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着“爱”孩子

2012-04-29 16:08马文波马永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真爱

马文波 马永梅

〔关键词〕溺爱;严爱;纵爱;真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分别是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位列第一,可见家庭这位“雕塑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孩子成长的首席指挥官,我们的责任重大。在孩子充满快乐与艰辛的成长历程中,爱是贯穿其中的一根线,牵动着父母与子女的心。会不会爱?用什么方式爱?付出多少爱?这些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问题成为考验家长和孩子的一个个现实的难题。作为一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笔者从咨询与疏导的众多个案中,梳理出关于家庭爱的教育的一些误区与良径,与家长朋友们分享。

一、溺爱——家庭教育中最糊涂的爱

很多来咨询的家长,几乎都有这样的疑惑:父母一心为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要孩子提出来,父母想方设法都给办到,可是孩子就是不听话,不体谅父母,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看到他们苦恼的表情,我会请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你爱孩子吗?你会爱孩子吗?他们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掏心掏肺”的爱。其实这种爱就是满足孩子一切需求的溺爱,其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轻易满足型

此类型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甚至有些家长还很“大方”,总怕孩子在外面为难,随便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孩子享受这样的“优惠政策”,久而久之必然会变得不珍惜钱物,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不懂得体贴他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乱花钱的欲望,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请求,一定要理智地拒绝。

2. 包办代替型

这是家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一切由家长承包。在家里,孩子一点家务都不会做,而且也没有做家务的意识;在学校,打扫卫生有畏难情绪,总是粗枝大叶,草草了事;在外面,更是什么都不敢做,生怕有危险,不安全。前段时间听一位家长说,孩子大扫除时,玻璃没擦干净,老师让重擦,孩子哭着打电话回来,让奶奶赶快去帮忙。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能长大吗?常言道:没有尝试就没有见识。家长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尽管在起步的阶段孩子可能会走弯路,但是这些经历可以让孩子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这会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3. 害怕哭闹型

哭闹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整人招数,特别是孩子小时候,拿哭闹吓唬家长是所有孩子的法宝。尤其是在商场或有亲友在场时,看到想要的东西,这个法宝非常管用,往往此时孩子都能得逞。大人都比较好面子,孩子虽小但是会抓住大人的这个弱点。殊不知,家长的迁就、依从、投降,不仅会让孩子的贪欲、自私、霸道膨胀,也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当孩子哭闹却不能满足欲望时,真的无法预料心理不健康、不成熟的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

4. 当面庇护型

这种情况在当今的独生之女时代屡见不鲜。在家里,父母忙于工作的有爷爷奶奶护着,爸爸在外打拼的有妈妈护着;在学校,如果同学间闹了点矛盾,多数家长都会护着自己的孩子,责怪他人,更有甚者还无理取闹。这样的教育方式,纵容了孩子的不良习性,使孩子原本缺乏的责任感荡然无存。

5. 财物许诺型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总是把孩子考试的分数与奖金、奖品等挂钩,孩子考上满分奖励多少钱,考90分以上买什么名牌。还有一些家长许诺孩子,双科班级第一奖手机,年级第一奖笔记本电脑,全校第一外出旅游等等。这种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想法没错,但是做法欠妥。因为,在利益驱动下的学习带有铜臭味,而不是学生通过个人努力经历艰辛,感受快乐、发展能力的人生体验。

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最糊涂的爱,是中国家庭教育模式中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一种错误的爱。父母要学着爱孩子,不能让溺爱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块顽石。

6. 陪伴服务型

曾有这样的戏言:当今的家长是全陪,陪吃、陪喝、陪读、陪写、陪考试……虽是戏言却也是真话。大清早,马路上到处是爷爷奶奶背着书包拉着孙儿去上学;学校里,个别班级总有家长坐在教室里陪儿女读书;一二年级部分家长不但陪孩子吃饭,甚至还要给孩子喂饭;三四年级的孩子不敢独立睡觉,还要父母陪伴的大有人在;晚上九、十点钟,还有不少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考试陪伴是中国独有的,每年中高考有多少家长等待在校门外,让孩子感受“家长的力量”……细数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的整个人生历程,每个环节都有家长全身心的陪伴。家长的全心陪伴,使很多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学,也离不开父母。这些爱的举措,渐渐折断了孩子自由飞翔的翅膀,使孩子始终离不开家长,总是长不大。

二、“严爱”——家庭教育中最残酷的爱

还有一部分家长扭曲了爱的教育,近乎残酷的“严爱”,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1. 吓唬打压式

这是与溺爱完全相反的爱的方式,这类家长绝不是惯着顺着孩子,而是“严格”要求孩子,常常用吓唬和打压的方式教育孩子。家长会严厉地告诉孩子,如果他考不好将会有什么后果;如果做错事,孩子不仅会受到语言上的暴力,还会挨打。这样孩子的心理产生了畏惧感,渐渐地越学越差,什么事都做不好。再如,有的孩子成绩进步了,可父母会说比谁谁还差很多;如果孩子告诉父母他独立完成了什么事,父母会不屑一顾地说他在显摆。孩子的进步得不到父母的赏识与认可,反而遭到奚落,这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有多大啊!孩子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会和家长产生对立。

2、自责自戒式

有个别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欢用自责自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这种“爱”的杀伤力太强,是对孩子致命的打击。孩子出现一点小毛病,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揽去,一个劲地自怨自责:都怪爸爸妈妈怎么怎么样,不关你的事。有时还会自我惩戒。小林的学习不太好,每次家长会或老师来家访后,父亲都会坐在客厅,阴着脸,默不作声地自我反省几个小时。小林虽然在房间写作业,但是眼前总是父亲呆坐而无表情的面孔,心里始终惦记着父亲,内心无比煎熬,根本就无法专心学习。笔者与小林交流了几次,他说从一年级开始父亲就这样,自己的学习越来越差了,很愧疚。实际上,父亲一声不响的自责行为是最残酷的冷暴力,他把责任全部揽去,是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在伤害孩子,弄得两败俱伤,太不划算了。

