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飞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少自主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释放、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有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构建学科之间的相辅教育;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拓展阅读的空间。
【关键词】构建;源头;理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亟需我们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源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少自主活动的机会,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释放、主体地位难以发挥,主体精神难以弘扬。在新时期,我们需要教学理念得以提升、教学思想得到新突破,实现课堂教学的新气象;从而真正使学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开拓教师学习的新思路——引导学生前进方向的潜在指数
教师知识的厚度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智慧型和艺术型相统一,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潜意识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引领我们驶向广阔天地的源泉,教师应在读书中学习转变。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大师的课堂之所以具有的那种令人折服的磅礴气势,游刃有余的教学艺术,这都基于文化的内涵和思想底蕴的教育智慧。这种源头活水,来源于孜孜不倦读书的积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因而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它会积淀我们课堂的高度,要使我们的课堂有内涵,这离不开我们的理论提升,这对我们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要求我们从“改”出发,真正焕发出课堂生命的活力。
(1)改变传授模式——挑战陈旧教法。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学的基本形式为“讲—听”,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划,学生背;教师“能”,学生“行”。看到这独角戏的课堂教学,缺少 “活”性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创新的教,学生创新的学。运用新颖的形式、巧妙的设计,有趣合理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过程。教师既是施教者,也是学习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施教者。师生之间可以是合作者,共同进行有关主题的学习、意见、思想、情感的交流与分享。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学模式为: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展示;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合作探究、引导交流、讨论、碰撞,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2)改善师生之间关系——人文色彩的凸显。人文性的语文教学,让我们在课堂上体现着以浓厚的“情感”为纽带的师生之间关系,教师要充满教育的爱心,以温情、理解、接纳的态度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学生则在宽松、民主、平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新知,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爱心”为培养学生的着力点,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会赏识学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点滴想法,倾听每一次孩子们迸发的心声。同时 ,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的精彩源于每一个孩子,而不是部分的组成,人文色彩的凸显对于我们提高教育教学,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3)改变教师教学思考的角度——“蹲下来做学生” 。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因此我们要蹲下身来做学生,去体会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艺术。因此,教师要学着做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这节课怎样开展,怎样才能学得轻松,学的活泼,学的快乐?记得在骨干教师的培训中,马俊华老师明确地向我们指出:“一节好课主要看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能力提高了多少,是否真正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这样进行自我反思,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是智慧与艺术浑然一体的精湛课堂,一定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
三、构建学科之间的相辅教学——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多方位品味
学生能力的提升途径是多方面的,是各方面能力的整合的体现。以前,各学科只是恪守各自的教学职责,着力于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形成。教师一科一科地教,进行着物理相加,由学生进行着化学反应;有的学区甚至只是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忽略了体育、音乐、美术的教学,走向了教育的误区。现代教学理念提倡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潜能,认为“学科教学的最高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记得有位学者介绍美国布鲁纳等作过的一项实验:受试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整体法策略,从整体出发,注意各部分的联系,以解决问题;另一组采取部分法策略,从部分出发,然后将部分综合起来,以解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论问题的难易或特性的多少,都以“整体法优于部分法”为结果。同样,在技能的学习中,试验也表明,整体法优于部分法。
四、敞开语文课堂教学之门——引导学生接触生活的活水、拓展阅读的空间
文本与生活是语文的双翼,脱离了生活就不能学好语文。生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源于成活又高于生活。在我的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必须敞开课堂之门,从小天地引领孩子走向大天地,从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活水。学习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而课堂的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因而我们必须拓展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跟上时代的要求。在从事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结合学生的年龄、智力,个性发展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学期开始就为学生开列了《小学生必读书目》的告家长书,让家长配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完成这一学期课外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活动,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会收集、筛选信息,加强对文本理解的同时拓展孩子的知识;班级里成立班级图书馆,开展阅读课外书“讲、论”赛活动,为孩子阅读创建平台;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让学生领路书中的真谛,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了生活……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学养,开阔的视野,高超的教学技艺,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就是构建开放创新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活水。
参考文献:
[1]单肖天,刘旭光,郭英.《评课的新理念与有效操作》
[2]王佰铭.《教师实践智慧的积累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