个人的需要不一致,需要间的相互>中突也难以避免,那些合乎正义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能达到的也只能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满意。
三、结语
平等、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等。平等、正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平等观、正义观。衡量他们的客观标准是这种观点、行为、思想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满足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需要。
对于动物而言,它们需要人类把道德的义务上升为法律保护那些弱者,这本已是汗颜的事情,希望世上的有情众生可以安康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