三、纵爱——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父母也认识到,过于束缚孩子很难让孩子适应将来的社会,因而采取了放养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如果把握不好,调控不当,就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1. 放任自流,随心所欲

笔者在咨询过程中发现,这种类型孩子的父母大都工作较忙,而且知识层次较高,认为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奉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条。由于家长的尺度过宽,又不常在家,而孩子的自控能力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往往造成“放得太开、收不回来”的僵局,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的方式。

2. 不受约束,不懂规矩

放纵式的爱还容易造成孩子凡事不受约束、做事不懂规矩的不良后果。缺少家长正确引导的孩子,个性难免有些偏激、自私、短视,家长的放手使孩子有了“我的世界我做主”的想法,对他人的善意劝诫不当回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由着性子来。如此下去,孩子年龄越大问题越多,如果纠正太晚,可能很难扭转过来。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这两种令人心痛的结局都是家长不尽职的结果,再宽松的家庭教育也得把握好一个“度”,不能将自主发展理解为自由发展,不能将必要的“修枝剪叶”当成多余的事情。家长对爱的播撒,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选择方法,随时调控。

四、真爱——家庭教育中最人性的爱

1. 真爱是孩子心灵干涸时的及时雨

父母都会将自己的爱无私地、毫无保留地给孩子,但是爱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

小丽是一名六年级的毕业生,眼看就毕业考了,她的心里充满了矛盾,前段时间她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因为一句话闹了别扭,到现在都没有和好,自己碍于面子不想先示好,可又不想失去这个好朋友。小丽的不安让细心的妈妈发现了,妈妈了解缘由后给小丽提了一个建议,下周末请她的好朋友们一起来家里玩,大家在一块玩,顺便也就和解了。于是小丽做了几张邀请卡给同学,好不容易到了周末,眼看其他同学都来了,小丽心神不宁地向外张望,渴望好朋友能出现。不一会儿,她的好朋友真的来了,小丽迎了上去,矛盾就这样化解了。小丽妈妈给两个孩子搭了台阶,让自尊心强的她们体面地和好了。

作为父母就要做滋润孩子心田的及时雨,关注孩子生活及情绪的点滴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真心爱她们的。

2. 真爱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的救命草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小困难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但是当孩子遇到大困难时,父母要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做一根“救命草”。朋友的孩子学习一直挺好,但是中考失利,为了能上重点高中选择了复读,这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压力:新班级里老师另眼看待,学弟学妹冷嘲热讽。自尊心很强的他选择了逃学,跑到游戏厅打发上学的时间,这种情形很快被家长发现了,家长没有采取粗暴的处理方法,而是理性地与孩子交谈、与老师沟通,经过多次努力,孩子的情绪和态度有了转变。初三的期中考试,孩子的好成绩回馈了父母在关键时刻的努力。这个成功的案例成为我与家长朋友交流的话题,它反映了父母的真爱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的救星。

3. 真爱是孩子遭受挫折时的指明灯

挫折是先苦后甜的杂味酒,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遭受很多挫折,如:考试成绩不好,被他人欺负,被冤枉等等,这时家长的引导与信任是孩子翻过“挫折大山”的最好动力。到了六年级,男女同学会相互传纸条,写些似懂非懂的大人话。有些家长处理此事方法恰当,不会乱点鸳鸯,也不会棒打鸳鸯,而是客观、理性地让孩子走过心理和生理变化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朋友观,巧妙地为孩子指明方向。

4. 真爱是孩子获取成功时的搅拌机

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当你获得成功时,没有人分享是凄凉的。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大容器里,当遇到困难时,一起搅拌,每人只需承担一小部分;当获取成功时,一起搅拌,每人都能品尝一大部分。孩子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他们的成功在大人眼里不值一提,但是对孩子而言那是莫大的喜悦。家长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体验和分享孩子的成功,同时不要吝啬自己欣赏的目光、喜悦的表情、赞赏的话语、亲切的抚摸,你给予孩子点滴的鼓励都可能成为他们下次成功的动力。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赏识和激励,对塑造孩子积极健全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推力。

5. 真爱是孩子一生有效的信誉卡

父母的爱最为关键之处是信任,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的善良、真诚、责任心,相信孩子的努力、无私、使命感。父母要用真爱教育引导孩子拥有一生有效的信誉,无论将来去哪儿、做什么工作,孩子都应该拥有一笔最有价值的财富——信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注入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每个孩子都拥有美好的品质。他们不一定非要成为多么优秀的人才,但是必须要有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正确、科学的爱是子女人生的一束阳光,照到哪里都会熠熠生辉;错误、扭曲的爱是一味毒药,害人不浅。每个真心疼爱孩子的家长都应该选择最本真、最质朴、最科学的爱,使孩子在充满快乐与艰辛、幸福与挫折、挑战与困难的人生征途中,多一份来自父母的真爱!

(作者单位:1.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盛元小学,吴中,751100;2.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吴中,7511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猜你喜欢
真爱
《冰雪奇缘》的叙事线索和象征符号解析
绝症男寻“真爱”,演绎生命最后时刻的血色浪漫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何当好幼儿园班主任
从《沉睡魔咒》看迪士尼的苏醒
自行车:丹麦人永不放弃的“真爱”
女博士逼宫做小三,说句"真爱"岂能挑衅婚姻
为学困生点燃信心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