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军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各项改革的全面铺开,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课,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兴趣。下面就谈一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研读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原来教材是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教材这些内容,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阅历,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材内容的生活资源。例如在讲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知识点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出自己家庭的居住、通讯、交通、饮食、服装等方面的变化,找出变化的原因等,学生就更能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自然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2、运用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放开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学习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新《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活动课为教师的创新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依据。建立一种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尊重、信任、鼓励学生,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3、以“辩论会”形式得出结论。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知识点时,采用了辩论的授课方式,辩论各方代表不同的经济成分,雄辩己方的地位、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思想品德课自然受欢迎了。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现代化。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三、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现代教学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句平常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特别是与他人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时间,并且认真倾听。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只有师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相互尊重和配合,营造出民主和谐、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产生愉悦感,营造出“快乐学习”的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