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赣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亟待研究的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他人的成功经验,我在这里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思想将“教”凌驾于“学”之上,教师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心轴,学生思路不能偏离教师设计的轨道,否则便是越轨行为。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极大地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只能束缚在狭窄的领地,失去了遨游的空间。现代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在这种民主的氛围里,我发现学生都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于学生任何想法,我都加以正确引导,从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对于学生的细小进步,我都及时加以表扬。我发现哪怕是极简单的一句话“你说的真好”,“你真会动脑筋”等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在课余时间,我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交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保证的依据。
二、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俗话说:“良好的升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学生对于学习往往处于抑制状态,如何调整学生的心态,将思路回归课堂,这跟教师新课的导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导入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及渴求的心理,上课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十二岁,但是他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感到很好奇,都急着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导入方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我则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去寻找答案,让学生去体会成功的喜悦。这种教学对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课堂提问是双向活动,它既有老师的提问,又有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传统教学往往是单向式的提问,教师设计一大堆问题,学生只要把老师的问题解决掉,学生就算完全学懂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机械式教学。为了打破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提问空间。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外时间,学生都会向我提出许多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无论质量与否,我都合理地作出评价,决不损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对学生有创新意识问题,及时进行引导,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一份欣喜。
四、克服学生心理定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心理定势受经验、思维、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人的大脑潜能的发挥。小学生各方面显得不成熟,极易受心理定势的制约。培养学生从小克服心理定势的制约,拓宽学习思路,增强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受经验、思维、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看问题存在片面性。在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是避免学生“思维单一化、模式化”的重要方法。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目的在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角度地寻找解题方法,提倡解题方法的新颖性。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应用题解题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很多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这种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中,既开拓了学生思路,又沟通了师生的联系,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五、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紧密结合,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以后,组织学生到商店进行购物操作。在实践中,学生懂得了人民币的用途及辨别人民币的真伪等生活常识。以上所谈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切身体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多角度、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创新教育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