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
镇江,一座具有英雄气节的江南小城。
北宋时建镇江府,取意镇守长江——背山面水,形势雄险,何所惧兵临城下。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镇江一眼看尽千年。繁华与沧桑在流年中挣扎的身影渐淡,沉默不再是最好的语言。听,春天的风远远吹来了,江南岸,江水如蓝。
西津渡,一个铁了心藏拙的隐者。曾经那么热闹地迎来送往,指引了马可·波罗由此登岸,却极小心地怀揣唐宋、元明与晚清的起落,躲过了烽烟浩劫,锦绣晚成。于是,镇江的历史无需传说。一个渡口,一条古街,青石板上印证着流动的山川岁月。鱼跃浪声碎,鸟鸣春草生,一卷关于镇江的清明上河图,借着非遗的万众瞩目,在世人面前缓缓打开——依稀可闻码头上人声嘈杂,橹声欸乃哟。
面朝江水,春暖花开。潮水退落,昔日的渡口沦为芦苇荒滩,而今一条漂亮的滨水大道横贯东西,串联起水上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无论站在哪一座山,或者沿江风光带,都可以华丽地想象,当年英雄指点江山的激情与豪迈。
南山,位于城南,同样也有令人无比怀念的旧事。东晋音乐家戴颙隐居此处,故宅后改建为招隐寺;梁昭明太子又在此建读书台,于“山水有清音”的增华阁内编撰了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北宋书画家米芾题字“城市山林”;夹山上的竹林寺,前人有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竹林寺之东,有纪念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及其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而建造的主题“文苑”……清幽的南山,因为搏动的文脉,愈加叠翠流光。
镇江,最早称“宜”,西周宜侯的封地。一个好字呢。开门七件事,总是吃为先。恒顺的香醋和酱菜,是多少人家早餐的必备,小小一截酱黄瓜,咋就那么脆呢;北方人口味的锅盖面,怎一个香字了得,小店怕是开到世界各地了;肴肉,是镇江人的原创吧;唉,吃好了,还有什么不好说?这个“宜”字,今天看来,是最“宜居”了。
可不,南有山,北有水,城市有山林,镇江,心灵隐士的居处。这个地儿,我的家乡,近年来,是越发出落得让我认不出了,我甚至需要借助荧屏来进一步了解她。去年,《走遍中国》节目组来到了镇江;今年初,吴子牛导演的电视剧《风雨西津渡》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播出;五集高清纪录片《诗画镇江》紧随其后……
英雄背后藏山水,山水之中蕴人文,而今,不疾不徐的镇江人,又赋予了这座江南小城别样的精气神儿——以最佳的山水情怀、最好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那么,还不快到镇江来?
吆喝叫响起来,颜色活泼开去,为遇见这样的勇敢与鲜亮,我以春天般的欢喜走笔:我清晰地感觉到,一座新城的渐入佳境,仿佛激昂的一声欸乃,山青了,水绿了,世界如花朵在眼前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