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快餐”教育,呼唤有效教学

2012-04-29 08:53:49简小华姚凤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1期
关键词:快餐素质教育教学方式

简小华 姚凤芹

一、对“快餐”教育现状的忧思

每年的“两会”对教育都极为关注,这表明我们的政府和百姓都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会诊教育“五症”问题》一文中提到了这样一种教育的“症状”:“现在的教学依然是满堂灌、填鸭式,学生每天都处于‘无头绪状态中,疲于应付每天的近十堂课,疲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与此同时,老师也是每天处于‘无头绪状态中,疲于每天的四五节课,疲于批改作业试卷,疲于完成学校交给的各种差事,疲于迎接各种检查评比。教师学生都没有时间去自己独立思考,学生没有时间思考自己该怎么学,反正一切都听老师的安排;教师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怎么教,到了上课赶快看看参考书,就照本宣科地讲……”试想一想,教育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希望可言?而这种教育在现如今又普遍存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快餐”教育。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根本就不讲营养,不讲消化,只是“生吞活剥”。

二、“快餐”教育产生的根源

(一)“快餐”教育产生的根源首先要追溯到社会

我们身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教育受之影响自然也不能幸免地追求快节奏。于是乎,一提到“素质教育”,学校立马扯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各种兴趣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隔三五天,就有报道某校有了“厨师”特色班、“电脑”特色班、“航模”特色班。似乎学生一夜之间就有了一技之长,素质教育果然就如此神速吗?非也,只是人们的一种急功近利思想在作祟!

(二)“快餐”教育产生的根源还应该追究到“应试教育”

有“应试教育”作为指挥棒,人们自然就急不可耐地想让学生尽快掌握最多最广的知识,而天下知识早已不是所谓“汗牛充栋”可以用来形容的了。于是,我们的教育就只有采取“囫囵吞枣”的“快餐”形式了。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也采取了一些新式的形式,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大量知识的快速呈现等。可我认为那只不过是“囫囵吞李”或“囫囵吞桃”而已,其实质没有变。而就在这种“快餐”教育的幌子下,我们还时时在提“素质教育”,我看“素质教育”仅仅是起个遮羞布的作用罢了。

三、“快餐”教育的危害

由于“快餐”教育缺少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其危害性集中表现为浮躁和感性化。它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都只是感性的,缺少理性的沉稳和深重。“快餐”教育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快餐”教育让教育走向形式主义

由于教育的“囫囵吞枣”,使教育者普遍希望尽快地见到成果,从而使许多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的实质而徒具形式。课堂上师生成为表演者或者作秀,尽管一节课训练了不少,花样也不少,但细细一想,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生的小组讨论、质疑、自读感悟都沦为一种形式,学生丧失了主体人格和真正有效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与木偶有什么区别?

(二)“快餐”教育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是“快餐”教育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过来,“快餐”教育又势必使教育变得更加急功近利。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殊不知,教育是特别需要“春风化雨”“细嚼慢咽”的一门学问。可有的老师,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从来不寻找原因,不走进学生的心灵,而是将其痛斥一顿,满心指望他马上就会由一个表现极差的学生一下子变成一个表现极好的学生。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明知当天做不完,可还是要布置那么多,就是希望学生能“一下子吃成个大胖子”。

(三)“快餐”教育让教育变得日渐浮华

“快餐”教育其特点就是“快”,而这个“快”字滋长了不少浮躁不安的心态。教育因此变得底蕴浅薄,变得苍白无力,浓浓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注逐渐流失使教育变得底气不足,营养不良,从而出现了一种浮华的风气。

(四)“快餐”式教育扼杀了教育的创新

试想,如果课堂上塞满了老师的提问,学生还会有自己的问题吗?课后疲于应付作业,他还有心情关注周围的世界吗?没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关注和思考,创新有从何谈起?

四、摒弃“快餐”教育,呼唤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要做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摒弃过多的花样,来点“实”的

“快餐”教育中有许多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我们知道教学工作离开了一定的形式也就无法进行,但如果为了形式而形式,其结果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必须讲究“实”, 我很赞赏朱作仁教授提出过的“大三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和“小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1.教学目标要实。由于认识上存在着很多偏差,使得许多教学工作过分注重形式,降低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提出目标时要贴近实际、从实际出发。切莫只顾那些“虚大空”的目标。

2.教育内容要实。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虽然我们的教科书已经被指定,但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补充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作为教材的延伸。加上我们的校本课程、乡土教材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体验,收到实在的效果。

3.教学方式要实。在教学方式上讲究实效。既要反对架空分析思想内容,搞“微言大义”,也要反对繁琐低效的机械训练。教学方式要多样,教学过程要扎实。要引导学生务实求是,把力用到刀刃上。

(二)抛开虚伪的面具,来点“真”的

这里的“真”,即真诚、真实。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进入状态,否则上课只会是无病呻吟,调动不起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没有真切的体验。有位老师在上《小巷深处》一文时,整节课都很平淡,没有真情的投入,却在结束时说:“这篇文章这么感人,谁来说说你是为什么被感动?”这个时候学生还并没有被感动,又怎么谈呢?所以学生也是反应冷淡。

(三)改善肤浅的学习,来点“硬”的

“快餐文化”式教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都蜻蜓点水般浮于浅表,对知识往往一知半解,不求深入地探讨和思索,只是记个大概,所以就会有将“林妹妹”答成是林忆莲、林心如和林诗音的现象出现。就会有知黄飞鸿而不知康有为,只知张学友、郭富城而不知张学良、杨虎城,只知《哈利·波特》而不知《简·爱》的现象出现。因此,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还真的要来点“硬”的,下一番硬功夫学点文化底蕴扎实的东西。

(四)舍弃陈旧的观念,来点“新”的

“快餐文化”式教育说到底还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育,是一种扼杀人才的教育,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实施创新教育刻不容缓。

1.来点创新,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人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能有效地推动人去学习,去探究,进而取得成功。对于学习充满兴趣的人来说,学习是动力,是享受;而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人来说,学习却是压力,是枷锁。而”快餐文化”式教育让人始终提不起兴趣来,我们只有注重教学中的创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走出“快餐文化”式学习的怪圈。

2.来点创新,激发思维。人人都有思维的潜能,只是没有激发出来而已。而“快餐文化”式教育压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挥。所以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创新的教学,让学生在创新教育的推动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3.来点创新,激发灵感。人们并不否认灵感的存在,因为灵感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能够体验到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灵感出现在大脑高度激发状态,灵感出现之前,智力活动处于高度的受激状态。只有在创新教育的指引下,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才会产生灵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顿悟,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快餐素质教育教学方式
一只鸡的IPO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智慧快餐
学习月刊(2016年19期)2016-07-11 01:59:48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