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我突然明白了,刘公岛一直让我恋恋不舍的不正是那段悲壮的历史和那些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吗?
事隔多年再次回到山东威海的老家,一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再次登上刘公岛,登上这个一直让我念念不忘的美丽的小岛。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终于如愿,坐着游艇,乘风破浪向刘公岛进发。威海到刘公岛不远,二十分钟船就靠了码头。
弃舟登岸,眼前显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码头,穿行而过逆时针方向而行,首先见到的就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这座展馆造型独特,远远望去就像一位北洋海军将领巍然矗立在前行的军舰上,用单筒望远镜巡视着祖国的海疆,故此这座博物馆被誉为“20世纪中华百年建筑经典”。进入展馆,昏暗的灯光使人的心情为之肃穆。整个展馆分为“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五个部分,展出了涉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图片650多幅,还复制了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并依据史实还原再现了“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场景”“李鸿章在马关谈判场景”等多个写实人物塑像场景。看着馆内的大量反映甲午战争的巨幅油画和雕塑,读着中华民族那段不堪回首的悲惨往事,我的心情也显得愈发地沉重了。
出了甲午战争博物馆,对面就是刘公岛博览园,那里有甲午海战演示馆和英租威海卫历史展览馆等多个景点。甲午海战演示馆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再现了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灭的历史过程和壮烈的战争场面。而英租威海卫历史展览馆则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影视、蜡像、雕塑等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以及刘公岛被英国强租42年的辛酸历史。当年日军打败北洋水师后,英军趁机在1898年抢占威海卫,将威海卫建成他们的东方乐园,现在在刘公岛上还可以看到大量的英式建筑,那些都是英国殖民者建造的军营,但是现在在里面驻扎的是我们英勇的人民海军,往日悬挂米字旗的旗杆上高高飘扬的是鲜红的五星红旗。
从博览园出来绕岛一周,能看到大量的古炮台遗址和北洋水师当年建设的军事设施,再往下走就是北洋海军提督署。北洋海军提督署建于1887年,又称“水师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中心。站在台阶下仰望,提督署正面大门上方悬挂着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所题“海军公所”匾额。两侧边门则分别绘有神像,描金点漆,肃穆威严。大门外东西两侧各置乐亭一座,为庆典、迎宾的鸣金奏乐之所。乐亭前面,建有东西辕门。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整个建筑按中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每进有中厅、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前、中、后院中厅分别为礼仪厅、议事厅、祭祀厅。各厅厢院落廊庑相接,雕梁画栋,结构严整。院内东南角有演武厅,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体,还有挑檐式戏台一座。1891年,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海军时曾在此处观礼,并在厅前检阅舰队操演。门前广场对称竖立旗杆两支,旗杆上的黄龙旗迎风招展。署内展览了大量北洋水师的文物和介绍,最珍贵的是1988年打捞出水的300多件舰船文物标本,其中济远舰双主炮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抚摸着锈迹斑斑的炮身,我不禁感慨万分,当年在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下,那么威武的北洋水师竟然败得这样的屈辱。
我突然明白了,刘公岛一直让我恋恋不舍的不正是那段悲壮的历史和那些浴血奋战的先烈们吗?夕阳西下,一队军容严整的军人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行进着。看着这些充满生气的军人,再看看他们经过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我会心地笑了。