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华
【摘要】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和训练式教学仍旧普遍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数学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动态、开放、生动的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对策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句话更明确地阐述了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那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则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应有之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和必要。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和训练式教学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反复的习题练习,认为通过明确、清晰的讲解和重复的练习就能达到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现实情况是学生在面对变换了条件和类型的题目时就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下手。显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应该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更应该是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的引导者。很多数学教师仅注重主导者的角色,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一、不善于对数学教材进行挖掘和剖析
接受式教学注重对教材的讲解,认为学生能够接受所教授的内容。讲授限于章节的内容,把数学相互衔接和关联的内容相对孤立起来,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活学活用。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教师对教材缺乏充分的挖掘和剖析,没有将相互关联的内容连接起来,没有将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构建。
二、不能有效揭示数学的本质特质和属性
在讲授教材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按照惯有的讲解方式和解决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未注意到题目的特质属性,局限于题目传递的表面信息,而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仅限制了解决的思路,还影响到解决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更会影响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打开和拓展。
三、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组织教学
虽然现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对章节的教学重点内容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不能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讲授课程中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大量时间浪费在细枝末节的内容上,不仅给学生学习知识、把握系统性带来很大的困惑,也给教学进度和内容的前后衔接带来问题。
四、不善于运用启发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很多教师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的时间完全由老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倾听的地位。教师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一方面对教学的目的认知不清,责任心较差。教学的目的并非到讲授完结而终止,而是以学生掌握为目的。也有的教师是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中存在把握不足和引导障碍,这样也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阅读并理解陈述问题的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由审题能力,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组成。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依靠传统的接受式教育和训练式教育是不足以构建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强化对教材的剖析和挖掘,重视数学的本质特质和属性研究,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数学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的学习创造动态、开放、生动的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1.强化对教材的剖析和挖掘
数学教师要形成和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就必须经常挖掘和剖析教材,仔细揣摩,反复琢磨,穷根究底,深及精髓,力求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形成对所教内容的深刻感悟。
2.重视数学的本质特质和属性
高中数学不能只限于形式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通过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3.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这需要教师站在较高的支点上来认识课程处于数学学科中的地位,换句话说,就是要统领全局,分析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章节内容教学中,要直接把形式化的定义呈现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让学生参与形式化、符号化和数学化的过程,即由图像直观特征,到自然语言面熟,再到数学符号描述,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粗疏到严密的构建过程。
4.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就要求教师引导时注意启发程度的把握,既不可以过于直白,也不能过于含蓄;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启发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不能急于揭示,否则就前功尽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需要注重数学教学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动态、开放、生动的氛围和环境,从影响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因素入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