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2-04-29 00:44喻安地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美丽课文

喻安地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这在中高年级更为重要,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也日益强烈,他们渴望阅读更多的作品,渴望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知识,让眼界更为开阔。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文章结构分析多,词句的意思讲解多,对全文的整体感悟少,重语轻文;无意义的读多,读后收获少。从而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普遍比较差。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的阅读目标注重学生的感受性、体念性、自主性。在阅读中求得自身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阅读,让学生学会自主地“看”

教材是根据培养目标编写的,教材中文章文笔优美,不仅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供了依据,也为在阅读中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课本中每篇课文都要让学生自己读懂,而不能靠老师讲懂或教懂。在课堂上应该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教师要化讲为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记忆语言。每节语文课都要做到预读(布置课前预习)、初读、细读、熟读或背诵。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布置学生预习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认清字型、了解字义,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写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初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大体懂得每个自然段讲什么?课文围绕鲁迅先生讲了几件什么事,是按顺序记叙的。学生细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突破重点:“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等问题。熟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探索文章的中心,体会课文的感情,特别注意课文描写先生对晚辈的慈爱、对黑暗现实的战斗、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文学创作的勤奋。

2、倡导质疑,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悟”

“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阅读也不例外,方法之一就是带着问题读书,读思结合、读中求疑、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悟、读有所得,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和质疑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解难的能力,正是教学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做到鼓励学生质疑,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质疑有释疑,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释疑解难有着多种形式:①自答。对比较简单易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答。②启发点拨。学生质疑很有价值时,也正是引导大家深读课文的最佳时机,教师应相机释疑。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在讨论“居里夫人是美丽的吗”这一问题时,学生大都停留在课文中描写她的外貌美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居里夫人因为长期的艰苦科学探索,美丽健康的容颜隐退后,人们依然认为她美丽?为什么一百年后的人们任然认为她是美丽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居里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人们对她的尊重与纪念。③组织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教学《孔明智退司马懿》一课时,提出问题“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入一座空城?”让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诸葛亮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军事思想,感悟人生中的道理。

3、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讲”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提出的阅读要求:“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从阅读理解层次上讲,也就是在弄懂“写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怎么写”的问题,并要求“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鼓励学生独立判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说个够,把课文说透。要让学生说够说透,课堂提问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具体性、明确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获得成功。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究竟日出和日中谁离我们近?让学生讨论。这样,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并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质疑和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思想,从而培养其科学精神。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以上三点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美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背课文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