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
[摘要] 通过探索性教学,从需求分析入手,对教、学、做3个环节进行设计,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计算机类课程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环境。
[关键词] “教学做”一体化; 网络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5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81- 02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日益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修订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许多实践操作性强课程都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特别是计算机类课程,然而成效并不显著,培养目标也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是教学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备严重落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缺位,教学组织工作缺乏科学的规范管理,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等,从而严重制约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构建良好教学环境来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已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追求最佳培养效果为设计目标,为计算机类课程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
1教学环境建设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的使用方包括教师、学生和机房管理员。
首先,教师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导,高职院校应基本保障教师教学演示和教学组织的基本要求。一般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应该配有教学需要的计算机及其他实训设备,经济条件好的学校最好在实训室安装高清晰投影仪,同时在计算机中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这样可更好地满足教学演示、教学组织和控制管理的需要,做到大屏幕演示或电脑同步教学演示,万一有一个出问题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经济条件差的学校可二选其一,一旦设备或多媒体教室软件有故障,维修不及时就会影响教学。当然还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NetMeeting作为后备软件使用,保证在局域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演示操作。
其次,学生是“教学做”的主体,“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要满足学生学习、实训以及师生交流互动的需要。最主要的是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对个性化的要求。比如:教师完成讲授和演示后,要求学生及时在课堂上实践实训的任务时,学生需要的实训要求和实训素材都要及时有效地传送给学生,这就需要通过适用的教学实训平台和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来满足学生的要求,并能够对学生的实践、实训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和反馈,满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讨论的需要。在学生实习实践、实训中应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三,要满足机房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维护的需求。教学环境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管理、维护的要求,不仅要便于管理维护,更要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的管理维护是保障正常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环境设计时要便于管理人员集成管理,尽量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以切实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质量,保护卡和系统还原要灵活应用。
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设计时,要充分兼顾三方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达到最佳的教学、学习、实践效果。
2教师“教”环境设计
“教”环境设计主要是满足“教学做”主导方教学演示、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监控和教学互动的要求。
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机及相关课程教学时,通常可采用以下方式:经济条件好的学校最好准备两台计算机作为教师机,一台计算机直接连接高清晰投影仪,主要用于教学内容讲授和教学演示;另一台计算机连接到机房局域网中,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服务器端软件(教师端软件),并兼做服务器和管理机,主要用于操作示范、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互动和教学监控,并能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如果受经济条件限制,可以只用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实现与高清晰投影仪连接、并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端软件,既可实现教学内容展示,又可以方便操作演示、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监控和教学互动。其余计算机全部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学生端软件,作为学生机。双服务器模式下,即教师机采用双机情况下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保障教学示范、教学组织管理、教学监控和教学互动要求。
“教”环境下,高清投影仪操作使用比较简单,只要按正确的操作程序操作一般不会出现连接不正常或图像信号传送不到屏幕的情况。如果投影无信号时,可以在控制面板的显示中设置,调整分辨率或监视器设置。有的笔记本电脑还要用功能键切换显示方式。
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种类较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使用这类软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划分网段:对不同教室的计算机根据需要划分不同的网段,给计算机命名最好有规律,这样便于使用和管理,避免造成混乱。
(2) 防火墙的设置:在防火墙设置时对 “网络多媒体教室”的教师端和学生端设置为放行,保证软件正常运行。
(3) 尽可能采用能够良好支持视频的“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这样便于教师的操作演示。
(4) 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传送实训资料和上机素材时,最好设置默认路径(文件夹),因为机房的计算大多都有还原卡或恢复软件。
3学生“学”环境设计
学生是“教学做”的主体,学生“学”环境设计主要满足学生听课、网络提问、教学交流、教学互动的要求。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学生“学”环境的设计要给予足够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环境设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内容、辅助学习工具以及交流通讯工具,把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等信息,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的技术基础。网络多媒体教室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功能:
(1) 传递丰富的教学信息。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信息,如CD—ROM、CAI课件、计算机应用程序、上机实践资料、实训素材、教学录像、录音、投影、实物等均能实时传送或播放。
(2) 广播功能。教师可以将教师机中的内容及声音实时、同步地传递给学生。广播过程中,可以传递给全体学生,或按学生分组传送,或有选择性地传送给个别学生。
(3) 监看/监听功能。教师可以不离开座位,通过屏幕监控观察任何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进展情况,监听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该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控制功能。教师通过该功能对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进行远程遥控,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5) 交流互动功能。可以实现提问解答、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实现师生全方位的网络平台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4“做”环境设计
“做”的环境是“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在“做”环境设计中,既要满足学生操作实践的基本要求,又要保障设计、使用和管理的灵活性。因此教学环境设计中不能只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要从学校专业、课程的层面全面设计规划,要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规模效应,从根本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基于以上考虑在设计“教”环境时一般可采用安装“多系统+虚拟机”来解决,建议同时采用多系统和虚拟机,好处是不会因某一系统损坏而影响“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分阶段练习涉及不同的年级、专业,学生不同,进度也不一样,采用“多系统+网络还原卡”,虽可还原,但不能跟踪进度。若条件允许最好采用“多系统+虚拟机”,虚拟机文件分阶段保存在学生机硬盘(非还原分区)中。
“做”环境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践数据和资料的安全保存,这样充分保障了学生上机实践的连续性。使用U盘也可实现数据安全有效保存,但使计算机网络环境感染病毒的概率大大增加,建议最好配置注册FTP服务器供学生上传,但要启用磁盘配额服务。有些操作功能的上机实践可能有破坏性或局限性,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CMOS参数设置、磁盘分区、格式化,就不能用学生计算机来直接实践,只能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或在虚拟机上练习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并能避免有害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网络设备中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练习,环境必须是真实的,采用网络设备虚拟软件可以设计大规模网络来练习配置,从而弥补真实环境无法实现的不足。
“做”环境的管理设计要方便管理员管理和维护。采用校园一卡通虽然方便,但在管理维护上可能造成许多问题,最好采用一些先进的网络管理或控制软件来完成。
5结束语
计算机类相关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环境的设计,应该重点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特色,具体体现在教、学、做之间要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切换,实现实时动态调节,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设计中还应从教师、学生、管理者以及学校自身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并逐步完善,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