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2012-04-29 11:43李良庆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1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李良庆

[摘要]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正在从数量的扩张向质量的拓展转变。但在其高速发展和飞跃性转变的同时,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析,对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量的扩张; 质的拓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6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94- 02

“量”即数量,“质”即质量。中国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量”的飞跃,现在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量”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前提,“质”是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保障。在高职教育规模发展处在巨大转折点的今天,其质量却仍令人堪忧,高职教育“质”的发展势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研讨的主题。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对高职院校从“量”到“质”的转变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1高职教育“量”的扩张现状

1.1突飞猛进,成绩喜人

2009年全国有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1 184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占全国高校一半多,高职在校生有1 280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45.29%,其“量”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普通高等院校发展的平均水平。“十一五”规划——2010年实现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的目标也已顺利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历史性跨越,迈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生数量已居世界前列。“十二五”规划——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36%的目标也已确定。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量的飞速发展对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危机并存,形势严峻

2011年4月28日,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8-2010年,各地高校生源明显减少。预计,受到十几年前出生人口规模减少的刚性约束,近年出现的大学考生减少现象将进一步加剧,这种趋势可能一直持续到2017-2020年。2011年江苏省开始在部分高职院校试行“注册入学”制度;2011年,福建、湖北等省也相继试行,即使有专家认为这一举措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我们也不难看出高职教育“量”的扩张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1年5月18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刊登的一篇题为《“安乐死”,对一些高校不是坏事》的文章,文章指出:长期以来,高校生源充足,即便有学生厌学,即便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就业脱钩,也不能引起高校的重视,高教改革依然躲在自己的“象牙塔”里安闲度日。“置之死地而后生”,危险之中有机遇,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再迟疑与等待下去了。我们可以看出,众多高校对危机的来临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对于那些以“量”求生存的院校,也该考虑面对如此严峻的“危”难之时,怎么寻找“机”遇了。

2高职教育“质”的拓展策略

2.1以高职教育理念为根本,提高教育质量意识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是由事物特殊的内部矛盾规定的,事物的多样性就是事物之间的质的差别的表现。质量是产品符合有关标准的程度或工作成绩的大小,或者说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高职教育的质量具有多维性和多层面性。企业生产的是没有生命的产品,而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人,学生虽然不是商品,但作为教育和培养的对象,其接收对象是社会。所以高职教育的质量是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日益增加的要求的程度。

2.2以质量标准为基础,彰显内涵底蕴,突出特色教育

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提出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设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是高职学校的主要质量标准。高职教育“质”的拓展是一项建立在质量标准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在教学和管理上下功夫,创立独有的特色和品牌的工程。

教学要不断改革。高职院校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开设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进一步把专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传统的工艺美术文化底蕴,开设了全国唯一一个木雕专业,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特殊人才,也传承了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实行模块化教学;建筑施工专业开设了国家级“1 ∶ 1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模拟实训室;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所有课程实行“驾证式”考核,即分为理论(应知)和实践(应会)两个部分,着实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管理要不断创新。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要突出以人为本,办学要坚持三个“一切”的思路,即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生入学初期就开展“四想四对照”活动: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送我来学校读书盼什么?对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即感恩教育。想一想我在学校做什么?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到父母与学院的期望?即学习目的性教育。想一想我将来走上社会干什么?对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即专业思想教育。想一想我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凭什么?对照社会对人才需求,自己应该如何努力?即就业理念教育。“四想四对照”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高度感恩意识,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强烈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欲望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3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建立顺畅的人才就业通道

据新浪网统计,2010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23%,其中,毕业研究生3.3万人,就业率为75.14%;本科毕业生20.4万人,就业率为80.86%;高职(专科)29.5万人,就业率为89.66%。从“浙江省2010年高职高专书记校长读书会”上获悉,该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62%。江苏和浙江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两省都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在日常教学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结合民办企业的优势和地方区域的优势,多方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力度,开办订单培养班;加大高职院校与地方及周边地域人才市场的合作力度,每年定期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加大对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宣传和指导,建立顺畅的人才就业绿色通道,为高职院校能“招得进、教得好、走得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2.4科学树立质量观,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思路和观念是发展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解决“质变”能否稳定住“量变”这一问题的致命点。对于重视质量,提高质量,监控质量,并不是把之前的改革成果全然否定,而是要针对高职教育面对新的形势和困难进一步加强改革与创新。以学生的数量多少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或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质量高低,这种质量观显然是不科学的。当代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应该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统一。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如图书馆、实验实训室等基础设施的使用率等,要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接触和使用,保证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不能让现有成了“摆设品”;要改善人力资源的“再生”性利用度,在师资力量的配置方面,要在“配”的同时还要注重“培”,要在“有”的同时还要考虑“用”,要合理利用人力资本论的人力资本再生规律。要让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带动低职称、低学历的教师,引导他们抓教改、搞科研,讲服务、讲奉献。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的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让高职教师在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实践能力。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高职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将高职教育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复制品,不能用针对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评价高职教育,应该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评估体系。走出目标导向、经营导向、参与者导向的历史阴影,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重视“消费者导向”评价的推广,即重视企业的参与,赋予企业一定的话语权,使高职教育的最终“消费者”——企业能在高职教育评估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3结语

“量”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前提。“质”是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保障。唯物主义辩证观点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从诸多数据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已经具备了“量变”的资本积累,其“质变”势必会发生。当前的高职教育必须要 以“量”促“质”,以“质”保“量”,在“质”与“量”的和谐互补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终究会回归到“质”的发展。因为院校之间的竞争也终究是“质”的竞争,即内涵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和特色的竞争。高职教育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寻求与社会需求的交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汪刘生. 教育学原理[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乐传永.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1(5).

[4] 李逸凡.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 杨近. 美国社区学院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J]. 辽宁高职学报,2000(4).

[6] 李建忠.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 外国教育资料,2000(6).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