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平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注重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等理念。而在当前信息化大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严重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由于学校及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同时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信息素养差异明显,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提出了复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索和实践,采用复式递进的教学方式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复式教学法指一位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层次或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或班级、层次的活动。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和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的地区。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时间少,相互干扰多,教师工作量繁重。
● 复式课堂三环节
1.以生为本建立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将学生分为两个学习小组。A组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较高,B组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对不同组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计划或同一内容不同梯度的教学方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新课程要求。
2.对不同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两个学习小组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要求,给两个不同层次学习小组的学生布置的任务要难易适中,对各个学习小组(甚至不同个体)进行分别的指导,主要包括:①针对各学习小组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②针对各学习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上机操作练习;③针对各学习小组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
3.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进行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的评价提出新要求,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取学习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我们提出区别评价其学习过程和效果。甚至更进一步细化评价内容与形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不同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别对不同个体进行评价。
● 问题与对策
当然,在信息技术课上实施和探索复式教学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不少问题,如让学生较长时间停留在一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容易开小差,课堂秩序很容易乱。为此我们提出复式递进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学习小组交替递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对A组学生关注较少,任务过容易或过难;因讲述内容较多而使部分学生因时间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教学容量大(A组、B组复式教学内容相加)而存在教学速度和节奏过快等现象,部分学生出现消化不了的情况。经过分析,原因出在课堂教学内容及任务设计得较多,衔接太紧密,一出现不可预测因素或课堂教学时间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注意时间把控,精讲精练,引导为主。
实践证明,复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同一小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与探讨,不同学习小组也可以互相帮助和学习;为实践新课程改革关于面向全体和彰显个性的要求提供了很好的应用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能学到知识,有不同的进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