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的思考

2012-04-29 00:44文海涛张立学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关怀困难

文海涛 张立学

摘 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高校实际,对当前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新要求,是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进一步明确要“关心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党员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党员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此外,高校党员受到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思想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帮助师生党员正确地面对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营造党内和谐氛围,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本内涵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指党组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激发党内活力,促进党组织确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采取的一系列奖励、关心、帮助、扶持的措施和制度体系的有机统一体。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本质是关心人、引导人、帮助人、激励人、发展人和成就人,是为党员的全面发展服务,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进而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党委不断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要求和党员干部的期待相比,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问题上,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

1.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受重视程度不够

实际工作中,一些党组织负责人不能从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性,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思考不深,缺乏长远规划、具体政策和可行措施,难以实施全方位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2.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制度机制、资金投入、功能配套、人员配备等方面。目前这些政策制度还不够系统、规范和全面,相关规定都散见在其他党建工作文件中,直接的、针对性强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方面的文件制度还没有出台。

3.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途径有待进一步挖掘

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还停留在关心帮扶困难党员、老党员上,没有覆盖全体党员,帮扶渠道不畅通,帮扶资金也很有限。工作中存在着重物质奖励和帮扶,轻精神鼓励和关怀的现象。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具体对策

做好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要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通过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热爱党、忠于党、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

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办法。继续坚持定期开展大规模的党内表彰工作,逐步完善省部级、校级、院级三个层面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还可以结合高校实际,增设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党建成果奖、创新成果(项目)奖、优秀主题党日活动等奖项,适当调整奖励范围,扩大表彰群体,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奖金或物质奖励额度,更好地激发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实实在在的学习榜样;此外,开展专项评选表彰活动。可以结合重要事件、重大活动等开展党内表彰,评选表彰在专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党组织和党员。

完善表彰形式,正确运用表彰结果。在“七一”建党纪念日或年终,对评选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先进项目进行表彰,使受表彰对象充分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激励。正确运用表彰奖励结果,把优秀党员评选结果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年度考核、干部年终考核、干部提拔任命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党内表彰与行政表彰具有同等效果,使党员干部重视党内荣誉、珍惜党内奖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各种激励形式的作用。重视表彰结果的运用,完善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典型激励和责任激励等不同的激励形式。一是注重政治激励。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内文件先传达到党员,重大事项征求党员意见;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拓展党员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党建主题活动,为党员实现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二是重视物质激励。对在工作中贡献突出、表现优秀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采取评选先进、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补贴党建活动经费等办法,予以资金和物质奖励。同时,优秀共产党员享受同级劳模待遇,优秀党务工作者享受同级先进工作者待遇,在工资晋升、职务竞聘等方面有所体现;还要根据事业发展情况,加大物质激励力度。三是加强精神激励。通过召开表彰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宣传先进事迹、领导接见座谈等形式,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受到表彰的优秀党员干部给予表扬、激励,鼓励其立足本职作出更大贡献。四是抓好典型激励。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尤其是学习身边榜样的活动,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五是强化责任激励。健全完善党委抓党建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深入开展党组织责任制、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以及党员挂牌等活动,激发和调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

2.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

优化党组织设置。高校要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在组织设置上坚持体现党内人文关怀的理念,按照有利于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党组织有效覆盖。

建立健全党内谈心谈话制度。在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建立“六必谈”制度,即“新党员入党时必谈、党员入学或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毕业或退休时必谈”。通过谈心谈话,加强沟通交流、疏导不良情绪、增进党内团结。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广泛动员党组织、党员家庭和亲友的力量,做好工作,力求化解矛盾,消除分歧。

建立健全党内走访慰问制度。党组织要定期派人到党员家中走访,建立“三必访”制度,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学习、工作、生活有重大困难必访,党员无故不缴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必访”。同时,重视在各种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党员老专家、困难党员等,送去组织的问候和关怀,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重点做好党支部书记培训、预备党员培训、青年教职工党员培训和毕业生党员培训,注意结合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突出重点,突出实践环节,确保培训效果。

推进党员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要求,不断加强党员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好党员服务活动中心,为党员开展活动、服务党员群众搭建平台。设立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开通专用投诉邮箱、建立党员接待日制度,及时受理和解决党员反映的问题,更好地为党员服务。

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通过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畅通党员表达诉求的渠道,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要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通报党费使用情况、学校发展情况;定期编发学校公报简报,通报党内重要文件、重要政策、重要人事变动和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

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在物质帮扶方面,通过发放困难补助、慰问金等多种形式,对经济困难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帮扶。在智力帮扶方面,对工作困难的党员给予智力帮扶,如倡导老教师党员与业务压力较大的青年教职工党员结对子,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党员,采取“一帮一”,即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与学生党员结对子、个别辅导、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给予帮扶。在精神帮扶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党员教师、处级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各自优势,对存在心理和精神问题的困难党员给予帮扶。在健康帮扶方面,对常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党员,可以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到其家中开展帮扶活动,解决老党员的实际困难。

设立党内帮扶专项基金。采取“学校拨一点,党费出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主要用于帮扶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困难党员。帮扶基金要设立专门账户,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款专用,每年按时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布收支情况。

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档案。为了加强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工作,使有限的帮扶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建立健全党员帮扶档案,详细记录党员的困难和受帮扶情况,合理分配使用帮扶资金,困难党员帮扶档案应包括党员的基本信息、工作(学习)表现情况、困难原因及情况、党支部意见、院(系)党委意见、受帮扶情况等。

4.处理好激励、关怀、帮扶的关系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作为一个整体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处理党内关系方面的本质要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 2009-9-28 .

[3]全国政协机关党委、新华社机关党委. 建立健全机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R]. 中直党建网,2010.

[4]辽宁省大连市委组织部.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J].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9,(5) .

[5]朱磊等.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R]. 北京印刷学院课题成果,2009.

[6]周礼春. 对开展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7]文海涛等.北京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报告[R]. 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成果,2010.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实习编辑:祖迪]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关怀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选择困难症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推进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立健全的思考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